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自己特有的天赋与专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可以称为天才。
但是,只有那些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并把它充分发挥出来的人,最终才能获得成功,成为真正的天才。
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著名箴言——“认识你自己”。
一个男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破解自己的成功密码,这有助于在你最擅长的领域中,为自己找到一个最佳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最终成就一个最优秀的自己。
1.你的潜力在哪里每个人都有一种对世间事物的认知和感悟的潜力,之所以人们的成功有大有小,就是因为对自己潜力的挖掘有深有浅。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不是连年的战争,更不是恐怖的大自然灾害,而是人活着到死去,却从未发现存在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
”不管你的生存条件如何、出身如何,都不能成为阻碍你发挥潜力的借口,只要你能够锲而不舍地克服一切困难,去发掘自身的潜力,扬长避短,就一定可以打造自己的辉煌人生。
1978年,殷坤高中毕业,他想凭这点文化,改变贫困的生活状况,于是,他开始摸索一些致富的路子。
从种植甜椒、无籽瓜到养殖黄鳝、兔子,折腾了三四年,不但没有致富,反而让家里背上了债!“生来的穷命,这是改不了的。
”父母经常这样苦口婆心地劝,并让他老老实实地种地。
可他不信命,他坚信自己有种植的潜力,所以他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1982年,他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引导人们如何用稻草种蘑菇,顿时来了劲头。
他心想:农村的稻草太多,可以烧掉用来种蘑菇,还不用什么本钱。
但是,有关的种植技术资料和菌种是需要本钱的。
所以,他向同学的父亲借了10元钱,去卖冰棍,一夏天辛辛苦苦攒下60多元。
他用这钱买来了技术资料和菌种,开始种起了蘑菇。
按要求,蘑菇要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才能生长,他没钱搭棚子,就在自己的床肚子下做实验。
一个月下来,这点面积居然长出了50多公斤的蘑菇,卖了20多元钱。
他特别高兴,急忙找到了村支书,请他支持。
村支书出面担保,在信用社给他贷了200多元。
这下他越干越有劲了,搭起了棚子,扩大了种植面积,第二年收入达到了1000多元,第三年又达到了2000多元!就这样,他从1982年10元钱开始创业,到今年已经20多年了。
而在这20多年里,他真的创造了用自己在种植业上的潜力改变命运的奇迹。
在2002年的时候,他成立了安康菌业有限公司,迄今为止,他的固定资产已达1000多万元,年产值达到1200多万元,从当初的家庭式小作坊,发展为现在的集科技、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企业,成为了安徽省一个重要的食用菌示范种植和科研基地。
在有限的人生中,我们应当将自己在某一个领域内最大的潜力挖掘出来。
要知道,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只要你获取更大的成功,就等于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延长了。
日本创造学家未明一央说:“所谓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能够做多少,取决于自己想做多少,取决于自己想做多少,你是你认为的那种人。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无穷的潜力,此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然而,大多数的人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很容易安于现状,不再积极向上,不去开创更舒适的生活,这样的话,未来的天空只能是暗淡无光。
因此,当我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时,理应将这一目标牢记在心,期望它成为事实。
如此一来,我们必将朝此目标前进,唤起积极主动的力量,奔向成功。
2.做大事不如做自己擅长的事对很多人来说,发现自己擅长做什么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他们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
其实,别人的成功方法不一定能够适合你,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
据调查,有27%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些人轻松地跨越了弱者的门坎,而迈进了成就大事者之列;反之,有73%的人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做着一些不擅长的事,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有所作为了。
如果你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大事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1890年9月9日,哈兰·山德士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亨利维尔附近的一个农庄。
六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抚养3个孩子。
白天母亲在外工作,小山德士只能自己做饭,一年过去了,他竟然学会做20道菜,成了远近闻名的烹饪能手。
山德士换过很多种职业,做过粉刷工、消防员,卖过保险,还当过兵。
四十岁的时候,山德士来到肯塔基州,开了一家加油站,生意颇为红火,由于山德士热爱厨艺,也为了扩大加油站的生意,他顺便做点炸鸡。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炸鸡的名声竟然超出了加油站,由于顾客越来越多,加油站已经容不下了,山德士就在马路对面开了一家山德士餐厅专营他的拿手好戏——炸鸡,并投资扩建了可容纳140多人的大餐厅。
这样,他就创建了一个初级的炸鸡市场。
在短短5年内,他在美国及加拿大已发展了400家的特许授权连锁店。
之后的几年,他边经营、边研究炸鸡的特殊配料(含11种药草和香料),使炸成的鸡表皮形成一层薄薄的、金灿灿的壳,鸡肉湿润而鲜美,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肯德基炸鸡的雏形。
至今,这种配料配方还在使用,但调料已增至40种,成为了肯德基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正如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
到了今天,他已经创立了11000多家餐厅的“肯德鸡快餐连锁”企业,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炸鸡连锁集团。
即使哈兰·山德士的一生从事很多行业,但是最终还是在他最擅长的厨艺领域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可见,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脚踏实地才是成功的另一法宝。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是聪明与不聪明的比赛,而是不同专长的比较。
