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四首
花——非花 非花 雾——非雾 非雾
摸不定的感觉。 摸不定的感觉。 取喻于花和雾, 取喻于花和雾,比 方所咏之物的短暂 易逝,难持长久。 易逝,难持长久。
夜半来 天明去 如春梦
比 喻
“来”和“去” 来 引出新比喻 春梦
你认为诗人写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写的是什么? 1.悼亡之作。 1.悼亡之作。表现出一种对 悼亡之作 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 念与惋惜之情。 念与惋惜之情。 2.诗人感伤身世之作 诗人感伤身世之作。 2.诗人感伤身世之作。白 居易晚年家庭遭遇变故, 居易晚年家庭遭遇变故, 对其打击颇大, 对其打击颇大,此诗写其 难言的伤痛。 难言的伤痛。 3.今人施蛰存认为此 3.今人施蛰存认为此 是为妓女作” 诗“是为妓女作”。
解题:《秦中吟·轻肥》 《秦中吟 轻肥 轻肥》
雍也》 《轻肥》:“轻肥”一词取自《论语 雍也》 轻肥》 轻肥”一词取自《论语·雍也 中的“ 用以概括豪华的 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华的 生活。 秦中吟》第七首,诗题一作《 生活。是《秦中吟》第七首,诗题一作《江 南旱》 南旱》。 秦中吟》 共十首,题下自序: 贞元、 《秦中吟》:共十首,题下自序:“贞元、 元和年间,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 元和年间,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 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诗歌特点: 诗歌特点:
本诗语言通俗易懂,如拉家常般地诉说着农民的不幸命运。 本诗语言通俗易懂,如拉家常般地诉说着农民的不幸命运。 由第三人称叙述,突然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 由第三人称叙述,突然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我”来直 接控诉,情绪如烈焰喷发,大大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接控诉,情绪如烈焰喷发,大大增强了批判的力度,同时也 提出了诗歌的主旨。这是全诗中最有艺术感染力的一笔。 提出了诗歌的主旨。这是全诗中最有艺术感染力的一笔。 白居易怀着极其悲愤的情感,写出了农夫之苦, 白居易怀着极其悲愤的情感,写出了农夫之苦,揭露和控诉 和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 和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代 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 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 双簧戏”的揭露,增加了诗的讽刺力度。 尤其是对 “双簧戏”的揭露,增加了诗的讽刺力度。
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风雨,梅子黄时雨。 风雨,梅子黄时雨。 ———— 贺铸《青玉案》 贺铸《青玉案》
• 用烟草、风、梅雨等景象作比, 用烟草、 梅雨等景象作比, 闲愁” 喻“闲愁”
《杜陵叟》 杜陵叟》
诗作背景:唐宪宗元和三 诗作背景: 808)冬到第二年春, 年(808)冬到第二年春, 江南和长安一带遭受了严 重旱灾。 重旱灾。这时白居易新任 左拾遗, 左拾遗,便和李绛上疏皇 陈述民间疾苦, 帝,陈述民间疾苦,请求 减免租税,得到皇帝的批 减免租税, 但等到“德音” 准。但等到“德音”下达 之时, 之时,百姓的租税多已交 纳人完毕, 纳人完毕,皇帝免税的诏 令成了一纸空文。为此, 令成了一纸空文。为此, 白居易写了这首诗。 白居易写了这首诗。
2、结合全诗,说说“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 、结合全诗,说说“是岁江南旱, 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这两句诗写出了当时江南老百姓艰难的生活境况, 这两句诗写出了当时江南老百姓艰难的生活境况, 与前面宦官奢侈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前面宦官奢侈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表 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宦官“只顾自己行乐, 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宦官“只顾自己行乐, 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痛恨。前文极力揭露宦官、 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痛恨。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 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最后二句“ 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最后二句“是岁 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 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 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 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 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 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这与 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 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
解释红色的字词,并概括内容、 解释红色的字词,并概括内容、说说这样 写的作用: 写的作用:
杜陵叟,杜陵居, 杜陵叟,杜陵居, 岁种薄田一顷余。 薄田一顷余 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 三月无雨旱风起, 麦苗不秀多黄死。 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 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干 青干。 禾穗未熟皆青干。 薄田:贫瘠的土地。 薄田:贫瘠的土地。 秀:开花。 开花。 青干:未成熟就已枯 青干: 干。
•写灾情的严重程度,为下一层揭露长吏的罪恶 写灾情的严重程度, 行径,伤农夫之困作了有力的铺垫。 行径,伤农夫之困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是铺垫 反衬的手法。 反衬的手法。
长吏明知不申破 长吏明知不申破, 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考课 考课。 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 典桑卖地纳官租, 卖地纳官租 明年衣食将何如 何如! 明年衣食将何如!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思考1.《花非花》 思考1.《花非花》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 1. 样的事物?你认为诗人写的是什么? 样的事物?你认为诗人写的是什么?
