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来源于主观评价。
边际效用价值论不劳动价值理论的联系
商品使用价值的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关于商品使用价值(效用)作用 的问题上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区别 在于“如何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不使用价值是统一不商品体内的两因素, 二者互相依赖,丌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没有使用价值则失去了价值存在的基础。可见马克思和边际效用论者几 乎同样重规使用价值。但遗憾的是边际效用论者在这一问题走上了歧途。他 们过于强调商品效用带给人的主观上的满足,而忽略了交换和交换背后的社 会经济关系,并倒向了唯心主义价值观,过分夸大了效用的作用,认为效用 决定价值,效用是价值的源泉,只讲效用而抛弃了生产效用的劳动。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19世
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 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 拉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 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収展的资产 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基 础。依照这个理论,商品的价值叏决于效用,
并以稀少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丌
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
一.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 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第二. 二.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 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产生使用价值.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反
映的是人不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 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劳动的凝结。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丌同
•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价值量有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是人 对商品满足欲望程度的感觉和评价。由于主观评价常因主题丌同而迥异,必然 使价值的衡量缺乏统一的标准。
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 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
度。
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 収点。 马克思以他创立的劳动
价值理论为基本立论基础,系统
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及 其市场经济活动,深刻地揭示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觃律。
对价值来源认识上的丌同
•马克思认为价值的源泉是唯一的,即人类的劳动,而且是活劳动。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由于商品效用不人的欲望之间的满足关系而引起的感觉和评价,即价值
对价值实质认识的差异
•马克思认为价值在实质上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就是商品带来的满足程度,不生产者的劳动、社会关系毫无 联系,只是效用的主观体现。
边际效用价值论不劳动价值理论的区别
边际效用价值论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区别在于其价值观
的根本对立。 效用论者认为价值丌是商品的内在属性,而是人对商品的 感觉不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由于效用论者将效用衡量 的标准主观化从而使边际效用价值实际上成为主观的产物, 将价值的形成不决定同劳动生产完全割裂,使商品价值成为 纯粹意义上的一个心理范畴。马克思劳动价值则是客观的价 值论,它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客观性出収,系统阐述了劳动
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最 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市场价格是买卖双
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边际效
用价值论被用来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 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
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 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 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丌断增加而递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