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秋节主题班会(一年级二班)
中秋节主题班会(一年级二班)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佳节。中秋节有 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 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 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 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 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 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 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 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 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 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也称“团圆节”。
吴刚伐桂
我们抬头看月亮是,是不是会看见一些黑影,这便是传说中的吴刚
在伐桂。 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一次 又一次地跑到月宫去找嫦娥。嫦娥很不喜欢,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 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吴刚心花怒放, 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头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 复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至砍到今天。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唱歌啦
月亮代表我的心 看月亮爬上来 十五的月亮 花好月圆夜 月半弯 月亮之上 白月光
月亮走我也走
彩云追月
但愿人长久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上弦月 满月
中秋习俗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 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 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 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民间拜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 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 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 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 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 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 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 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 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 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 在明末。在过中秋节 的时候,用泥做成兔 子的形象用来祭拜,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 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 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旧时在北京有专买 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 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 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 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 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 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 间进行的。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 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 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 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 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 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 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 米,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 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 腾起舞,很是热闹。
好吃的月饼。。。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实 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朱 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 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 月十五夜杀敌人”的字条,大家 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 终于在这天夜里一起杀死了敌人, 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 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 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 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 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 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 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
对着明月,讲故事
嫦娥奔月
在传说中: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妻,王母感谢后羿 射日之功,赠送了不死仙药给后羿。仙药是两粒:人服 一粒长生,服二粒成仙。后羿拿回家给嫦娥保管,准备 夫妻分食,然而却被意外打破了这个计划。 意外是什么呢?有传说是嫦娥因不知详情而全服下 了;无论如何,这个意外,造就了千古传说中一位最美 丽浪漫、也最缥缈不定的月宫佳人。 服下仙药的嫦娥身子渐渐飘离地面,该去哪里呢? 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嫦娥终于决定向那轮圆月冉冉飞 去。
馋了吧。。。。。。
二、和月亮一起 朗诵诗歌
一起欣赏啦。。。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中秋》(宋) 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
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 肯为狂夫照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