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处理工程验收主要事项

污水处理工程验收主要事项

农村污水处理站验收主要注意事项
1、总体要求
1)污水处理站内各构(建)筑物的位置应按污水处理站总平面布置
图所注的坐标和相对尺寸放线定位。

2)构筑物标高必须采用同一水准点测量以确保水力流程顺畅。

3)土建施工中,应对照工艺等相关图纸,预留的穿墙管件、孔洞等。

4)所有钢制管件、构件和金属设备等,除不锈钢材质外必须进行防
腐处理。

5)钢筋、水泥、河沙、混凝土、砂浆、防腐与防水涂料等工程材料
应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相应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资料应齐全。

2、水池要求
1)水池墙体及盖板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有害裂缝,蜂窝麻面,且应
平整,洁净,边角整齐。

2)若有变形缝(止水带),变形缝应坚直、贯通、密实,三维位置准
确,功能有效,不得有渗漏现象。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钢筋外漏。

4)预埋管、件、止水带和填缝板等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5)设备安装的预埋件或预留孔的位置、数量、规格应准确无误,预
埋件标高允许偏差应为±3mm,中心位置允许偏差应不大于5mm。

6)水池顶部平面的混凝土应平整,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7)水池完工后,必须进行满水渗漏试验。

试验应符合相关规定。

3、站区管线工程
1)管道安装线位准确、走向横平竖直,管线高程符合设计图中要求。

2)管道安装的接口以及和闸阀的连接必须牢固严密。

3)管道的检查井砌筑应灰浆饱满,灰缝平整,抹面坚实,不得有空
鼓、裂缝等现象。

4)闸、阀启闭时应满足在工作压力下无泄漏。

5)管道焊缝应饱满、表面平整。

不得有裂纹、烧伤、结瘤等现象。

6)管口粘接应牢固,连接件之间应严密、无孔隙。

7)功能性检测:给水、污泥以等压力管道应做水压试验。

污水自流
管道应做闭水试验。

试验应符合相关规定。

4、主要设备安装
1.潜水泵
潜水泵安装时,其安装位置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潜水泵安装后,应按技术指标进行试运转。

运转时应平稳、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2.风机
风机安装时,其安装位置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驱动电机与鼓风机经联轴器联接安装时,应保证电机驱动轴线与鼓风机转子轴线同轴。

管路中进风阀、配管、消声器等辅助设备的联
结应牢固紧密、无风量泄漏现象。

安装后,应按技术要求进行试运转。

运转时应平稳、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3.曝气器装置
曝气器安装位置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曝气器外观质量应无缺损和变形。

曝气管道连接各结点应紧密、无泄漏。

各水下支管排列应整齐。

水下支管的连接分布应均匀。

管路安装时,管道内应清理,吹扫干净,无杂物堵塞。

安装后,须配合鼓风机系统进行空载试运行及负载连续运行试验。

按标准通风量检测整体曝气情况,应曝气均匀。

5、站区外污水收集管网
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执行
1)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
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

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等,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管节堆放宜选用平整、坚实的场地;堆放时必须垫稳,防止滚动,
化学建材管节、管件贮存、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

3)铺设前应先对槽底进行检查,槽底高程及槽宽须符合设计要求,
且不应有积水和软泥。

4)管道的基础结构设计无要求时,宜铺设厚度不小于100mm的中粗
砂垫层;软土地基宜铺垫一层厚度不小于150mm的砂砾或5~40mm 粒径碎石,其表面再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中、粗砂垫层。

5)位于车行道下的污水管覆土深度不应小于0.7m。

非车行道下的污
水管覆土深度不应小于0.6m。

不满足覆土深度要求时,需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房前屋后及不通车地段管顶覆土不宜小于0.4米。

6)检查井壁抹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混凝土无
明显一般质量缺陷;井室无明显湿渍现象。

7)井内部构造符合设计和水力工艺要求,且部位位置及尺寸正确,
无建筑垃圾等杂物;检查井流槽应平顺、圆滑、光洁;井室内踏步位置正确、牢固;井盖、座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稳固。

8)混凝土支墩应表面平整、密实;砖砌支墩应灰缝饱满,无通缝现
象,其表面抹灰应平整、密实;支墩支承面与管道外壁接触紧密,无松动、滑移现象。

9)管道安装完毕应做闭水试验,管道闭水试验时,应进行外观检查,
不得有漏水现象,渗漏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6、绿化景观工程
按照《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执行。

1)种植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符合相关规定,严禁使用含有
害成分的土壤。

2)种植土应将现场内的渣土、工程废料、宿根性杂草、树根及其有
害污染物清除干净。

3)场地标高及清理程度应符合设计和栽植要求。

填垫范围内不应有
坑洼、积水。

对软泥和不透水层进行处理。

4)栽植穴、槽挖掘前,应向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藏物埋设情
况。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及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平水距离,应符合相应的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定。

5)栽植穴、槽的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
显。

栽植穴、槽的直径应大于土球或裸根苗木根系展幅40cm~60cm,穴深宜为穴径的3/4~4/5。

穴、槽应垂直下挖,上口下底应相等。

栽植穴、槽挖出的表层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底部应施基肥并回填表土或改良土。

栽植槽底部遇有不透水层或重黏土层时,应进行疏松或采取排水措施。

土壤干燥时应于栽植前灌水浸穴、槽。

6)严禁使用带有严重病虫害的植物材料,非检疫对象的病虫害危害
程度或危害痕迹不得超过树体的5%~10%。

自外省市及国外引进的植物材料应有植物检疫证。

7)苗木修剪整形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要求时,修剪整形应保持原
树形。

苗木应无损伤断枝、枯枝、严重病虫枝等。

落叶树木的枝条应从基部剪除,不留木橛,剪口平滑,不得劈裂。

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应距留芽位置上方0.5cm。

修剪直径2cm以上大枝及粗根时,截口应肖平应涂防腐剂。

8)除特殊景观树外,树木栽植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

行道树或行
列栽植的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

树木栽植后应及时绑扎、支撑、浇透水。

树木栽植后应在栽植穴直径周围筑高10cm~20cm围堰,堰应筑实。

应根据立地条件和树木规格进行三角支撑、四柱支撑、联排支撑及软牵拉。

支撑物的支柱应埋入土中不少于30cm,支撑物、牵拉物与地面连接点的链接应牢固。

9)草卷、草块铺设前应先浇水侵地细整找平,不得有低洼处。

铺设
草卷、草块,应及时浇透水,浸湿土壤厚度应大于10cm。

10)园路、广场地面铺装工程地面工程基层、面层所用材料的品种、
质量、规格,各结构层纵横向坡度、厚度、标高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粘结)必须牢固,不得空鼓、松动,面层不得积水。

园路的弧度应顺畅自然。

11)座椅(凳)应安装牢固无松动,金属部分及其连接件应做防锈处
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