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却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隶属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属头侧扁,头每侧有2个鼻孔,头与躯干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由10~12个骨头环组成,一般体长10cm左右,尾部细长,具四棱,常呈卷曲状,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无刺的背鳍,无腹鳍和尾鳍。
雄性海马腹面有一个育儿囊,卵产于其内进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
目前人工养殖海马已获得成功。
海马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中药,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舒筋活络、消炎止痛、镇静安神、止咳平喘等药用功能,特别是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更为有效。
海马除了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合成药品外,还可以直接服用健体治病。
药材鉴别1.海马:体呈长形,略弯曲或卷曲,长8~23cm,上部粗而扁方,直径约2.3cm,下部细而方,直径约1cm,尾端略尖而弯曲。
头似马头,具管状的长嘴,有2只深陷的眼睛。
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略有光泽,上部具6棱,下部有4棱,密生突起的横纹,边缘有齿,背部有鳍。
骨质坚硬,难折断。
气微腥,味微咸。
2.刺海马:形状与海马相似,但较小,长约15cm,通体具硬刺,刺长2~4mm。
其余同上种。
以上两种均以个大、色白、体全、头尾无碎者为佳。
3.海蛆:即小海马。
将幼小的海马晒干,商品上称为海蛆。
形状与海马相似,但体形较小。
1.体长7厘米以上、体无硬而长的刺——海马2.体具硬而长的刺——刺海马3.体长7厘米以下不具硬而长的刺——海蛆效用[性味] 甘温。
[功用]补肾壮阳,消症瘕。
[主治] 肾虚阳痿、难产、症瘕、疔疮肿毒等症。
[用量]3.5~10g。
[禁忌]阴虚有热者不宜。
属鱼纲,海龙科。
又名龙落子,是珍贵药材,有健身、催产、消痛、强心、散结、消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的功效。
有“北方人参,南方海马”之说。
海马除了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合成药品外,还可以直接服用健体治病。
服用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将海马烘干研成粉末,用纯正的米酒浸泡一个月,每晚临睡前饮一小杯;2.配以当归、北芪、党参、淮山、红枣、杞子等中药和鸡肉炖汤,当作家常滋补品食用;3.每次用一个猪肾,从中间将其剖开,夹住1~2只海马,盛在一个瓷盅中隔水清炖,晚上临睡前食用。
药理作用1、性激素样作用:海马的乙醇提取物(即“海马酒”)既能诱发和延长雌性小鼠的动情期,使子宫和卵巢的重量增加,又能使雄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明显增加,表现为雄激素样作用。
2、抗衰老:海马能增强小鼠耐缺氧性,减少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体在体内的含量。
此外,各种海马提取物均有钙通道阻断剂的作用。
通过阻断钙内流,达到保护神经元的功效。
3、具有抗癌活性。
海马食疗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或小海马(海咀)的全体。
产于广东、福建、台湾等沿海地区。
夏、秋捕捞,洗净,或除去内脏、皮膜,晒干。
多捣碎或研末用。
[性能]味甘、咸,性温。
能补肾壮阳,活血散瘀。
[参考]刺海马含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
