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综艺节目赏析论文

台湾综艺节目赏析论文

题目: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心理需求年级: 2010 学号: 21720105705337 姓名: 戈奕文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 王义权二零一二年五月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心理需求[摘要] 近年来,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持续火爆,特别是在大陆青年当中,形成一股追捧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潮,同时大陆内部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台湾综艺节目的形式,开展自己的特色节目,一时间,台湾综艺节目无比辉煌。

台湾综艺节目经过长期发展,其运作机制成熟,质量也比较高。

在民众收看综艺节目一个重要动机是因为节目内容好、题材好。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最让人诟病的是其固有的低俗化倾向。

社会制度和商业化电视台的属性,决定了台湾电视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在商业逻辑下,收视率理所当然的成为台湾电视台各项工作的指挥棒。

而提升收视率的方式就是:最大程度地迎合观众的需求。

片面追求收视率的后果,就是必须满足最广泛的受众需求。

[关键词]台湾综艺节目繁荣低俗化倾向受众心理需求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variety show——Audience psychological demand[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aiwan television variety show in the mainland lasts hot, especially among teenagers in the mainland, forming the adored Taiwan TV variety shows upsurg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ior of his TV variety shows are starting to follow suit in the form of Taiwan, and carry out the features of their own programs, at that time, Taiwan variety show so brilliant.Taiwan variety show after a long-term development,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mature, quality is high. In the people watching variety show an important content is good motivation because programs, subject well.However, there are also in the prosperity behind this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most let people for its inherent tendency is the vulgarization. Social system and commercial television properties, decided to Taiwan TV programs to the vulgarization, commercial logic, the ratings of of course be Taiwan television each work the baton. And improve the way ratings is: the greatest degree to the audience's needs. Unilateral pursue the consequences of ratings, is the most widely audience must meet the demand.[Keywords] Taiwan variety show prosperity Vulgarization tendency Audience psychological demand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引言 (1)第2章正文 (2)2.1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概述 (2)2.2台湾综艺节目火爆其受众心理探究 (3)2.3台湾综艺节目的辩证批判 (6)结论 (7)参考文献 (7)第1章引言台湾综艺节目,进过长期的发展,其运作机制和节目质量比较成熟,市场化程度也相当高,许多节目对大陆乃至整个华语圈的电视节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大陆近年兴起的周末娱乐节目热中就能看到许多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子。

毋庸置疑,台湾的综艺节目在综艺产品的多元化,在节目的策划、主持人的总体水准、灯光、音响到后期制作和大陆同类节目相比而言,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近来大陆电视在商业运作,在部分娱乐产品的包装推广上都有很大突破,这是台湾综艺节目给大陆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创新带来的启示和帮助。

然而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低俗化倾向也常常被人所诟病。

如节目包装上以“怪”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主持人有事通过不当的语言,过火的动作来增加节目的刺激性:为了满足观众的窥视欲和好奇心,有意去刺探嘉宾的隐私;整人节目,造假节日流行……这种低俗化现象引起了一部分教育界认识的不满,这些节目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庸俗”、“无聊”成为部分台湾综艺节目的标签。

不论是台湾本岛还是大陆地区,部分综艺节目的低劣质量都收到了强烈的抨击和抵抗。

但是,我们客观来看待,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是和受众的心理需求直接挂钩,综艺节目本质上只是电视台的一种商品,它就要具有商品最原本的性质:满足最广泛消费者的需求。

即综艺节目的发展与民众的心理需求同步。

所以怎样使其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2章正文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概论台湾综艺节目火爆其受众心理探究台湾综艺节目的辩证批判2.1 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概论1960年,台湾打开了电视的“魔盒”,而综艺节目也随之登上了电视荧屏。

1962年,被台湾称为“第一个电视综艺节目暨现场直播节目”的《群星会》在台视开播当天诞生,以演唱国语歌曲为主,它虽然具备了综艺节目的基本形态,带表现形式比较单一。

随着中视、华视的开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送技术逐渐进步,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内容日益丰富,编导们又逐渐在单一的歌唱节目中加入猜谜、问答、魔术、竞赛、杂耍、特技、观众蔡玉等形式,使节目的包容性越来越大,逐步向综艺形式迈进,当时最著名的大型综艺节目的是由包国良主持的中视的《欢乐假期》,历时十八年之久,成为了中视的招牌和长寿节目。

70年代到80年代初,台湾经济有了强劲的发展:电视的彩色化;以及中视,华视的诞生,与台视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都促进了电视节目的发展。

这个时期,台湾综艺节目从单一走向多元。

90年代以来台湾综艺节目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首先是更多的电视台的开播,是节目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其次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节目则呈现出不断推陈出新、节目形态变化快等日趋成熟的多元结构。

