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硕士点院校总汇

护理硕士点院校总汇

护理硕士点院校汇总
------排名不分先后(你懂的)护理硕士点:
1、北京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2、北京协和医学院
3、中国医科大学
4、苏州大学(211)
5、浙江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6、北京协和医学院
7、山东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8、南昌大学(211)
9、四川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10、上海交通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11、中山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12、南华大学
13、湖南师范大学14、中南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15、吉林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16、华中科技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17、武汉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18、扬州大学
19、石河子大学(211)
20、郑州大学(211)
21、兰州大学
22、西安交通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23、同济大学
24、复旦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25、首都医科大学
26、北京中医药大学
27、解放军医学院
28、河北大学
29、天津医科大学211
30、天津中医药大学
31、暨南大学(211)
32、河北联合大学
33、河北医科大学
34、承德医学院
35、山西医科大学
36、内蒙古医科大学
37、辽宁医学院
38、大连大学
39、大连医科大学
40、南京中医药大学
41、南京医科大学
42、东南大学(985,211自主划线)
43、第二军医大学(211)
44、第三军医大学
45、第四军医大学(211)
46、泸州医学院
47、上海中医药大学4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49、泰山医学院
50、哈尔滨医科大学
51、长春中医药大学
52、延边大学(211)
53、山东中医药大学
54、滨州医学院
55、潍坊医学院
56、福建中医药大学
57、福建医科大学
58、厦门大学
59、蚌埠医学院
60、安徽医科大学
61、湖州师范大学
62、杭州师范大学
63、温州医科大学
64、浙江中医药大学
65、南方医科大学
66、广州中医药大学
67、广州医科大
68、河南大学
69、新乡医学院
70、河南中医药学院
71、青岛大学
72、新疆医科大学
73、宁夏医科大学
74、昆明医科大学
75、遵义医学院
76、贵阳医学院77、成都中医药大学
78、重庆医科大学
79、桂林医学院
80、广西医科大学
81、广西中医药大
1.A类考生是指报考A类地区的考生,B类考生是指报考B 类地区的考生
2. A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B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3.A、B区的国家线不一样,B区通常比A区分低
综合现实选院校
报考院校,一个包含了众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选择一个院校,就等于选择自己的“第二出身”,对以后的就业和发
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很多考研的小伙伴拼死也要挤进名校大门的重要原因。

但考察院校不能只看名气和牌子,还应考虑城市地域、报录比、专业实力与师资、学费、导师以及自身考取的可能性等等。

既然是“第二出身”,就一定要慎重,如果一味高攀,而忽视了现实因素,痛苦的将是自己的下半生。

根据兴趣选专业
你可以有一千个理由选择一个专业去报考,但能让你坚持下去学好这门专业并取得成就的理由只需要一个:兴趣。

选专业和选院校不同,选院校是选环境,需要综合考虑,现实一点,而选专业是选“终身伴侣”,需要“自我”一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目标专业看上去“金光闪闪”,但你却不能真心地喜欢并驾驭,那必将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价值。

“双跨”需谨慎
在这个任何事情都流行跨界混搭的年头,跨校跨专业考研的“双跨”之举并不稀罕,甚至很多考研的小伙伴以此为荣,认为“双跨”很酷,非有胆识魄力者不能行此举。

要知道,每年从考研战场上败下阵的,“双跨”考生占多数。

也许你想通过跨校跨专业考研来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好的未来,但如果是在忽视自身实力和现实因素的基础上一味地“心比天高”,那结果很有可能是“命比纸薄”。

考研是人生中的重要跳板,每个人都想通过这次机会来让自己的人生更上一个台阶,但要知道,越高越陡的台阶越难上。

因此,建议在制定目标时不要太心高,适当委身屈贵一下没什么不好,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稳妥最重要。

具体来讲,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未来工作的城市,打算将来在哪里就业,就选择那里的高校,比如想在北京就业,就把目标院校定在北京,这样既熟悉当地环境,又有人脉资源,找工作当然得心应手;如果想在北京工作,选择上海的学校就有点荒唐了。

一般情况下,读书地极有可能变为工作地,这源于人们对熟悉地方所产生的安全感。

北上广等发达省份的大城市教育资源集中,人才济济,竞争压力也会比较大,而二三线城市人才相对较少,那里的硕士研究生学历更为稀缺,获得重用的机会就比较多,在报考时,选择二三线城市的院校未尝不是一种优势。

二是个人的理想与抱负,考研不容易,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备考也有动力,读研也有激情,如果选择一个自己不满意的院校,轻则郁闷三年,重则遗憾终生。

考生的心态都可以分为两种:一、必须考上好专业好学校的;二、只要能考上就行的。

前者完全可以选择既具有挑战性又力所能及的专业和学校。


先,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报考分数要求高一点、质量好一点的学校。

这样才会使你更加努力地复习,否则只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从实际的可能性考虑,必须获取招生单位真实有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对比。

三是个人的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如果选择的学校很好,但考取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这就没有意义。

这一点与第二点似乎有些冲突,其实并不矛盾,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

总之,院校的选择是在结合目标专业的基础上,在自己喜欢的城市选择一所自己满意的又有可能考上的院校。

招录相关数据
在选择一个目标时,我们不能拍脑门做决定,一切由数据来说话。

其中,报录比、历年复试线及调剂名额是需要大家特别关注的。

1、报录比及分数线
在报录比中,大家尤其要注意招录人数,如果是学院招生人数为个位数的,那大家就要慎重考虑了,因为分配到某个专业上的名额极有可能为1个。

同时,历年的分数线是比
较稳定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大家可以根据分数线定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2、调剂的可能性
调剂是擦线党逆袭的绝好机会,但不是每个专业都可以随意调剂。

报考热门院校冷门专业,在同一专业之内,可以获得调剂到非热门院校的机会,甚至有调剂到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机会。

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一般来讲,即使是同一专业,也很难调剂到热门院校。

同时,专业硕士调剂学术硕士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少干计划不得调剂到计划以外等限制条件,大家也要考虑到。

误区:跟着排名走;顽固的名校情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