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青海导游词大全
青海作为国内远近闻名打旅游胜地,每天吸引不少游客前往。
下
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青海导游词,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青海导游词1
日月山,初唐时名赤岭。
位于湟源县西南,在青海湖东南,既是
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见
长安故乡,悲从心起,空镜下滑坠地,一分为二,一半化为金日,一
半化为银月,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
此地成为唐朝和吐
蕃实行物资交流和两地使者往来的中转站。
现在山隘上尚立有“日月山”三字的青石碑,山顶修有遥遥相望的日亭和月亭,山南脚下有流
向独特的倒淌河。
倒淌河在日月山西边脚下,一股碧流永无休止地向西而去,流入
浩瀚的青海湖。
天下河水往东流,偏有此河向西淌,所以人们称此河为"倒淌河",关
于倒淌河的来历,民间有许多传说。
据地质学家考察,两亿多年前,
由于地壳运动,高原隆起,青海湖成为完全闭塞的湖,使本来向外泄
的河只好转过方向向西流。
站在山顶,向东眺望,一派田园风情;向西看,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丽动人,与田园秀色迥然不同。
故游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青海导游词2
东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脉清凌凌的水,静静地,悄悄地,
温柔地流淌着,蜿蜒四十多公里。
不见滔滔,不闻哗哗,象雨中的一
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条流动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莹,涓涓绵长,这便是倒淌河,一条从东往西流的河。
关于倒淌河的传说,人们众说不一。
一山之隔,日月山以东,汉
族民间千百年来的说法是:唐王李世民为了沟通藏汉两族的关系,促
进文化交流,将年轻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在
赴西藏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念家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流泪西行,公主的泪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日月
山以西,藏族中流传的则是另一个神话:龙王派他的四个儿女造南北
东西四河,最小的女儿造西海时,需108条河水,她找到了107条河,最后一条河怎么也找不到。
聪明、狡黠的小龙女从日月山倒着牵来了
一条河,这条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种说法是,这河是龙王一根倒须变的……
不必人考查哪件传说更为权威,哪种神话更接近正宗,每一个传
说都为它增添了一分神秘。
而终于有一天,当你满怀着探索和寻觅的
热情来到它的身边时,却分明在汩汩之中听见一声叹息,一阵私语般
的呢响,一句温婉的低诉,似乎有着万种柔肠。
于是你会顿悟:这是
一条女性的河。
春天,它纤瘦孱弱,蜿蜒曲折流动着水墨画也画不出来的一片春愁,秋天它丰满宽阔,奔腾中不失温柔宽厚。
它不像长江、黄河那样,巨浪滔天,势不可挡,露出雄性逼人的、英气。
它满怀情感,却从不
恣意泛滥;它温顺地随四时而变化,但又执蓍坚韧地沿自己的流向前去,百折不回,整个一个西部女人的性格。
青海导游词3
欢迎大家来到青海坎布拉森林公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今天小x为大家介绍坎布拉森林公园景点,欢迎大家。
坎布拉森林公园位于尖扎县西北部,距尖扎县城73公里,北距西
宁市131公里,离李家峡镇35公里。
由山地、风蚀残丘、山间小盆地
相间组成。
最高峰为申保山,海拔4614米。
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以
奇峰、高山、洞穴、峭壁为主要特征。
大型山体如柱状,塔形、城堡,陡峭直立,雄伟壮观。
小尺度造型地貌似巨人、异兽,千奇百怪,有
鬼斧神工之妙。
有一个叫德杰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远望似布达拉
宫之盛景,在这些造型地貌中以“仙女聚会”、“强起岗”、“南宗沟”的风光最具代表性。
“仙女聚会”位于德洪村附近,是由十个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
圆锥形山体组成,上面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地形隆起,犹如一座规
模宏大的“古城堡”。
强起岗位于风景区的西部,海拔2700米,是由
大小数十座峭壁如削的土垒状山峰组成,在最佳点观赏,似神山起舞,林海茫茫。
南宗沟长约5公里,中段风景最迷人,奇峰突起,景色千
变万化,山坡上松柏叠翠,谷底里溪水潺潺。
丹霞地貌景观主要分布
在小瑶池、强起岗、南宗沟三个小区。
悠久的宗教文化,南宗寺有
1000多年历史,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植物景观,主要树种有桦树、青海云杉、油松、山杨。
花草灌木种类繁多;旁边现代化大型水电站工程,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藏族风情,农牧交错地带,农牧特色兼备。
公园位于李家峡库区边,可坐船到达,公园与李家峡水库组合成一幅
丹山碧水的美丽图画。
