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专题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
一、课程意义和目标
开课意义: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为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可以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类别,是进行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

我国边疆地区具有较内地更加复杂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环境,历史地理学的基础性研究显得更加重要。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对象是边疆学的硕士研究生,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地理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原理和方法,学习跨学科方法和相关技术手段的应用,并能将相应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等运用于边疆学的研究当中。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历史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学习历史地理学常用技术手段,如GIS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

3、以研究专题为例,讲授多学科方法和多技术手段综合应用的实践。

三、教学大纲
专题一:历史自然地理学概论(4学时)
一、历史气候的变迁(2学时)
二、历史植被、水系和海岸线的变迁(2学时)
专题二:历史时期疆域政区的演变(8学时)
一、历代疆域的演变(2学时)
二、历史行政区域的演变(2学时)
三、西南边疆国界的形成与演变(4学时)
专题三: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4学时)
一、历代人口的迁移(2学时)
二、历代人口数量的增长(2学时)
专题四:历代边疆民族演变与开发(4学时)
一、历代边疆民族分布与演变(2学时)
二、历代边疆开发(2学时)
专题五:近代以来西南边疆的政治与社会(4学时)
一、土司制度与地方社会(2学时)
二、国外势力与西南边疆(2学时)
专题六:技术手段的运用与边疆学研究(8学时)
一、地图绘制与学术研究(2学时)
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入门(2学时)
三、社会网络分析入门(2学时)
四、数字方法与田野调查(2学时)
专题七:多学科交叉和多技术手段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4学时)
一、历史时期西南山地开发研究(2学时)
二、近代中缅边境越界案件研究(2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周振鹤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

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