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第六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第一节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第二节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第一节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编制会计报表是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日常会计核算的总结,也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一、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类别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核算资料,通过整理、汇总而编制的用以反映会计主体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它可以综合、系统、全面地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收支活动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财务报表进行以下不同的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分类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往来款项明细表、基本数字表。

有专项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项资金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

(二)按鳊报的时间不同分类会计报表按编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

行政单位应当按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

(三)按编报的层次分类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编报的层次可分为以下两类。

1.本级报丧本级报表是反映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活动情况的报表。

2.汇总报表汇总报表是各主管部门对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报表进行汇总后编制的报表。

基层会计单位,只编本级会计报表;二级单位和主管会计单位,要先编本级报表,然后编报汇总的报表。

二、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一)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等账户的期末余额。

报表中有些项目的名称与账户的名称相同。

有些项目名称与账户名称不同,但内容却相同。

(二)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来源1.“库存现金”项目反映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应根据“库存现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银行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存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种款项的实有数,应根据“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有价证券”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未兑付有价证券的本金数,应根据“有价证券”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暂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尚待结算的暂付款项,应根据“暂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库存材料”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实际的库存材料,应根据“库存材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经费支出”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年内经费实际支出的累计数。

1~11月份该项目根据“经费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12月月末该项目为零,不必填列。

7.“拨出经费”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年内实际拨出经费的累计数。

1~11月份该项目根据“拨出经费”科目的期束余额填列;12月月末该项目空置不必填列。

8.“应缴预算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应缴未缴入国家预算的收入,应根据“应缴预算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暂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尚未结算的暂存款项,应根据“暂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0.“拨入经费”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年内拨人经费的累计数。

1~11月份该项目根据“拨人经费”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12月月末该项目为零,空置不必填列。

11.“其他收入”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年内取得的其他收入累计数。

1~11月份该项目根据“其他收入”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12月月末该项目为零,空置不必填列。

12.“固定基金’’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基金的总值,应根据“固定基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结余”项目反映行政单位经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从填列方法分析,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可归纳为:直接根据总分类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大多数报表项目都可以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暂存款”、“固定基金”等项目。

报表项目名称与账户名称一致,可直接根据相应的账户余额填列。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三、行政单位收入支出总表收入支出总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年度收支总规模的报表。

该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收入和支出部分,下半部分为结余部分。

其中上半部分叉分为左右两小部分,左方为收入部分,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三项内容;右方为支出部分,包括:拨出经费、经费支出和结转自筹基建三项内容。

收入支出总表的格式如表6-1所示:收入支出总表按本单位实有各项收支项目汇总列示。

本表设有“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分别根据有关收入、支出科目的“本月合计数”和“本年累计数”填列,并且在该表中计算出收入总计、支出总计,最后再计算出累计结余。

在编制收入支出总表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该表中的专项经费,专项支出以及专项结余应单独列示;二是主管单位汇总编制该表时,应将“拨出经费”与所属单位“拨人经费”汇总数对冲后填列。

四、行政单位支出明细表行政单位支出明细表的格式一般如表6 2所示:支出明细表中的“款”、“项”、“目”是按财政部门等规定的内容分列;“全年预算数”是根据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全年预算数填列;“本月数”项目是根据“经费支出”科目所属的明细账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本年累计数”项目是根据上期的经费支出明细表的“本年累计数”项目和本期“本月数”的合计数填列;“完成年预算%”项目是按下列公式计算:五、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汇总会计报表应当层层汇总编制。

基层单位的会计报表,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切实做到账表相符,不得估列代编。

主管会计单位和二级会计单位,应根据本级报表和经审核后的所属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借以反映金系统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活动情况。

汇总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内容、格式与基层会计报表相同。

汇总编制时应将相同项目的金额加计总额后填列,但上下级单位之间对应的上缴、下拨数以及系统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往来款项应相互冲销。

如上级单位拨出经费与所属单位的拨入经费对冲,系统内部本单位的暂收款和所属单位的暂付款冲销等,以免重复计算。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六、行政单位财务分析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是依据行政任务和单位预算,利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以及其他信息资料,对单位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方向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延伸,是行政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单位财务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实际收支与预算安排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由于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其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着重在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分析。

而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分析表”进行,分别列示预算支出各项目的上年实际数,本年预算数、本年实际数,以及本年实际数占上年实际数的比重和占本年预算数的比重,并分析各项目本年实际数与预算数产生差异的原因。

2.开支水平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各项支出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符合费用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费用开支定额,有否超标准开支,有否铺张浪费,有否乱开支和乱摊销。

可与本单位以前年度比,也可与其他单位比,找出差距及其形成原因,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3.人员增减情况分析主要分析行政单位的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国家核定的人员编制要求,具体地说·各类人员配备在结构上是否合理,在总量上是否超出编制总数,若存在超编制现象,应分析超编原因,及超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若存在缺编现象,应分析缺编原因,及缺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

4.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主要分析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是否有不需要的固定资产,是否有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在用的固定资产利用程度如何,是否有闲置浪费的现象;在用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工作如何,有否乱用、滥用、丢失、毁损和非正常报废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是否正当、台理,手续是否完备。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行政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应用最多最广的主要是对比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也叫比较分析法。

它是通过指标对比,从数量上确定差异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是行政财务分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其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客观存在的差距,并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指出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3)以本单位实际指标与其他同类型单位实际指标相对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找差距,从而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比较分析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

不具备可比性的指标,是不能互相对比的。

因此,应用此法一定要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利用相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采用此法时,先要将对比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进行比较,具体形式有构成比率分析、动态比率分析、相关指标比率分析。

(1)构成比率分析。

即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对比,求出比率。

然后再以实际数与预算数(或过去某期实际数)进行比较。

如将“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对比,求出“资产负债率”,即可分析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2)动态比率分析。

即将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数值对比求出比率,然后进行动态分析,据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增减速度和变化趋势。

动态比率又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两种·前者固定地以某一时期指标为基数,后者则以比较的前一期为基数。

(3)相关指标比率分析。

即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求出比率进行分析。

如将“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对比,可求出“资产负债率”,用以综合衡量被审计单位的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状况。

当然,分析资产负债率时.一般应当同时对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进行相关分析,才能得出更符合实际的审计评价。

(三)财务分析的指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成是根据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设计的。

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可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行政单位全部负债与全部资产的比率。

它是衡量行政单位债权人提供资金安全保障程度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可以反映单位的全部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得到的,也可以分析出保障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该低比高好。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经费支出的比率行政单位的支出从用途上看,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大部分,计算这两部分支出分别占经费支出的比率,可以分析单位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

其计算公式为:这三个比率分别表示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中,用于人员支出的比重和用于公用支出和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的比重,可与本单位历史水平相比较,发现经费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第二节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