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企业纳税成本分析(一)

第二讲 企业纳税成本分析(一)

第二讲企业纳税成本分析(一)纳税成本的分类研究企业的纳税成本包括三个部分:税款成本、办税成本和风险成本。

税款成本是指企业按税法缴纳税款的多少。

按照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该成本是固定成本。

因此,很多企业也认为该成本是不可变的。

其实,企业的税款是可以进行人为控制的。

企业通过有意识地引用不同的税收政策,可以达到节省税款的目标,可以将税款成本转化成可控成本。

税收安排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财务工作的一部分,其财务人员也拥有很强的税收安排意识。

而中国企业普遍把财务工作定义为财务核算以及制作财务报表,没有进行税收安排的意识.办税成本即办理纳税事宜方面的成本支出,主要包括办税人员工资支出、购买相关办税工具、参加相关培训及外聘税务顾问等支出。

企业在财务部之外设立专门的税务部,无疑将加大办税的成本,但设立税务部对于企业来说仍然十分必要。

财务和税收本身存在巨大的差异:财务制度决定财务工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财务政策以及财务制度并不会发生变更,因此许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也往往以稳定审慎的姿态进行。

而国家的税收政策往往变化很大,习惯于固定节奏的财务人员并不能很好地掌控税收政策。

会计政策和税法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差异越来越大。

比如按照会计的相关规定,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时,不记入企业所得,而记入企业的资本公积;而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应视其为所得,并缴纳所得税。

因此,会计和税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会计遵循的是谨慎性原则,而税收遵循的是真实发生原则。

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不能理解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之间的差异,就会给企业带来伤害。

第三讲企业纳税成本分析(二)办税成本分析(下)财务部的主要功能是事后核算,财务部并不具有税收筹划的功能。

企业要节省税款,必须按照国家税收政策进行事前策划,财务部的功能决定了其不适合承担税收筹划的功能。

因此,企业如果要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就应该建立独立的税务部,由专职的税务人员来研究国家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风险成本:企业的纳税风险分为两种:少缴税款的风险和多缴税款的风险。

少缴税款的风险:企业少缴税款,无疑要付出成本。

企业少缴税款而付出的成本一般指企业违反税法规定,少缴税款,而被罚交滞纳金的支出。

这部分支出对于企业来说是常见的,因为许多企业是在有意违反税法。

多缴税款的风险:多缴税款,对于企业来说同样是一个风险,但是很多企业并不关注。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国家税收政策关注不够,错过了本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内部财务流程不尽合理,企业意识不到改革财务流程可能避免多缴税款。

另外,税务机关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时,往往只关注企业少缴税款的情况,而不关注企业多缴税款的情况;而中国企业又倾向于把财务部门看作是特殊部门或秘密部门,企业内部对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企业往往意识不到多缴纳了税款。

纳税风险案例分享【案例1.3】通过税收筹划为企业节省税款重庆某公司属于中外合资企业,生产汽车配套产品,2004年进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最后一年(即免二减三的最后一年,按照7.5%的税率缴纳增值所得税)。

同年,该公司在广州成立一家新公司,由重庆公司派遣技术人员前往广州公司提供免费的技术援助。

广州公司当年就进入获利年度,进入免税的第一年。

公司股东就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咨询了税务顾问,通过实施税务顾问提供的税收筹划解决方案,该公司节省可观的税款。

税务顾问的税收筹划解决方案:通过推迟获利年度节省税款。

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管理企业进行交易,应该按照正常独立的定价进行。

重庆公司和广州公司股东相同,属于关联企业,由于重庆公司向广州公司提供了技术,因此可以要求广州公司支付技术咨询费。

广州公司到当地科委进行备案鉴证后向重庆公司支付技术咨询费。

由于支付了技术咨询费,广州公司当年不再盈利,转为亏损,于是推迟了其获利年度。

而按照国家税法规定,重庆公司收取的技术咨询费经过科委技术鉴证以后,也可以享受免增营业税的优惠。

第五讲降低纳税成本的利器——税收筹划税收筹划的定义税收筹划也叫纳税筹划,是指在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利用税法的特定条款和规定,借助一定的方法和实现技术,通过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理财活动的周密安排,实现降低纳税成本和纳税风险的活动。

税收筹划的特征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较新的降低企业纳税成本理论,具有鲜明的特征。

1.税收筹划是一种节省税款的方式税收筹划的首要特征是能够节省税款,被称为降低纳税成本的利器。

辨别一种纳税安排是否税收筹划,首先要考察其能否带来税款的节省。

如果一项纳税安排不能够带来税款的节省,就不是税收筹划。

2.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依据在于国家税法的差异,即税收筹划产生的根源在于税法制定者。

税法在制定的过程中,往往会给纳税人留下一定的节税空间;税收筹划专家能够意识到这些空间的存在,利用税法的差异,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节省税款。

因此,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结果,而非刻板遵循税法的结果,具有合法性。

3.税收筹划是一种精心的纳税安排税收筹划还是一种精心的纳税安排。

企业必须在纳税之前,着眼于节省税款的目标,研究自己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对应地进行安排,达到节省税款的目标。

【案例2.1】精心进行纳税安排北京某公司2004年3月成立,主营税务咨询业务。

同年,该公司计划研发一套税务软件。

该软件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能够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情报、法规查询、纳税提醒、税收筹划以及远程税收咨询等服务。

