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活动,自然离不开材料的支撑,艺术设计更多地体现为艺术的思维活动,而材料则更多的体现为思维活动的载体和最终体现,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材料甚至于变被动于主动,积极参与艺术设计的创造中来。
材料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方面的,包括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材料的基本特征;二是材料美学方面的,主要是材料材质美感方面。
总体来说,艺术设计中对材料的功能和美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首先要考虑功能,如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追求新材料、新技术,只有功能问题解决了,材料美感才有意义;有些审美性强的艺术设计种类,对材料的功能性要求不高,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艺术设计,综合材料艺术,很少出现材料功能不满足创作需要的,材料的美感是至关重要。
况且,在功能问题解决以后,美才是人没追求的永恒主题,这样就不难理解在艺术设计中材料的美学即材料的情感因素受到重视的原因。
一、材料美学的内涵和体现
材料服务于人的物理功能研究开发已久,而材料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研究才起步。
材料是设计和工艺制造过程中,审美信息的转化和传递的载体。
实践证明,材料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产品造型的判断。
例如金刚石,它作为天然存在的刚性物质,其中有些透明无色或淡蓝色、黄色、红色、绿色等,是最受欢迎的宝石。
但一般来说,金刚石还是需要加工的,要改变它的颜色,可以用原子中不同的粒子进行轰击,便可以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
恰当的琢磨,可以使金刚石具有极高的折射率,并能折射出耀眼的美丽光芒。
因此,材料美学不是单纯指原材料的美学价值,而是指材料加工过程的结果所产生的审美效应。
材料美学不能机械地视为材料本身固定不变的审美价值,而是人在应用和加工材料过程中的变化的、流动的审美价值。
材料美学就是一门研究材料审美特性和创造美的规律及材料的加工方法和使用方法的学科。
材料美学具体化就是质感设计。
质感是用来标志人对物体材质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亦即物体表面由于内因和外因形成的结构特征,触觉和视觉产生的综合印象。
简单地说,材料自身的结构与组织称为材质,材质给人的感觉和印象称为质感。
材料的美感主要通过材料本身的质感即色彩、纹理、结构、光泽和质地等特点表现出来。
不同的材料,或通过不同的工艺加工的同一种材料,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和联想来体验材质美感。
不同材质的材料给人以不同的触觉、联想、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
质感是造型设计基本构成的三大感觉要素之一。
三大感觉要素即形态感、色彩感和材质感。
质感是物体构成材料和构成形式不同方面的体现特征。
质感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一是质感的形式要素肌理,二是要素质地,即物面的理化类别特征。
质感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生理属性,即物体表面作用于人的触觉和视觉感觉系统的刺激性信息。
如软硬、粗细、冷暖、干湿、滑涩等;二是物理属性,即物体表面传给人的知
艺术空间
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美学
李斌
摘要:材料作为艺术设计的载体和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艺术设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某些时候甚至于是艺术设计创作的原动力或艺术设计作品本身,文章试图从材料美学的内涵和体现,材料美学产生的原因以及综合材料艺术等方面深入论述艺术设计和材料的关系,为艺术设计创作,尤其综合材料艺术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艺术设计材质肌理材料美学
白,在产品中亦然,晶莹的水晶,光洁的表面,均匀的光影过渡都是纯净美在产品中的表现。
2.材质美的社会属性
绿色材质的美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和使用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因而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
用新的观念来看待耐用品循环利用问题,真正做到材质的回收利用。
当产品使用后,将回到工厂翻新,维修保养,再回到市场,再次被使用,直至报废,然后用于材料回收再利用。
这样就改变了人类对耐用品的理解和认识。
把资源滥用的旧观念引向资源保护的新观念。
