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佛山顺德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佛山顺德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顺德初中毕业生水平测试暨中职学校单独招生(春季)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2)□□□□□□□,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两句表达了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信念。

(2分)(4)□□□□□□□,□□□□□□□。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分)(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⑴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dǎo tān()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

⑵我看见他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地走到铁道边。

⑶八宝酒,ɡù mínɡ sī yì(),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⑷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地睡不了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B.远处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C.2016年全年将有9个流星雨,3次半影月食,真是好戏连台,令人眼花缭乱....。

D.猴年春晚上,谭维维等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感染力极强,让人回味无穷....。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通过央视《中国成语大会》节目,让我们惊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四字格”,在现实中竟然如此“乏人问津”。

(删去“通过”)B.要创建“智慧城市”,就要提高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敏捷、低碳。

(把“管理”调到“建设”前面)C.生态环境因人为破坏而恶化,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完善生态环境。

(将“完善”改为“改善”)D.近年来,中国公安机关通过国际执法的合作,成功将一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缉捕归案,这将有效地防止外逃事件不再发生。

(删去“不”)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许多成语包含了典故,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的价值观、境界高下的中国价值观,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祖逖“闻鸡起舞”,实现报效国家的愿望,启示有志之士应该发奋有为;楚襄王“亡羊补牢”,流亡之际重新重用庄辛,告诫我们汲取教训为时未晚;(1),,;(2),,。

二、(46分)(一)(10分)醉翁亭记欧阳修⑴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⑶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翼然临.于泉上()太守之乐.其乐()游人去.而禽鸟乐()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乐”: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其核心是“山水之乐”。

B.第⑶段写滁人和太守游山的情景,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面。

C.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都是一幅山水画。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

D.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总收全文,既呼应了前文的“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又使文章浑然一体,增加意味。

(二)(9分)论人性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①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②而跃之,可使过颡③;激④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注释】①就:趋向。

②搏:拍打。

③颡(sānɡ):额头。

④激:阻遏水势使之上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及鲁肃过.寻阳B.水信.无分于东西/ 信.义著于四海C.人之可使为不善./ 京中有善.口技D.其势则然.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11.选文中,告子和孟子对“人性”各有怎样的看法?用自己的话作答。

(3分)(三)(10分)浓浓乡愁谁来解何吴明⑴什么是乡愁?⑵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乡愁是一种心理上的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对家乡的渴望,并伴随着抑郁心境和一些生理上的疾病。

这种看似普通的情绪真的会跟疾病扯上关系吗?虽然未有严格的因果关系界定,但是科学家发现乡愁与抑郁症的诱发有密切关系,甚至与免疫力下降、糖尿病和白血病有关。

乡愁在生理上一般表现为肠胃不舒服、睡眠紊乱、食欲下降、头痛、困倦。

在心理层面上,思乡者的注意力容易被与家乡有关的事物吸引。

越来越积极地评价家乡,只看到家乡的美好,甚少提到家乡的问题,而对当前的新环境不甚满意。

行为上的症状表现为活动缺少主动性,易疲惫,对新环境没有兴趣。

在一些学生野营训练中,研究者往往会观察到有些学生食欲下降、吵闹或打架以吸引他人注意,在聊天时总是提及家乡。

他们情感上表现为抑郁、失去好奇心和容易紧张。

⑶谁会有乡愁呢?⑷乡愁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在普通人中不常见,一般只有一到两成的迁徙者真正有..比较明显的乡愁症状。

不过,据调查,有一半到四分之三的普通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乡愁的体验。

⑸乡愁的发生需要两个基本的地理环境条件:一个是离开家,一个是到了一个不熟悉的新地方安家或逗留一段较长的时间。

⑹乡愁跟每个人自身也有关系,有些人更容易被乡愁困扰,有些人则能免受思乡之苦。

有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加容易产生乡愁情绪。

情绪不稳定的人在很多情绪上都有较大波动,当然也包括乡愁。

内向的人在新环境中较少主动接触他人,因而他们所能获得的情感支持相对较少,所以内向者更易染上乡愁也就不奇怪了。

死板的人由于对新环境的接纳能力较低,因而难以快速适应新环境;低支配力的人感觉缺少对周围事情的控制感;低自尊的人对自身总体评价低,因而总体上对生活难言满意;逃避伤害倾向性高的人缺乏探索新环境的勇气;缺少自主性的人太过于依恋过去或他人,这些人都容易与乡愁扯上关系。

反之,研究发现,情绪稳定的人较少被乡愁困扰。

⑺为什么会有乡愁?⑻从小在家乡成长,我们会对那里的人、事、物形成一种情感依恋关系。

因为依恋的中断,这种依恋关系会因离去而淡薄,但几乎终生不会完全消失。

⑼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生活风格的转变,可能一切需要重新开始。

在家过惯了自由自在的日子,到了需要紧张起来的新地方工作,从睡到自然醒到朝九晚五,一个人在适应能力的过程中难免更加想念以前的美好。

⑽失去控制感也会产生乡愁。

一个新的环境自然会导致一个人有失落、失去控制的感觉。

个人感受到的对环境控制力与乡愁是一种反比的关系,越缺少控制感,越有可能出现乡愁的状态。

⑾角色的转变也可能导致乡愁。

比如,在新的地方很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面临着新的角色要求,但又缺少了帮手。

⑿家乡意味着安全和舒服,而新的地方意味着希望和机会,两个地方都有诱惑力。

这会在人心里造成一种两边都想去的冲突。

这种冲突造成的焦虑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就会变成乡愁。

⒀如何应对乡愁?⒁长久以来,研究者认为治疗乡愁的最好方法就是回家。

但是,不需要回家,能“就地”解决乡愁吗?(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1月下。

有删改)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乡愁虽然是一种情绪,但是,它不但反映在人的精神层面上,也体现在人的生理上,因此,乡愁也是一种疾病。

B.乡愁症状常表现在注意力容易被与家乡有关的事物吸引,对当前的新环境不甚满意,活动缺少主动性,易疲惫等。

C.情绪稳定的人获得的情感支持相对较多,对新环境的接纳能力较低,有探索新环境的勇气,不太依恋过去或他人。

D.依恋的中断、生活风格的转变、控制感的失去、角色的转变、欲望的冲突等会让人产生乡愁。

1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篇事理说明文先后介绍了乡愁的原因、对象、概念和应对的办法,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B.第⑵段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患乡愁者的生理反映、心理特征和行为症状。

C.第⑷段中的“一般”,表明只是通常情况下会有一到两成的迁徙者真正有比较明显的乡愁症状。

D.文中多处使用设问句,既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与注意,又能引出下文,使文章衔接自然。

14.请用文中相关的知识,提出“不需要回家,能‘就地’解决乡愁”的方法并加以解释。

(4分)(四)(17分)童年王溱老爹往阳台上一站,杵成了一座山。

夕阳把他长长的影子扯进屋里,他却把思绪抛向远方。

我问老爹,有心事?老爹说,我想念我的童年了。

原来如此。

他眺望的,是老家的方向,想必他的童年,还落在那边,被人遗忘。

我决定跑一趟长途,去多年未踏足的乡下,把老爹的童年接来。

老爹兴奋得像孩子,给我细细列了他童年的清单:一只用线绑着的绿色金龟子,一根甜丝丝的茅根笛,一个捕知了的竹片弓,还有最重要的,一只四四方方烤着绿漆的木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