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夏志芳 地理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夏志芳 地理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构,精心设计,描绘学习教学的灿 烂景观!
二、学习活动的分类
(三)内容分类
●人文体验活动 ●自然探究活动 ●技术操作活动
(四)空间分类
●课堂学习活动 ●网络学习活动 ●课外学习活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
三、学习活动的误区
(一)认识误区
●体现时髦 ●追求热闹 ●任务观点
三、学习活动的误区
(二)操作误区
●缺乏精心设计意识 ●活动素材支撑不足 ●有“放任自流”现象 ●学生参与不够充分 ●引导学生质疑不够 ●活动能力培养忽视
四、学习活动的原则
●是必须的而不是随意的 ●是有趣的而不是乏味的 ●是激发思维的而不是机械接受的 ●目标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 ●是有挑战性(体现“最近发展区” )的而 不是轻而易举的。
结束语:学习活动是改变学习教
学风景线的一个革命性举措,是教 师成长的一个崭新平台,是学生享
受学习乐趣的园地,让我们共同建
●局部性活动(一个大主题下的某一个活动)
二、学习活动的分类
(二)环节分类
●提问活动——提问、回答、追问、理答、补充、 发问、强化等 ●阅读活动——布置、要求、指导、阅读、巡视、 询问、交流等 ●讨论活动——布置、要求、对话、倾听、归纳、 表达等 ●实验活动——布置、要求、操作、观测、记录、 作业等 ●操作活动——布置、要求、设计、制作、展示 等 ●游戏活动、作业活动等(以上活动可以灵活组 合的)
一、学习活动的意义
(二)为何“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实践的诉求 ●培养实践、探究与创新能力的需要
●兴趣度、理智感提升的良好途径
●课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教案设计
转型、行为转型)
二、学习活动的分类
(一)结构分类
●整体性活动(大主题下的若干活动的组合 ;活
动性教案,包括单元的、或一节课)
●具有过程结构(方法性)
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的邓恩夫妇的调查表明: 仅有30%的学生记得其在标准的课堂时间内所听到东 西的75%。 有40%的人记得他们读到或看到的3/4的东西。这些 视觉型学习者有两类:一些人以语词的形式处理信息; 而另一些人以图表或图片的形式保留他们所看到的东 西。 有15%的人通过触觉学习得最好。他们需要触摸具体 的东西,用写、画以及参与具体的经验来学习。 另外,有15%的人是动觉学习者。通过身体来做能 使他们学习得最好——通过参与真实的经历。 (摘自顾瑞荣等著.<学习的革命>导读与实践.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5~46页。)
学习材料的呈现与表示的方式、类型,对记忆痕的 深浅也有很大的关系。地理课上,教师的呈示行为主 要有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实物呈示、声像呈示、动 作呈示等类型。而这些呈示类型对应着学生的视觉、 听觉、触觉、动觉。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听觉的记 忆效果不如视觉的记忆效果,而单一的听觉、视觉的 记忆效果不如听觉与视觉结合的记忆效果,触觉、动 觉(又动手又动口)参与的记忆效果则更佳。地理教 学过程中,如果既缺少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感的多媒体 教学手段,又缺少实验、旅行、考察等实践机会,学 生就不可能留下深刻的地理记忆痕。因而,多种类型 的呈示手段的结合运用,对地理记忆的帮助极大。
地理活动教学的理论 与实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夏志芳(教授、博导)
今天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学习活动的意义 二、学习活动的分类 三、学习活动的误区 四、学习活动的原则
一、学习活动的意义
(一)何为“学习活动”
●学生性)
●可以进行观察(外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