该企业原计划请税务机关认定自己为软件企业,以享受自获利年度起免二减三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当时软件正处于研发阶段,因此税务机关不把其认定为软件企业,该企业不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该公司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精心的税收筹划。

该公司不再销售此税务软件,而给客户免费安装此软件,按年收取服务费。

因此,该公司成功地请税务机关认定自己为服务型企业。

然后,该公司又安置了5个失业下岗人员,为企业员工提供午餐。

这5名下岗失业人员占到了公司员工总数的30%,因此作为服务性企业,该公司可以享受免三年营业税、所得税和其他附加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4.税收筹划具有非财务属性一般认为,财务部门主管纳税,与税收有关的事务都具有财务属性。

但是,税收筹划并不具有财务属性。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达到节省税款的目的,往往是通过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理财活动的精心安排来实现的。

主导这些安排的是企业决策层,而非企业的财务人员。

因此,税收筹划并不具有财务属性。

【案例2.2】税收筹划指导下的业务拆分某药厂预计2004年的业务收入达1亿元人民币,广告投入为1千万元。

按照国家税法2004年医药企业广告投入不超过业务收入8%的规定,该企业应该对超过部分的广告投入额缴纳所得税,税款为66万元。

针对可能出现的这种纳税状况,该药厂进行了税收筹划。

在药厂之外,成立了一家药品销售公司,双方签订总代理协议,由新药品销售公司总经销该药厂的产品。

药厂把1千万元的广告投入分别用于药厂和药品销售工作,其中为药厂投放的广告额为800万元,为药品销售公司投放广告额200万元。

药厂有效地降低了广告费用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因此免缴了66万元的所得税,达到了节省税款的目的。

【自检2-1】关于税收筹划,下列三种看法不正确的是A税收筹划的根源在于税收专家的策划B税收筹划的真正根源是税法制定者C税收筹划专家的作用是识别税法差异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规定上的漏洞、不足和缺陷,在纳税前采取合乎法律规定的方法规避或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

避税不符合国家的立法精神,但不违法,国家用反避税措施对其加以限制。

而税收筹划符合国家的立法精神,受国家保护和支持。

税法存在漏洞,但其中的漏洞有时很难被纳税人找到并利用。

要找到税法的漏洞,纳税人需要花很长时间研究税法,存在非常大的难度。

表2-1 逃税和税收筹划的区别【案例2.3】利用税法漏洞避税2004年12月20日,某企业股东拟向企业借款40万元人民币购买一套别墅。

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下发的158号文件(财税2003年158号文件)规定,企业股东向企业的非生产经营用途的借款,在一个纳税年度没有归还的,视同股东红利所得,需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根据文件规定,2004年12月31日(到次日已经是一个纳税年度),如果该股东的借款尚未归还,就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该股东为了避税,让其爱人出面向企业借款。

其爱人不是企业股东,向企业借款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就规避了财税2003年158号文件的规定。

第六讲税收筹划内在规律——税收筹划“两大学说”税收筹划的“变量引进学说”税收筹划中所谓的变量,就是影响税收政策有差异化选择、能够引起税额变化的要素。

变量引进,就是纳税人采取合法的相应措施或办法,引进部分原来没有的变量或改变原有的数值,从而影响税收政策的差异性选择、引起税额变化,达到最终引起税额向有利于纳税人方向转化的目的。

在税收筹划中,经常需要考虑的变量包括纳税人的注册地点、纳税人的性质或组织形式、纳税人选择的行业、企业资产以及企业选用的员工。

1. 纳税人的注册地点由于各地税收政策存在差异,因此纳税人的注册地点与缴纳的税额密切相关。

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点注册,税额就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外国投资方要在中国开设一家中外合资的酒店。

如果酒店在深圳注册,需要缴纳的所得税税率是15%;如果酒店在北京注册,需要缴纳的所得税税率则为30%。

因此,纳税人的注册地点能够成为进行税收筹划的一个变量。

2. 纳税人的性质或组织形式不同的纳税性质,依照不同的税收政策缴纳税款。

同样是生产钢材的企业,内资企业实现税后利润就开始缴纳税款;而外资企业可以享受自获利年度起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

3. 纳税人选择的行业不同行业的纳税人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我国陕北地区的供暖企业向居民取得的供暖收入可以免征增值税,而且其使用的房产可以免征房产税和土地税。

【案例3.1】引进变量节省税款某图书销售公司打算利用前期积累的资金成立一家图书销售公司。

由于图书行业利润率较高,企业预期利润较大,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将相当可观,因此企业希望通过所得税筹划合理节税。

但是在相关税法的框架下,企业似乎没有节税空间。

税法筹划专家经过对该企业的考察,认为只要引入相关的变量,该企业仍然可以节省足够的税额。

税收筹划专家引入的变量1:扩大公司业务范围。

该企业原来以销售图书为主要业务。

专家建议,在组建新公司时,应该考虑重新组合资源,扩大经营范围,把自主开发销售软件作为公司的业务之一。

由于该公司实力雄厚,又主要销售教育图书,因此完全有能力研发相关的教育软件。

新公司可以定位为一家主营教育图书销售和教育软件研发销售的教育科技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