线纹海马能延长雌性小鼠的交尾期,对去势小鼠也可出现交尾期,并能使子宫、卵巢重量增加;海马提取液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用途]用于肾虚阳痿、精少,宫寒不孕,腰膝酸软,尿频;肾气虚,喘息短气;跌打损伤,血瘀作痛。
[用法]一日3~5g,每次1~1.5g。
温水送服,浸酒,入菜肴。
[附方]1、人参海马粉:人参、海马、小茴香各等分。
其研细末,加盐少许。
每次1g,温水送下,或用熟肉点食。
本方以人参、海马补元气、壮肾阳,小茴香温肾助阳。
用于肾阳虚、元气不足,阳痿腰酸,少气乏力。
2、海马苁蓉鸡:海马1对,肉苁蓉30g,菟丝子15g,仔公鸡1只。
仔鸡去肠杂,洗净,切块,加水与海马一同煨炖;苁蓉、菟丝子水煎取浓汁,待鸡烂熟时加入,用生姜、胡椒、盐等调味。
本方以海马补肾壮阳,苁蓉、菟丝子补肾阳、益阴精,用鸡肉补精血。
用于肾虚阳痿、精少,或肝肾虚亏,不孕。
木香汤原料:雌雄海马各1只,木香30g,炒大黄、炒白牵牛子各60g,巴豆49粒,青皮60g。
制法:用童尿浸软木香、大黄、白牵牛,用之包裹巴豆,再放入童尿内浸泡7日,取出用麸炒黄色,去巴豆不用,取青皮共研成粉,(海马亦捣粉)。
每日水煎服1次,每次6g,睡前温服。
主治多年虚实积聚症块。
海马酒原料:海马50g,白酒500mL。
制法:将海马研碎浸泡于酒中,历10日后饮用。
每日2次,每次10mL。
功效:温肾壮阳,活血散寒。
适用于肾阳虚亏所致的畏寒腰酸,神疲乏力,阳痿早泄,男子不育,尿急尿频及跌打损伤等。
备注:海马酒,性味甘,温,功能温肾壮阳,调气活血,临床上常用于肾阳虚亏所致的阳痿早泄,腰酸不育及跌打损伤等症,具有良好的补益强壮的功效。
海马童子鸡原料:童子鸡1只,海马10g,虾仁100g,料酒、盐、味精、葱、姜等各适量。
制法:童子鸡去毛及内脏,将鸡放入蒸钵内,虾仁放在鸡周围,加葱姜,料酒,盐,味精等,上笼蒸熟,吃鸡肉,虾仁,饮汤。
功效:补精益气,温中壮阳。
适用于气虚,阳虚,体质虚弱,乏力怕冷,早泄等。
备注:海马性味甘,温,有补肾壮阳,调气活血之功,虾肉补肾壮阳,童子鸡益气补精。
三味配伍,不仅肉质细嫩而鲜美,气味芳香,营养丰富,而且有较好的温肾壮阳补虚的功效,是肾阳虚,阳痿,早泄,体质虚弱者调补佳品。
海马童子鸡盖浇饭原料:童子鸡250g,海马3g,虾仁50g,葱、姜、料酒、盐、味精各适量,粳米饭250g。
制法:鸡肉洗净,切小块,放入炖盅内;海马,虾仁用温水浸泡10分钟,放于鸡肉上。
再放葱、姜、料酒和少量水,上笼蒸熟,取出。
去葱、姜,加盐和味精,并用湿淀粉勾芡,然后“盖”在热粳米饭上。
功效:补肾壮阳,调气活血。
适用于肾阳虚,阳痿,遗尿,虚喘等。
备注:海马与虾仁配伍,能增强海马的补肾壮阳之功。
童子鸡有温中,益气,补虚的作用,配以粳米更可健脾益气,脾胃同补,能治肾阳虚所致的阳痿等症。
但阴虚火旺者忌食。
海马散原料:海马l对(雌雄各1只)。
制法:将海马炙焦,研末,每日睡前服1.5g。
主治阳痿,虚烦不眠,神经衰弱等。
海马平喘散原料:海马5g,当归10g。
制法:先将海马捣碎,加当归和水,共煎2次。
每日分2次服。
主治肾虚哮喘。
还童丹原料:海马l对,沉香、白茯苓、木通、熟地、晚蚕蛾、桑螵蛸、巴戟、安息香、益智仁、牛膝、葫芦巴各37g,木香55g,红花,没药,莲子芯,净莲肉,细墨,龙骨,朱砂各18g,菟丝子26g,苁蓉39g,破故纸,青盐各11g,麝香3g,母丁香26g。
制法:海马微炙炒;巴戟酒浸去心,牛膝,胡芦巴,菟丝子,苁蓉,破故纸分别酒浸;没药研末;龙骨煅灰;安息香研细。
以上各品共捣为粉,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服1次,每次30丸,渐加至50丸,空腹用温酒或温开水送服,夏季可用清茶送服更佳。
主治阳痿,早泄,肾阳不固,气血不足,筋骨不壮,食少,早衰等症。
立嗣丹原料:海马1对,石燕9g,阳起石9g,全蝎1只,蛤蚧9g,鹿茸9g,大麻子9g,肉苁蓉9g,龙脑香0.3g,麝香0.3g。
制法:石燕炒7次,全蝎炒熟,蛤蚧用酒炙至黄色,大麻子去油,肉苁蓉用酒浸一夜,焙干。
以上各品共研细末和匀,再用甘草熬膏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日1次,每次9丸,用盐酒送服,睡前服。
主治阳痿海马追风膏原料:制乳香、制没药各130g,海马、豹骨、当归、紫荆皮,透骨草,牛膝、白附子各120g,赤芍,骨碎补、穿山甲、桂枝、制川乌各60g,红花、追地风、千年健、血竭各30g。
