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2011-YB-181 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赵玉玲韩冰川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当今的幼儿教育,受到追逐利益的商业化思想的影响,存在着幼儿失落自己生活世界的现象。
有些幼儿过早学习与他的生活十分遥远、根本无法懂得的经文、典籍,而远离了游戏和欢笑;有些幼儿被塞进各种兴趣班,而正是这些兴趣班,让幼儿的兴趣荡然无存;有些幼儿被迫处在一个符号刺激和练习的世界里,在那里,学习不是直观的和生动的,幼儿个人的主观性被集体的一致性和成人的强迫性吞噬了。
进而,幼儿的生活世界被成人世界、科学世界吞噬了。
因此,让幼儿回归自己的生活世界,不只是为了教育的成效和课程的成效,更是为了幼儿生命的成长,为了让幼儿的生命不受扭曲,让幼儿的生活真正是“我的”“我活”和“为我”的。
2、由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
虞永平教授指出:没有哪个年龄段的教育像幼儿教育那样迫切地需要回归生活,没有哪个年龄段的课程像幼儿园课程那样迫切地需要生活化。
只有给幼儿提供生活化的课程,幼儿才能得到适宜的和有效的发展,幼儿才会有美好的童年生活。
美好的童年只有在生活世界里才存在,处在生活世界里的儿童才可能享有美好的童年。
如何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课题。
幼儿园课程的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
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只有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究因此,课程资源,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趣味。
精神的教师,才能真正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意义。
与小学相互衔接,社区密切合作、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既符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又有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4、目前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反思。
幼儿园在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在进行了相关文献研究与现状调查后我们发现,面还存在以下问题:)儿童的生活过于整齐划一,无法呈现斑斓的色彩。
儿童是在成人划定的空间和时1 (间点上过成人要求的生活,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幼教工作者对课程生活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我们的很多课程都是与孩子的2 (也甚至是割裂的。
相当一部分幼教工作者仍然认为教材就是课程的全部,生活缺乏融合的,单有的幼教工作者把课程资源开发等同于编教材,致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拘泥于教材,调、枯燥、死板、封闭。
)幼教工作者缺乏生活化课程的理论,缺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
(3 )一线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由于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课程生活化(4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较少,导致教师认识模糊,在课程资源的筛选、新开发资源与原课程的融合等方面能力欠缺。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盲目性,没有做到以幼儿的生活为本。
在收集、吸纳资5(源时常常为了开发而去开发,却忽视对幼儿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现有经验的了解。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重知识灌输,忽视孩子真实体验和实际经验的积累。
没6 (有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缺乏对幼儿的行动、思维和情感过程的关注。
(二)本课题提出及其研究的意义它是幼儿健康和谐全面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能够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发展的需要,形式和手段,而且会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科学、合理、创造性的开发关注幼儿的行动,全面发展。
我们将关注幼儿的体验,和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在学习与成长有创造性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幼儿的思维和情感过程,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同时感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提升教师的理念,形成正确的课程观,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一)课题界定不是将课程当做生活事件的堆积。
所谓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不是指课程只承载生活技能,潜能可能得到充分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课程生活化意味着让幼儿沉浸在自更有力的成长。
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己的生活世界里,不再受成人利益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奴役。
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完成所谓课程资源,从广义说是指实现教育目标的各种有利因素,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形成的教教育任务的直接因素。
我们所指的课程资源的概念是广义的,育因素和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显性或隐性的因素。
可以分为条件性课程如按其功能划分,在幼儿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资源本身的直接来源,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素材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比如,教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和方法、情通本研究的重点是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幼我们认识到“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过对相关理论的了解,有赖于幼儿动用多种感官与客观世界及自己的有赖于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儿主体性的发挥,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强调因此,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
关注幼儿的快乐与幸福”;注重教“生活化的、基于幼儿的经验、重视幼儿的感受与体验,师科学课程观的形成,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二)理论支持1、陶行知先生认为“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
活的生活中“活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始终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
”、都是活的书。
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奉自然作宗师”的”“以宇宙为教室,“要从学校以外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求得活的教材。
全部“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课程。
”(引自《陶行知文集》)、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2包括(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材的理解应该是广义的,所以儿童所接触的周围的人和事物均可做为幼儿园的材料。
因此他指出:第一,凡是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玩具,教具等设备)第三,凡能使儿童适应社有可能做为幼儿园的教材。
第二、凡教材需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年更加明确提出“大到1940社会为中心。
会的就可取为教材。
他认为幼稚园的课程以自然、让孩子们从书本、从室内呆板的活动扩大到大自然、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主张,)(引自《陈鹤琴教育全集》社会中认识活的真的事物。
、张雪门先生提出“幼儿园的课程要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展开”。
3张雪门先生在他的著作《幼稚园的课程》中这样说:“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
用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幼稚园的课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最经济的手段,他主张“应在儿童自己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因为成人的经验不是儿童的经验”而不是由成人来主观地决定的,的环境里搜集材料”,幼儿园的课程要“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展开”。
4、杜威“教育即生活”的主张。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的准。
”“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活。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备有助于与教育的一致性与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三者有机可联系在一起,将儿童的学校生活,完整性,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或者让适宜的事在幼儿“让幼儿做适宜的事,、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 5 身上发生”。
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广泛存在于虞永平教授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路向》一文中指出:资源经常决定课程的成败。
幼儿园生活之中,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对于幼儿园课程来说,课程设计就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做适宜的事,或者让适宜的事在幼儿身上发生。
三、相关的课题研究综述构成本及其所呈现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已有的关于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成果,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更是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陈鹤琴和张雪门等人在基于实践研究中就已年代,、世纪在我国,早在 203040陶行知、让教主张从幼儿自己的生活中挖掘素材,提出让教育回归生活,课程从生活而展开的理论,对学科知识的强调而被削课程的生活化因为国家课程育融于幼儿的生活。
50年代以后,“课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理论研究者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园课程的反思与研究,弱。
近年来,由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程生活化”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课题。
为提升幼教工作者的课程生活化《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五”形成正确的课程观起到重要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主持了教育部“十一.意识,。
目前,对于课程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研究》但专门针对基于“课程生活化”理论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非常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杜威等很多教育先驱都在不同程蒙台梭利、在国外,幼儿教育发展史上像裴斯泰洛齐、欧美很多的幼儿园课程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化度上研究了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
和游戏化的倾向。
如蒙特梭利课程、华德福课程、瑞吉欧课程等等。
目前,国外幼儿教育发但在如何进行生活化的课程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在教育目的上倡导“教育是生活”的主张。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存在一个本土化的过资源开发方面我们搜集到的相关文献较少。
同时,程,必需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本土化的研究。
(二)本课题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幼儿园社区资已有的课程资源方面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对不同资源的分类的研究,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同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是建立在儿园本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等。
本课题旨在探索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对广泛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生活化”理论基础上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本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同时,突出“生活化”这一原则。
活泼、提升专业水平,识与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课程观,以促进幼儿生动、更注重与我园幼儿的生活密切相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会更注重园本性,主动地成长。
因此,关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研究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一)研究目标:1、探索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资源科学筛选、创造性开发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