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验证型实验大题过关【典例解析】1.(2012年福州期末)下图所示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或除杂质)、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各装置可重复使用也可不用)。
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用A-C-D-B组合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分液漏斗中的试剂是盐酸,C中试剂是水,其作用是;A中反应开始后,加热B之前的实验操作是,加热后B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验证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布条褪色,置红布条于B中,按A-C-B-D连接成实验装置体系。
A锥形瓶中试剂选用高锰酸钾晶体,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C中试剂是,D的作用是。
(3)为了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若锥形瓶中盛装足量的Na2O2粉末,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产生的气体通过红热的铂粉,各仪器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顺序是(填字母) ;装置B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以是ADBD,也可以是ADBC。
【答案】(1)吸收氢气中的HCl (或除去HCl)检验氢气纯度(或验纯H2)固体粉末由黑变红(或固体变红)H2+CuO △Cu+H2O(2)浓盐酸浓硫酸吸收氯气以免污染环境(或除去氯气)(3)ADBD(D盛装碱石灰)或ADBC(C盛装氢氧化钠溶液) ;4NH3+5O2催化剂△4NO+6H2O【高考真题解析】1.(2011重庆高考)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A. 盐酸、硫酸B.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C. 氨水、硫酸D. 氨水、氢氧化钠溶液2.(2010全国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将SO 2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SO 沉淀C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过关测试】 1.如图所示装置,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CO 2(NaHCO 3溶液)无色喷泉B .NH 3(H 2O 含酚酞)红色喷泉C .H 2S(CuSO 4溶液)黑色喷泉D .HCl(AgNO 3溶液)白色喷泉2.(2011年沈阳市教学质量检测)下列使用食醋的家庭小实验,不.可能成功的是( )A.将食醋倒入有水垢的暖水瓶内,水垢会逐渐溶解而消失B.将食醋滴到纯碱里,有气泡产生C.将加碘盐加到混有食醋的米汤里,米汤显蓝色D.用食醋浸泡废干电池的锌片,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3.(2012年潍坊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2012年福州期末)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水中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少量液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液封5.已知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可产生氯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某同学试图测定氯气的体积并验证干燥纯净的氯气无漂白性,现有如下装置,请回答:(1)请用字母填写装置的连接顺序:a接()、()接()、()接()、()接()、()接()。
(2)洗气瓶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
(3)在制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量筒中未收集到液体,则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类定量型实验大题过关【典例解析】1.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①称量a g样品,置于烧杯中;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⑤加热干燥沉淀物;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 g固体。
回答下面问题:(1)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⑦的“合格”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算式,不需化简)【高考真题解析】1.(2011重庆高考)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题27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试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 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Ⅴ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Ⅴ—Ⅵ,此时Ⅱ中现象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经上述反应,2.5g 化合物A 理论上可得0.56L (标准状况)M ;则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价,则其原子的式量是12305.08.1=⨯;若该元素显+2价,则其原子的式量是24305.028.1=⨯⨯;【过关测试】1. (2012年福州期末)图中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
该装置可用于A .锌和盐酸生成氢气B .亚硫酸钠和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C .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D .浓氨水和烧碱制取氨气2.(2012年山东莱芜期末)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2CO ②向3Fe(OH)胶体中逐滴滴加过量24H SO ③向32Ba(NO )溶液中通入过量2SO 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2CO⑤向3AlCl 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①③(1)方案一中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得的碳酸钙纯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方案二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名称(除铁架台、烧杯、铁架台附件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三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四中计算碳酸钙纯度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步骤⑤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结果碳酸钙纯度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综上所述,请从实验条件的难易、操作引起实验误差的大小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你认为四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________。
其他方案的缺点分别是:方案四: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钙分解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钙,因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故必须在干燥器中冷却;(2)碳酸钙样品与盐酸反应后,将不溶性的杂质过滤除去,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形成碳酸钙沉淀,如果未洗涤,干燥后,固体上残留氯化钠,则所得碳酸钙的纯度偏高;计算公式为M ′M×100%; (3)从实验条件的难易和操作引起的实验误差大小综合判断,四个方案中最好的是方案二。
方案一的缺点是气体的体积难以测量,另外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方案三的缺点是加热所需的温度太高。
【答案】(1)偏低(2)托盘天平、药匙、滴定管夹、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玻璃棒(3)在干燥器中冷却 防止生成的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造成质量改变而产生误差(4)M ′M×100% 偏高 (5)方案二一 气体体积难以测量准确,气体体积受外界影响太大三 实验温度高(1000 ℃的高温),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第三类 探究型实验大题过关【典例解析】1.(2012年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SO 2能否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BaSO 3的K SP 为5.48×10-7,饱和亚硫酸c(SO 32-)=6.3×10-8mol •L -1。
(1) 将0.1 mol • L —1的BaCl 2溶液滴入饱和亚硫酸中,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生成BaSO 3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请写出必要的推断过程)。
(2) 浓硫酸的沸点为338°C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0C ,甲同学用装置I 进行实验,发现BaCl 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①写出加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装置不完善,设计了改进装置II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②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一段时间后C中未见沉淀生成。
操作①的目的是_______,洗气瓶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4) 丙同学取乙实验后的C中溶液少许,向其中滴加一种无色溶液,也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丙滴加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 NaOH 溶液B. Na[Al(OH)4]溶液C. H2O2溶液D.酸性KMnO4溶液【高考真题解析】1.(2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2.(2010上海高考)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过关测试】1.(2012年济宁期末)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2.(2011年山西大同高二检测)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①CO、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3.(2011年安徽合肥高二检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B.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NH3C.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D.瓶中装满水,A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4.(2011年湖北黄冈高二检测)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有很强的毒性,因外观与口感和食盐相似,而常常被误用、误食,为了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硝酸银溶液产生沉淀,亚硝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两种气体,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①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如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为亚硝酸钠;②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无色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蓝色的是亚硝酸钠;③向两支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变棕黄色的是亚硝酸钠;④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另一支试管内是亚硝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