似花似雾, 似花似雾,给人捉
恻隐:怜悯。弊:困苦。 恻隐:怜悯。 困苦。 书德音:写有恩德的好消息。 书德音:写有恩德的好消息。 尽放:指全部免除。 尽放:指全部免除。 方:才。 张贴。 榜:张贴。 jūan):免除。 ):免除 蠲(jūan):免除。
•讽刺皇帝免税诏令竟成一纸空文,揭露了统治 讽刺皇帝免税诏令竟成一纸空文, 者的伪善本质。 者的伪善本质。
《花非花》 花非花》
花非花
1.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 1.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 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未知的喻体, 未知的喻体, 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迷, 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迷,使诗的意境也蒙上的一 层“朦胧”的色彩。它被自居易自编于集中“感 朦胧”的色彩。它被自居易自编于集中“ 部分。 伤”部分。 2.白居易的感伤诗是心物感应的文学作品。 2.白居易的感伤诗是心物感应的文学作品。 白居易的感伤诗是心物感应的文学作品 3.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 3.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 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 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 ), 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 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
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诗四首
走近白居易
1、生平
字乐天。唐贞元年间考上进士, 字乐天。唐贞元年间考上进士,敢于直言 抗谏,又写了《秦中吟》 新乐府》 抗谏,又写了《秦中吟》、《新乐府》等, 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贬官后, 江州司马。 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后, 思想逐渐消沉,写了大量“闲适诗” 思想逐渐消沉,写了大量“闲适诗”,以 身边琐事为题材,表现出乐天知命、 身边琐事为题材,表现出乐天知命、消极 苟安的思想。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 苟安的思想。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 自号“香山居士” 世称“白香山” 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2、思想 倡导新乐府诗歌创作,提出了“ 倡导新乐府诗歌创作,提出了“文章合为 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 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具有强烈的 现实批判性。与元稹深交,世称“元白” 现实批判性。与元稹深交,世称“元白”。 晚年闲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较多 与刘禹锡唱和较多, 晚年闲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较多,世称 刘白” “刘白”。 讽喻诗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 》《新乐府 讽喻诗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 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琵琶行 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长篇叙事诗,代表他的最高成就。 长篇叙事诗,代表他的最高成就。
思考: 、 思考: 1、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请结合相关词语简要分析。 请结合相关词语简要分析。
此诗主要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 此诗主要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 宦官的形象。 宦官的形象。“满”、“照”、“皆”、 如云”等字, “或”、“如云”等字,形象地说明赴军中 宴的宦官是一大帮。“骄”、“夸”等就刻 宴的宦官是一大帮。 画出宦官的骄横跋扈; 九酝” 画出宦官的骄横跋扈;而“九酝”、“八 洞庭橘” 天池鳞” 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 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 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
•直接控诉贪官污吏“虐人害物”的豺狼般行径。 直接控诉贪官污吏“虐人害物”的豺狼般行径。 这几句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第一人称( 这几句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 的口气),表达了对凶残官吏的极端愤怒, ),表达了对凶残官吏的极端愤怒 的口气),表达了对凶残官吏的极端愤怒,体现 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不申破:不报告事实真相。 不申破:不报告事实真相。 考课:按一定标准考察官吏 考课: 的政绩, 的政绩,分等级加以升降或 赏罚。 赏罚。 典桑:典当桑园。 典桑:典当桑园。 何如:怎么办? 何如:怎么办?
•记叙长吏隐瞒灾情,不顾人民死活,急敛暴 记叙长吏隐瞒灾情,不顾人民死活, 可见人祸之烈。 征,可见人祸之烈。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 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 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