绿色材质的美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对材质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在这种道德观的指引下,很多高品质的铅笔都打上了使用人造可再生资源的标签。
环保的绿色材质产品是设计者和使用着美丽灵魂的展现。
因而绿色的环保材质产生了美。
美来自了解,这是材质与人的亲切程度。
材质的美是人对材质的熟悉和了解,一般说来,传统的自然材质朴实无华却富于细节,它们的亲和力要优于新兴人造材质。
新兴的人造材质大多质地均匀,但缺少天然的细节和变化。
例如:石头——古朴、沉稳、庄重、神秘,木材——自然、温馨、健康、典雅,金属——工业、力量、沉重、精确,玻璃——整齐、光洁、锋利、艳丽.从建筑材质可以明显感觉到不同材质亲和力带来的心理体验是不同的。
一条街道或广场。
如果是一大片的水泥地,立刻会给人一种压抑感,感到窒息、缺乏生机。
这就是水泥与砖石材质的亲和力差别。
设计在经历了现代科技主义的风格后,开始逐向后现代的人文情趣风格转变。
材质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发生的相应的变化。
材质在经历的20世纪的科技崇拜后,材质的亲和美重新被人们所审视。
在建筑产品上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1912都重新起用传统砖石材质,设计没有选用玻璃和铝合金框架,而采用古典的砖石和木材制作,再涂上平和美丽的油漆,配上一些较有情趣味道的小物品,工艺古老而简单,却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好评,其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通过对材料的用心选择、色彩的精心搭配和功能的合理配置表现了一种正直的思想和对人性的关怀:没有冰冷的钢管和铰链,让人不感到它是单调生硬的建筑,而是令人亲近和叫人喜爱的休息环境,从而打消压抑感,增加生活的乐趣,也有利于人健康人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产品的材质美,主要体现在科技,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中。
在产品设计中材质的美感有着重要作用,材质的美感直接影响的产品的艺术风格和人对产品的感受。
优秀的设计离不开优美的材质,但这不是说材质的美感可以凌驾于其他的设计要素之上,产品美感都是造型,材质,功能,风格的平衡于和谐。
三、材料美学的集中体现——综合材料艺术
现代艺术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工业文明是西方理性主义的产物。
谁都承认,产生于西方的、取代农业文明的工业文明对我们整个人类的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种文明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美术在它的社会责任职能上起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观众,传统的绘画雕塑在多维度多元化的今天,已经不能集结记录、情节、美化、传播和对意念表达等功能于一身,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造成的社会详细分工,对于传统美术职能的分离产生了重大影响。
科技的发展是现代艺术发生的直接诱因,摄影、电视取代了传统美术的记录和情节功能;对于美丽规则的描述和研究滋养了设计主义,迎合了大众消费标准;传播功能也移交给了广告、公共媒介系统;传统美术在抽离了对色彩、造型最真实的模仿以后,笔触、结构、各种材料的独立表现力量显现出来,潜伏的意念表达开始复苏。
从此,现代艺术不再是意义的象征,而是观念的表达。
综合材料制作是适应现代艺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是适应对时代、对现代生活的艺术感悟的需求。
综合材料艺术所带来的视觉感受的不同,已为许多艺术家去探索和研究。
它的力量在于它首先改变了我们以往传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习惯,然后才自下而上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观念。
赢得了艺术家们的推崇与喜爱,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艺术审美上的多种需求,为人们带来多样化的选择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在工业社会,现代工业生产虽然重视材料的性能、触感等,但为了实用性的目的不可能去深入地挖掘材料的全部丰富性,然而,艺术实践却能通过材料的物理形态传达出一定的生命意味。
现成品材料与拼贴的运用,是现代工业飞速发展导致了人们亲近自然向往自然的本性复苏。
许多综合材料的创造性使用拓展了作品的表现力、想象力和感染力,将各种材质的可能性充分发掘出来。
在材料艺术中,无论是传统的平面作品还是带有前卫观念的三维装置作品都是将材料作为其中一个基本的元素,利用不同的技法来表达观念和思想的。
随着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改变和影响,对于现代综合材料的研究已于近些年在国内各大艺术院校设立
李斌・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