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穿刺时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1、渗血、血肿
原因:导入鞘过大,穿刺不当、创伤性穿刺、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抗凝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化疗病人(凝血机制障碍,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穿刺后活动过度。
处理:穿刺后24小时避免过度活动;
穿刺完毕后穿刺点加压止血;
有出血倾向病人穿刺后第一个24小时采取加压包扎,有渗血时及时更换敷料;
必要时应用止血剂。
2、心律失常
原因:与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刺激上腔静脉神经丛有关;病人体位改变或测量静脉长度不准确,导管进入右心房。
处理:向外拔出导管少许,观察病人情况。
预防:准确测量静脉长度,送管动作轻柔
3、刺激神经
原因:由于穿刺过深而刺激血管周围神经或穿过静脉瓣刺激瓣膜神经
处理:避免穿刺过深;避免在静脉瓣处进针
4、空气栓塞
原因:未及时上肝素帽或正压接头,导致空气进入血液系统,空气意外注入。
表现:胸痛,气急,低血压,脉速,意识改变,休克甚至死亡
处理:预防为主,处理包括体位、通知医生、监测生命体征
5、导管异位
原因:病人体位不当,选择头静脉穿刺;异常静脉解剖位置;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测量误差
处理: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改变体位;导管进入颈静脉可用20ml生理盐水快速冲管;
6、送管困难
表现: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
原因:选择头静脉穿刺;病人体位不当;选择远端静脉,血管小、静脉瓣多;静脉疤痕;静脉分叉;病人情绪紧张。
处理:等待,放松。
在腋窝处扎止血带后送管;一边输液一边送管,重新穿刺。
预防:尽量不在头静脉穿刺;选择肘窝下两横指处进针;
7、拔导丝困难
原因:强行送管,导管扭曲所致;在生理角度处;
处理:不要强行送管;如遇阻力,调整穿刺时的体位,暂停1—2分钟后轻轻拔出导丝
8、穿刺入动脉
处理:拔管,压迫穿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