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撰写生物科技小论文

怎样撰写生物科技小论文

怎样撰写生物科技小论文
一、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题目)要注意“实用性”、“可行性”和“创造性”。

“实用性”就是选择的课题要在生产、生活或科学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即研究成果有可能进行移植应用,为人类服务,在科学上有一定的价值。

“可行性”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从我们的知识基础和人力、现有的实验条件和经费条件来确定课题,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学生搞小论文,选题时宜“小”,切忌“大”而“全”。

“创造性”就是选择的课题要新颖,有新的设想,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创新,不要简单地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实验。

二、研究方法
课题确定后,就要选用确当的研究方法来完成课题。

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察法(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考察法就是调查某一地区的一些生物在组成、数量和分布上的规律性,像昆虫种类、某些鸟兽的种类及数量变化、药用植物、环保中抗污染植物和指示植物的调查……,这些调查结果有可能被有关部门采纳,发挥出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种研究方法花钱少,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设备,一般的学校都可以进行。

观察法就是对某种生物的部分个体进行细致的观察,以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的规律性。

在研究过程中,被观察的对象要有一定的数量,因为如果只对某一个体进行观察,会产生偶然性,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还要注意进行重复的观察,可以多设几个观察点同时进行,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观察的同时,如能注意采集,制作出生活史标本,则效果更好。

考察法和观察法一般都是在不改变生物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而实验法则是人工改变环境中的某个因素(如食物、温度、光照等),观察对有机体所产生的影响,找出其规律性。

实验的方法要注意科学性。

例如,选择“不同饲料对蟾蜍蝌蚪发育的影响”的课题,在实验时,可以分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混合饲料三个组。

饲养过程中,三个组在实验中只允许喂蝌蚪的饲料不同,其他的条件,例如:蝌蚪的来源和大小、容器、水质、水温、光照……都要求尽量相同,以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饲养的蝌蚪要有一定的数量,每组20条左右。

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容易产生偶然性,说明不了问题;数量太多,又会给饲养和观察带来问题。

三、撰写“小论文”
“小论文”是同学们自己研究“成果”的小结,因此写作时,可以以第一人称“我”或“我们”来进行叙述。

“小论文”一般包括:①题目。

论文的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

②引言。

在文章的开头,可以写一篇简
单的引言,说明进行该项研究的目的,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等等。

③材料和方法。

要写清楚考察和观察的对象,实验的材料、材料的来源、研究方法以及所用的仪器设备等等。

④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如有可能则最好用数据的形式表示,整理成表格;如能进一步画成曲线图,则更加形象,有说服力。

⑤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

是在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也就是论点,并在理论上加以说明。

⑥结束语及参考文献。

可以谈谈该项研究的实用价值;有的还可谈谈该研究的不足之处,注明参考文献。

四、科学讨论和修改
“小论文”写好后,可以让指导老师组织作者,并邀请学生中的科技爱好者和有关行家来进行科学讨论(或称小答辩)。

然后,作者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作适当的修改,使“小论文”更趋完善。

教师的生物教学论文和学生的生物科技小论文,它们虽然有所区别,但文章的格式、要求、写法是一样的,只是生物教学论文要有更高的立意,对科学性也要求更高。

一篇水平较高的中学生物教学论文,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研究的结晶。

缺乏教学理论依据和脱离生物教学实践而撰写的论文,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难以提高的。

教学论文的结构是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形式。

教学及研究的课题不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不同,逻辑推理及其研究成果的不同,各种教学论文的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学论文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结构。

但是,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在写作上通常具有层次分明、首尾连贯、符合逻辑、说理透彻、通俗易懂等特色。

也就是说,一篇好论文必须有一个完整而合理的结构,否则,将影响它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文通常的构成格式如下:
论文标题(常以研究对象、目的、结果等为标题)
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
摘要:简要写出论文的中心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

关键词:论文中最为重要,使用最频繁的几个词。

正文。

文章的主要部分,提出你的论点并进行必要的论证,其中的论据包括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1、前言
前言首先要说明写此篇文章的目的与意义,写作的技巧是在理论上和应用方面充分说明研究此问题的重要性。

2、材料与方法
主要叙述研究的方法与过程,要求选用的材料要真实可信。

材料有缺欠或方法有误,工作结果便可以被别人一举推翻,因此取材要严格,方法要规范化。

写此部分并不需要什么技巧,而是要严肃认真,交代清楚。

3、结果
可用图表等来显示分析结果,凡成熟有结论的,有层次的写出。

提出的每个论点均要立论有据。

结论要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交代清楚。

4、讨论
讨论要结合主题重点讨论,切不可零敲碎打地讨论一些鸡毛蒜皮的枝节问题。

写作的技巧是通过本次研究后对本问题的现状及其今后发展的动态,进行深入地探讨。

谢辞:对在你实验过程中以及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帮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主要列出实验过程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和参考的各种文章的作者、题目、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等。

附录:附带的说明等,有时还可以附上外文摘要。

附录:生物科技小论文一篇
注:该篇“小论文”是本人为我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小论文”撰写指导而写的范文,文中有关草莓无土栽培的数据取自《中学生生物教学》1994年第1期薛天烈的《第二课堂——草莓的无土栽培》一文,仅供参考。

草莓的无土栽培
摘要:1、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地,通过配制合理的营养液,完全
可以进行草莓的无土栽培。

2、无土栽培的草莓具有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花芽分化
早、开花结果早、产量高的特点。

关键词:培养基、营养液、无土栽培、简单易行
将作物栽培在除土壤以外的培养基上,叫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具有不占地或少占地、换茬快、环境清洁、产品无污染和生长好、品质优、色鲜味美等优点,为花卉蔬菜、粮食以及水果生产的工业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草莓的无土栽培实践活动,使我们初步掌握无土栽培的技术,懂得利用水培法来确定植物必须矿质元素的原理和矿质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原理
5、管理:
(1)及时添加营养液。

每周补液1-2次。

每次50-100ml。

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升高、蒸发快,同时正当开花、结果盛期,需肥量大,每2-3天补液1次,并要增加营养液的浓度。

一般开花前培养液浓度是
原液∶水=1∶9
开花后培养液浓度为
七、结果与体会
1、无土栽培的草莓比盆栽草莓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花芽分化早、开花结果早,从定植到第一花序开花和果实成熟都比盆栽提前一周左右,并极少有病虫害。

2、试验证明,室内无土栽培草莓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在家庭中推广种植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既可以观赏、美化环境,又能品尝到气味芳香、营养丰富的春季水果珍品,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深受群众
欢迎。

通过实践,既帮助我们理解了教材,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并促进了无土栽培技术在本地的推广。

本文在指导老师林薛松的帮助下完成,特表谢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