制法:先将乳香,没药,海马,血竭等分别捣碎研末,和匀,其它各品入油(麻油)锅炸焦,去渣,加适量广丹熬至滴水成珠状,再加入已研碎之品,边熬边和匀,趁热排在红棉布上。
每张膏45~60g,使用时先温热,使膏药变软,贴穴位患处,每周换药1次。
主治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腿疼腿软,筋骨疼痛等,但孕妇忌贴肚腹。
三鞭酒原料:鹿鞭、海狗鞭、狗鞭,蛤蚧,海马,鹿茸,人参,青桂花,沉香,龙骨,阳起石,覆盆子,桑螵蛸。
制法:共切碎浸入酒中,10日后饮酒。
每日2次,每次50mL,早晚服。
主治肾虚遗精,阳痿,神经衰弱,腰背酸痛,贫血头晕,惊悸健忘,自汗盗汗等。
龟龄集酒(又名“老君益寿散”、“鹤龄丹”)原料:鹿茸100g,人参100g,熟地30g,山甲40g,肉苁蓉40g,杜仲20g,枸杞子20g,海马50g,蚕蛾10g,锁阳20g,急性子20g,黑附子100g,生地40g,麻雀脑20g,甘草10g,川牛膝20g,青盐40g,补骨脂20g.硫磺2g,细辛10g,石燕50g,地骨皮20g,天门冬20g,大蜻蜓20g,淫羊藿20g,砂仁20g,菟丝子30g,公丁香15g,白酒10000mL。
制法:上述各品切成碎片,一起放入酒中密封浸泡15日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10~20mL。
功效:大补元阳,益肾固本。
适用于肾阳虚亏,命门之火不足所致的神疲乏力,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筋骨酸痛,阳痿早泄,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等。
海龙全身呈长形而略扁,中部略粗,尾端渐细而略弯曲,长20~40厘米,中部直径2~2.5厘米,头部具管状长嘴,嘴的上下两侧具细齿,有两只深陷的眼睛。
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黄白色者则背棱两侧有两条灰棕色带。
中部以上具5条突起的纵棱,中部以下则有4条纵棱,具圆形突起的花纹,并有细横棱。
骨质坚硬。
气微腥,味微咸。
以条大、色白、头尾整齐不碎者为佳。
效用性味功用与海马相同,惟力量较强。
【性味】:咸甘,温1. 《药材资料汇编》:“甘,温,无毒。
”2. 《中药材手册》:“味咸。
”3. 《中药鉴别手册》:“咸甘,温。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治阳痿。
1. 《纲目拾遗》:“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
”2. 《现代实用中草》:“为强壮药,有兴奋作用,用于老人及衰弱者之神经衰惫。
治血气通。
”3. 《中药鉴别手册》:“补肾壮阳,治阳痿,不育。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5~8分。
【宜忌】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备考】1.《百草镜》:“海龙乃海马中绝大者,长四,五寸至尺许不等,皆长身,而尾直不作圈,入药功力尤倍,虽同一类,形状稍有不同。
此物广州,南海亦有之。
体方,周身如玉色,起竹节纹,密密相比,光莹耀目,诚佳品也。
”2.《纲目拾遗》:“《赤嵌集》,海龙,产澎湖澳,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牙,爪,大者尺余,入药。
《译史》,此物有雌性,雄者黄,雌者青。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列于介部。
今市售品的原动物有刁海龙、拟海龙、及尖海龙等三种。
海麻雀来源: 本品为海娥鱼科动物海娥Pegasus laternarius Cuvier的干燥全体。
产地:广东沿海均有产,以潮阳、惠来一带产量较多。
采收加工夏、秋季渔汛时,常夹杂在鱼群中活动。
网捕后,从鱼堆中拣出,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形状稍似麻雀,褐色或灰黄色,全体长 5~8厘米;嘴尖,眼骨突起;躯干宽扁,腹部扁平,背部有四条纵棱,另有4~5条弧形横纹与纵棱相交成瓦格形,尾部有纵棱4条,呈节状,方柱形,愈近尾端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