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第八章+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核和带负电核外电子构成。
卢瑟福认为原子 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电子 在原子核外空间 高速运动。
卢瑟福——原子之父
4.波尔原子模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普朗克的 相关理论与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相结合,较好地 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道尔顿模型(1803) 汤姆生模型(1904) 卢瑟福模型(1911)
第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复习:原子的组成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 子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显电性)
核 外 电 (带负电) 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一、量子化特性
与宏观物体运动不同,不能用经典力学来 描述。电子的运动和光一样,它具有量子 化特性和波粒二象性。
量子化理论:物质辐射能的吸收或发射是 不连续的,是以最小能量单位量子整数倍 做跳跃式的增或减,这种过程叫能量的量 子化。
波尔模型(1913)
电子云模型 (1935)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
1926
许多人 量子力学模型
·
历 1913
史
的
脚 步
1911
铭
记 这
1904
一
刻
1803
玻尔 卢瑟福 汤姆生 道尔顿
轨道模型
空心球模型
葡萄干面包式
实心球模型
2500年前
德谟克利特
哲学臆测
感受精神 · 学习方法 · 分享知识
粒子性:主要是指它具有集中的不可分割的特性。
波动性:它能在空间表现出干涉、衍射等波动现象, 具有一定的波长、频率。
实物粒子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物质波 的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质量为m、速率为υ 的自由粒子,一方面可用能 量E和动量P来描述它的粒子性;另一方面可用频率ν 和波长λ 来描述它的波动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一、量子化特性
量子:能量子,能量的最小单位。
量子化:一个物理量如果有最小单位而不 可连续的分割,我们就说这个物理量是量 子化的。
量子的能量E和频率ν的关系:
E=h ×ν
h为普朗克常数。
(一)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证明了:原子中电子运动的能量是 不连续的,具有量子化特性。
(二)玻尔原子模型
E=-13.6/n2×ev
电子运动所处的不连续能量状态称为能级。 用量子数n表示、同时也代表电子层。
离 核 距离(近 )
( 远)
能 量 高低(低 )
( 高)
能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符
号 K L M N O P Q ……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 为2n2 。
第八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 周期律
主讲:邹小南 制作:邹小南
宏观、微观运动的不同
宏观物体
微观粒子
质量
很大
很小
速度
较小
很大(接近光速)
位移
可测
能量
可测
轨迹
可描述 (画图或函
数描述)
位置、动量 不可同时测定
不可确定
宏观、微观运动的运动特征
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
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1.道尔顿原子模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 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在化学反应中保持本性不变。
2.汤姆生原子模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 “葡萄干面包式”模型。认为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3.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 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
E h mc2 P m h 德布罗意公式
德布罗意波长为: h h P m
h 1 ( / c)2
若考虑相对论效应,则:
若 υ << c 时,不 考虑相对论效应,则:
光主要表现粒子性。
(一)德布罗意预言
一、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假设 光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光子能量和动量为:
E h
P h h c
1924年,德布罗意大胆地设想,波粒二象性不是 光所特有的,一切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实物粒子:静止质量不为零的那些微观粒子,如 原子、电子、中子等。
3、电子处于激发态时不稳定,可跃迁到离 核较近能级较低的轨道上,就会放出能量。
基态:原子中的电子尽可能处在离核最近的 稳定轨道上运动,这时原子能量最低,称为 基态,用a0表示。 激发态:当原子从外界获得能量时,电子被 激发到离核较远的高能级轨道上去,此时电 子处于激发态。
高能级激发态电子跃迁至低能级电子释放 出的光子频率与两轨道能量的经验公式是:
玻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认识 到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结构之间联 系.提出著名的玻尔氢原子模型,即 玻尔理论。
波尔原子结构的假设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核外电子在固定轨道上运动,具有确定 的半径和能量。
2、固定轨道必须符合量子化条件。 量子化: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
个整数n称为量子数,n=1,2,3,4…
hν=E2-E1
光子:光量子,它是一种能量,是光线中
携带能量的粒子。它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
的媒介粒子。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 线、X-射线、γ-射线。波长由长到短。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波长 越大。
△E=hν
C =λν
玻尔理论虽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和 类氢原子的光谱。但不能解释多电子 原子的光谱。其根本原因在于玻尔理 论以牛顿经典力学理论为基础的,而 微观粒子运动规律不符合经典力学理 论规律。
运动的速度; 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微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 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画其运动轨迹。 不能同时准确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
和运动的速度,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 现的机会的多少。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 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都是由简短 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二、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 着本质的区别。宏观物体的运动是连 续的、有轨迹的点运动,而微观物质 的运动则是不连续的、无轨迹可循。
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和 粒子性的双重运动特性。
光的波动性表现在光具有一定的波长 和频率;
光的粒子性则体现在光具有一定的能 量和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