节目的通俗化、大众化倾向则越来明显,并日益走向现代化、多元化,许多节目为增加互动性,把“CALL IN”纳入电视节目的游戏环节,综艺节目涵盖的内容范围也越来越广。

21世纪,由于竞争的激烈,综艺节目出现了良莠陈杂水平参差不一的状况,目前活跃在台湾电视屏幕上的综艺节目,老牌的有《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周日八点档》、快乐星期天》等,新兴节目有《康熙来了》、《全民最大党》《齐天大圣》《天才向前冲》等,节目数目之多,变化之快,超过了其他节目类型。

二部分综艺节目存在的模仿、雷同、粗俗等缺陷,越来越引起舆论的关注。

2.2 台湾综艺节目火爆其受众心理探究(1)节目主持风格是对社会规范的颠覆在台湾电视业竞争达到白热化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更注重个性与特色,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更越发倾向于一种民间表达,如吴宗宪、小S、阿雅等,他们甚至毫不介意地夸大和暴露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缺陷,他们的自我嘲讽和相互贬低一方面让观众发笑,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丰富着个人形象。

严肃与荒诞、正经与古板、悲伤与欢笑、紧张与放松,他们不听的将这些片段进行拼接与重组,让观众在嬉笑中感受着怒骂的分量,这种喜剧的方式标志着不同于传统正规的生活态度。

这种生活的艺术化,艺术的生活化使节目产生一种怪异荒诞的风格,也说明了大众文化、快感文化的存在。

电视往往能够给受众提供两种不同的快乐,一种是符合意识形态并称颂意识形态的快乐;另一种是打破常规的快乐。

在娱乐业日趋成熟的今天,观众们已经厌倦了节目中对明星人生经历个人心得千篇一律的报道。

因此,主持人选择肆无忌惮的搞怪,不着边界的夸张,方式虽然谈不上优雅,却能出奇制胜地迎合观众的口味,成为当下综艺节目的新主流。

在台湾综艺节目中,充斥着大量被认为是“胆大无忌,有违社会规范”的表现,尽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种种表现嗤之以鼻,但这些“离经叛道”的言行却依然得到一批年轻前卫的电视观众的支持,这类观众要求脱离现实规范,建立一个符合他们喜好的世界。

在节目中,人们可以摆脱常规的舒服,打破原有的社会等级差别,抛弃繁杂的礼仪的程序,脱离按部就班的官方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任意的、脆弱的规则,人们一旦在游戏中感觉到不快乐,就可以随时更改,享受受支配这的抵制性快乐,在收看和参与词类节目的过程中,收视人群的叛逆心理可以得到满足,在生活中无法实践的叛逆行为能够得到想象的释放,在狂笑中活动欲望的张扬,某种程度上综艺节目成为了一种大众精神的治疗机构。

(2)主持身份平民化研究发现有两类传播者最容易被受众接受,一是“在他谈论的领域中有威望的人”;一是“与他们相似的人”。

由于综艺娱乐节目的重要特征在于节目的大众化、平民化的风格,这就要求主持人最大限度与观众贴近,其形象、言谈举止乃至气质都具有平民化的特色。

在传统电视节目主持人总是在节目中扮演一个全知全能的角色,控制着整个节目和在场每一个人的看法和思想,主持人在节目中不仅代表他的个体,还代表着他背后的一种意识形态。

而台湾众多综艺节目则预支形成鲜明对比,主持人和嘉宾的交流环境通常是在同一水平面上,在节目进行中,主持和嘉宾能够很好地沟通和互动;其次,主持人以生活化的角色进入节目(服饰,语言,行动等),不再扮演“全能全知”的智者,而是以一种普通人的个体心态与嘉宾去交流。

主持人和嘉宾都有着充分的自主权。

舞台与现实生活的界限模糊化,它摒弃一切的矫揉造作,虚伪修饰这种人性化的表现吧主持人从高高的神坛上带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从其观念上讲,这具有了一种初步的全民性;再者,娱乐节目主持人更多的情况下所处的立场不是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他们恰恰要推翻霸权动力作用下的快乐去迎合社会多样性的快乐,这种快乐必须摆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诸如小S、宪哥等人在节目中“屡出损招”、“口出狂言”“贱走偏锋”无不是他们在与正统对峙,张狂一种“俗”的快乐,这种快乐的产生恰恰你使得亚文化群体的快乐合法化,这一点是可以得到处于社会不同阶层观众的广泛认同的,符合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3)嘉宾选择的明星原则观众欣赏综艺节目,很大成分上是冲着明星来的,因为大众可以通过大众传媒、亲眼目睹、签名写信等方式,切实感受到明星的存在,明星在商业社会中似乎可以从容自如随心所欲张扬自己的个性,使被种种限制固定在社会机器上的大众仰慕无比,并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