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光电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半导体光电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半导体光电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3年
(三)人才规格: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
(四)培养目标
培养LED、太阳能电池板等光电产品的生产、应用开发设计、工程应用设计等工程领域,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从事产品的生产、测试、应用设计、工程设计、安装调试、销售服务等工作的技术型及部分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
1、主要就业岗位
(1)LED的生产、销售服务;
(2)LED照明灯具等LED产品的开发、生产;
(3)LED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咨询服务;
(4)光电半导体元件的生产、检测、服务业;
(5)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等工作。

3、能力结构总体要求
(六)毕业要求
1.学分要求: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及选修课程,总学分至少达到各专业方向所规定的最低学分134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6学分,专业方向课14学分。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至少应取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或中、高级技能证书之一:(1)《无线电装接工》(中、高级)
(2)《电子CAD制图员》(中、高级)
(3)《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高级)
(4)《ISO9000内审员》
(5)单片机程序设计师
二、专业分析
(一)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谱写了民营经
济的辉煌:全市现有个体民营企业30多万户,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以上,民营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以上。

企业调研表明,温州地区对电子类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包括产品辅助设计、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维修、设备维护等相关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

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过程中,科技部从将温州高新区打造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示范区”的高度出发,提出在温州市建设国家级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构想。

充分考虑温州产业规模和基础,最终确定在温州市建设“中国(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目前主要涵盖激光器件与设备、光电能源(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LED)、光通信等四大领域。

该项目已在今年6月份被科技部和省政府列为2011年度部省会商项目。

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现代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设备及器件、风电装备、风电场利用、核电厂建设等。

从市域重大项目布局图上看,第103项“光伏能源产业项目”是4项先进制造业工程之一。

2011年6月24日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温州市创建国家高新区进展顺利,预计“十二五”期末,温州市激光产业与光电总产值可超1000亿元。

产业发展必将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作为温州唯一一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我们有义务为这一即将蓬勃发展的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从企业调研情况来看,企业急需大批基础扎实、能力出众、适应性强、安心生产岗位的一线技术人才,要求培养的光电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和素质:▲知识结构和层次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初步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知识、基本的、光学知识。

尤其强调电子技术基础和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要求有一定的知识面,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专业技术和能力
基本的电路分析能力、光电器件测试应用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操作电子仪器的能力、一定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光电行业与机械、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微电子、机电一体化等其他技术行业的联系都非常紧密,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学习和适应能力强,能够借助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问题。

▲综合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沟通和协调能力、一定
的岗位学习能力。

需要在学生阶段培养和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胜任专业团队工作。

(二)课程体系构建
1.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
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对光电产业主要业务流程以及工作内容深入分析、以及对本行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课程体系的设计。

具体的课程体系如下:
3.教学进程及时间分配表
总的计划学时;3.“专业拓展课”以选修形式开设;4.课外实习学时数冠+表示;5.考试周不计入教学周。

4.课程教学要求(举例说明)
三、教学资源配置
(一)师资条件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7人,从企业引进的教师3人,都有五年以上的企业技术岗位工作经历;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具有硕士学位6人。

另外,本专业还从行业协会、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与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业务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二)实训条件
本专业实践条件比较完善。

现有EDA实训室、电子创新实训室、快速制板实训室、SMT自动生产线实训室等19个校内实训室,面积3799 m2,拥有价值561.147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

本专业与31家民营企业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基地,确保了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的正常
开展。

其中紧密合作的企业有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浙江亚通科技有限公司、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术专业的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

实训室的利用率高。

四、其它说明
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线,以教学为生产服务为宗旨,允许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对学生在企业的实训做相应的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