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1 )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系统的贸易、金融与财政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经济分析、市场营销、教学培训、政府调研等方面的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②掌握贸易、金融与财政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
③掌握市场调研、经济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④具有向经济学相关学科扩展渗透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
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⑧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金融学、国际金融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农业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环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统计学原理》课程实习、《计量经济学》综合实验、《产业经济学》课程实习、社会经济调查实习、微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实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实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98学分,其中课教学不低于238学分(含免费修读1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
①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②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③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经济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2004年。
表1 经济学课程设置一览表
表2 专业任选课模块
表3 实践教学模块
表4 经济学专业标准学制下各学期学分分布情况统计表(建议)
注:
1.形势与政策教育1学分、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1学分安排在1、7两学期;
2.素质选修课程16学分按3-6学期平均分配;
3.思政实践形式政策实践和入学和就业实践3学分安排在1-2和6-7学期,素质拓展4学分按8个学期平均分配;
4.专业任选课及素质选修课均课由同学自行选择。
专业负责人签名:
教学副院长签名: 200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