公园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是以“丹霞地貌、佛教寺院”为主体景观,并兼有宏大的李家峡水电工程,以游览观赏、宗教朝觐、消夏避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青海导游词4
骆驼泉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西4公里的街子村清真大寺
附近。
它虽是一泓不大的清泉,但却是撒拉族之乡的一处圣迹,也是
传说中撒拉族的发祥地。
该泉与撒拉族的来历有关。
民间传说,撒拉族的祖先原是居住在
中亚撒马尔罕的一个小部落,为首的头人是兄弟俩,名叫尕勒莽和阿
合莽,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后来,因国王忌恨而被迫离开家园,四处
流浪。
他俩带着同族的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
《古兰经》,向东寻找新的乐士。
一路上,他们经天山,过嘉峪关,
绕河西走廊,渡黄河,辗转来到积石山下。
不料,黑夜中走失了白骆驼。
第二天,他们在街子东面的沙子坡发现一眼清泉和走失的白骆驼(已化为白石卧在泉边),于是便在这里居住下来,并将这个清泉起名
为骆驼泉。
骆驼泉被撒拉族视为圣泉,在撒拉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前几年,当地人民为了保护骆驼泉,在泉边修建了围墙和铁栅栏,围墙内
种上了松柏、果树和鲜花,还在园内泉边雕塑了三座不同形状的大型
骆驼石雕像,修建了水榭和亭阁。
骆驼泉的景点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
呈一长方形。
中央部分为一长约40米,宽约20米的水池,泉水从池
中央的泉眼中涌出。
池深0.6米左右,周边为水泥砌成。
青海导游词5
昆仑山是万山之宗,地球之脉。
纳赤台一眼泉水终年突突翻涌,被当地人称为“圣水”,此泉,
便是昆仑泉。
即使隆冬时节,四野里冰天雪地,昆仑泉水却从不封冻,依然喷涌不止,成为一大奇观。
昆仑山口地处昆仑山中段。
海拔4772米,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
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
关隘。
昆仑山口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
独特,自然景象壮观。
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
广袤。
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里到处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变幻莫
测的冰锥,以及终年不化的高原冻土层。
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
几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
一旦冰层揭开,地下水常常
喷涌而出,形成喷泉。
而冰锥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
这种冰
锥不断生长,不断爆裂。
爆烈时,有的喷浆高达二三十米,并发出巨
大的响声。
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
虽终年不化,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
每到盛夏
季节,草丛中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离昆仑山口不远,便是著名的玉虚峰。
玉虚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
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
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
昆仑山口既是进出西藏的要隘,也是旅游者神
往之地。
许多过往行人来到这里后,都要在此驻足观赏一番场。
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
位于格尔木南部的昆仑山下,距格尔木
市约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险关。
昆仑桥飞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4米多,是一钢筋水泥大桥。
昆仑桥之壮观不在大桥本身,
而在于桥下的巉岩绝壁和万丈深涧。
发源于昆仑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
汇合而成的格尔木河,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峡谷奔流而下,滔滔的
河水将河谷的千板岩长期冲刷穿凿成了一条深40多米、宽数米的石峡
险谷,其中最窄处只有4米左右。
昆仑桥两岸,绝壁相对,巉岩嶙峋,
谷顶平坦,谷底幽深,形势极为险峻。
人们站在桥上俯身鸟瞰,但见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险峻的幽谷中急湍喧泻,喷涌咆哮,不断地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发出阵阵犹如雷鸣般的轰鸣,真是令人望之目眩,闻之丧胆。
因此许多过往行人,一般都要到桥头凭高俯瞰一番。
最全的青海导游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