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全章第四节,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
学好本节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结构:本节课由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部分内容组成,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3、教材特点:教材以实际生活中为切入点,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但又是有章可寻,使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现象和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
感。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二、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
三、说学法指导
《世界的气候》一节学习的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
让学生多谈论生活中天气,气候,把课堂交给学生,贯穿于整个备课的构思中。
四、说教学程序
情景导入:
展示投影:
1.你知道河北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哪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
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
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所描述的其实是指各地的气候。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看一看: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能告诉大家A、B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想像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气温不一样。
读图提问: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的3幅景观图,说说人们在谈论某地的气候时通常会谈及到哪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图片中的文字描述及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很快得出结论)教师提醒: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一、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做一做:
展示投影:
1.请同学们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表2。
表2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布
(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
2.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1)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2)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的西岸热带沙漠气候。
(3)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气候。
(4)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的西岸温带季风气候。
(5)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谈一谈:你最想到哪里去旅行?那里的气候如何?
看一看:请同学看第57页的3幅景观图,说说A图、B图、C图分别是什么气候。
(答: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热带沙漠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
想一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地气候的差异呢?
教师引导:
1.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受那些因素的影响?(答: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气候要素包括哪两个方面?(答:气温、降水)
教师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因此,它们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活动1
教师引导:读图3.24
1.A位于什么带?B位于什么带?(答:A位于热带,B位于寒带)
2.热带、寒带的气温有何特点?(答: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低温)
3.A、B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答:A降水多,B降水少)
4.A、B谁的纬度高?谁的纬度低?(答:A的纬度低,B的纬度高)
教师小结: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洋广阔,水分蒸发旺盛,大气暖湿,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微弱,大气干冷,很难形成降水。
活动2
提问引伸:
1.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是什么气候?
(答: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属于什么降水类型?
(答:夏季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常年湿润区)
教师小结: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亚欧大陆的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全年受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常年湿润;亚欧大陆内陆距海洋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少。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尤为显著。
活动3
教师引导:读图3.25
1.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答:A坡,因为A是迎风坡)
2.此地是什么地形?(答:山地)
教师总结:受地形影响A坡降水比B坡多。
巩固练习:
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地形)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纬度位置)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湿润。
(海陆位置)
过渡:气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环境中,必然与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读书讨论:
仔细阅读第60页的课文,看看它们提供了那些信息,并加以总结。
(1)气候对人们穿着的影响。
(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气候异常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酷热、严寒、洪水、干旱等。
想一想: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实例说说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吗?
引伸提问: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人民搬迁了,你知道是什么因素引起海平面上升的吗?(同学阅读62页的“气候变暖”小资料,探寻答案)
教师小结:气候可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反过来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谈一谈:你家乡的气候怎样?你可以分析那里的气候影响因素吗?
课堂练习
1.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气候的,哪些是说天气的?
(1)昆明四季如春(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明天大风降温(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l)(4)是说气候的,(2)(3)是说天气的)
2.庐山、九江纬度相近,但九江气温比庐山高.其影响因素是:
(1)地形因素(2)海陆因素(3)纬度因素(4)洋流因素
3.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1)中南半岛(2)印度半岛(3)亚马孙河流域(4)澳大利亚中部
板书计设
1.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反思
该课引入新课新颖,通过我省夏季避署胜地和哈尔滨与三亚的气温差异,导入新课内容,启发不思考世界的气候为什么有差异,造咸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悬念设置,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
利用投影,反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加强直现性。
通过提高引伸,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对所授知识延伸拓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棠上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教案书写完整、规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教学过程清晰、教学手段先进。
板书条理清楚,字迹清晰。
对所讲授的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两大问题,教师能及时作出小结,归纳重点、突出重点,加深其课堂印象,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利于学生记忆本课的知识点。
教师能联系实际,如提出你的家乡气候怎样,你可以分析那里的气候影响因素等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注重对所授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我不是在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用掌握的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为学好知识而勤奋努力,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