如果你能在自己的专长上发挥86%的能力指数,那么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西德尼·史密斯说:“不管你的天性擅长什么,都要顺其自然;永远不要丢开自己天赋的优势和才能。
顺其自然就会成功,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结果一事无成。
”一位优秀的歌唱家为自己所在的歌唱团的海报上写了几行诗歌,朋友们就把他称为浪漫诗人,后来他竟然放弃了自己熟悉的职业,操起了使用起来并不娴熟的钢笔。
结果几十年过去了,诗人没做成,把原有的专长技能也荒废了。
由于他荒唐地执迷于自己最不擅长的事情,结果一生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
可见,一个人的“成就”要来自他对自己擅长的工作专注和投入,因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会让你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工作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会更有成就感。
人生中最可贵的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好高骛远,所做的事业不在于大,而贵在适合自己,只要努力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就能获取预料之外的成功。
3.虎有虎道,狼有狼踪古往今来,每个成功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成功经验,然而相同的是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成功目标。
根源在于:他们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道。
王亮在一家大型家电公司做销售工作。
虽然他来自农村,却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而且他对销售工作很热衷,业绩一直不错。
但美中不足的是,王亮和主管的关系总是有些不和谐。
终于有一次,为了销售价格的事情,两人吵了起来,最后王亮一怒之下向老总递交了辞呈。
老总对王亮并没有什么印象,他不以为然地说:“把你手中的业务整理一下交给我,你就可以走了。
”三个小时后,王亮交给老总五份文件。
第一份是关于自己本月内需要结算的各种业务上的数额;第二份是关于至今为止已经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单位名称,上面还清楚地标示着每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甚至包括了各个老板的喜好;第三份是一份正处在协商中的客户名单,资料中还列举了这些单位经理的个人信息;第四份,是他对于还没有开展业务地区的公关计划;第五份则是他对销售职技巧的一些心得。
当王亮的这个“业务清单”呈现在老总面前的时候,老总有些吃惊。
他看了看眼前这位精干的小伙子,说了一句:“王亮留下做主管。
”而以前的那位主管则被降职到了其他部门。
当前任主管向老总讨个说法时,老总说:“像王亮这样的人才,你和他相处不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职……”其实,一个人对自身品质的坚持和自身才华的展示,既可以表现在求职时,也能表现在辞职时,这就是王亮的成功之道。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同样的,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也要为成功找个良方。
十九世纪,处于困境中的托马斯·约翰·沃森来到“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做推销员。
其他推销员总是为了自己的业绩而不择手段,甚至欺瞒顾客。
然而,沃森却始终秉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从不用“歪门邪道”获取利益,正因为如此,他深受客户欢迎,产品也随着他的名字空前畅销,就在一年后,他成为了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
随后,他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
在他四十岁时,辞去了推销经理的职位,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去纽约闯荡。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弗林特。
其实,弗林特对他的才干早有所闻,对他正直的人品也是十分钦佩,于是,聘任他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
此公司,主要生产天平、磅秤、计时钟和制表机。
但是,由于前任经理在经营方面不得要领,已濒临破产。
沃森在这样特殊的情形下接过经理要职后适时地推出了新型的打印与制表组合机,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定货单一张接着一张,产品供不应求。
在1919年时,公司的销售额就已高达1300万美元,利润也升至210万美元。
1924年2月,已经身为公司总经理的沃森决定将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
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众人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从沃森的成长轨迹中可以发现,他所具备的高尚职业道德和出色人品,为他的成功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一个人如果拥有高尚的品质,人生境界和精神领域一定会无比开阔,可以说,以德服人是提升自我管理境界的重要手段,能够让你走得更远。
虎有虎道,狼有狼踪。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无论你想在哪一个领域获取成功,都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取胜理念。
4.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成就就是成功澳大利亚新闻集团总裁罗伯特·默多克说:“我的成就已超过了我的理想。
我想,我还可以干得更好。
”其实,在每一个成功者的心中都会有这样的信念,他们相信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成就就是一种成功。
1968年,曾宪梓从泰国回到香港。
他把租住的房间作为厂房,学生物的大学生竟然拿起了剪刀,缝制领带。
起初因为没有客户,他便自己去推销。
就这样,曾宪梓的“一人工厂”诞生了。
他为自己定下每天生产、销售60条领带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他得到的利润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他还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花色品种的新潮流、新趋向。
曾宪梓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凭借手中的剪刀开辟出一个男人们的世界。
于是,他不断硬着头皮向各个服装店推销自己设计的领带,还把眼光投向了大商场、百货公司,经过无数次的努力,曾宪梓做的领带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