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docx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docx

考什么,教什么,怎样考便怎样教根据高考试题研究命题趋势(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教材仅是命题的背景和依托。

淡化历史结论,突出考查学牛学习过程。

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强调重要概念的阐释。

试题与答案呈现--定的开放性。

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

拉近与大学命题专家的距离o)根据高考试题有效整合教材(定位教材在备考中的地位。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根据高频考点确定教材的重点。

根据高考试题完整准确阐释教材重要概念。

根据高考试题宏观、微观结合准确把握历史事件。

根据高考试题正确处理选修与必修的关系。

用通史体例进行复习)根据高考试题培养学生能力(发现学生失分原因。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关注修订版课标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标必修课程名为《中外历史纲要》,强调中外贯通,整体视野。

如强调古代中国大一统和多民族特征;又如明清史叔写:知道明初的屮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管理体制,认识这些制度在秩序重建中的作用与弊端;通过了解由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世界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识16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通过了解18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及此后各种矛盾的加剧,理解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转折。

通过清前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认识清朝在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上的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一、构划吋空坐标、明确阶段特征陈旭麓先生说:“历史是年代的累积,历史的辩证法是从时间上展开的。

” 时空包括具体时地、阶段特征、年代特征(2013 •全国I 33)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o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一一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D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2013 •全国I 31)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屮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C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17年高考一、二卷历史选择题特征:不排序,无逆向,多最佳,重逻辑;讲时空,扌II概念,脱教材,小见大【应对方略】◎时事断代,明确阶段,构划主轴A级时间区划历史模块(前475 “封建社会说”与前221 “集权帝国说”),必理解中记B级时间区划事件始末(太平天国1851-1853-1856-1860-1864),可理解屮记C级时间定位事件落点(1281年《授时历》颁布),可不记或放入时段大事区间记屮学历史知识的分为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原理)三个层次。

精编断代时间大事年表,把握历史主轴和阶段年代特征1.中国古代分界线一年代:BC2070、BC475、BC221、AD220、589、907、1279、1368、1644、1840;朝代: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2.中国近代前期分界线一年代:1840 > 1861> 1895、1898、1901、1905、1912、1915、1919o3.中国近代后期分界线一1919、1921、1924> 1927、1931> 1937、1945> 1946、1947、1949 4 •中国现代分界线一1949、1953、1956、1966、1978、1992。

1949〜今经济领域变化1949〜1952铲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体制,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1953〜1956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过渡, 和一五计划建设1956〜196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屮共八大到八届二中全会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一三年严重困难一四年经济调整1966〜1976 “文革”十年破坏与短暂整顿1976〜1978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8〜1992改革开放初期:开创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格局1992〜改革开放的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世界古代分界线一BC6世纪初(梭伦)、BC6世纪末、BC5世纪、BC3世纪、AD 3世纪、6世纪、9世纪、14世纪、15006 •世界近代分界线一1500、1517、1640、1688、1765、1776、1789、1848> I860、1870、19007.世界现代分界线一1900、1914、1917、1918> 1919> 1929> 1939、1945、1949>1955、1973、1989、1991、2001世界近代史(-)14〜16世纪的世界——“发现”的时代近代社会的准备(二)17〜18世纪的世界——“理性”的吋代近代社会的到來(三)19世纪的世界一一“工业”的时代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四)20世纪上半期一一“探索”的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五)20世纪40〜80年代的世界一一“对抗”的时代两极到多级、发展与探索(六)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一一“剧变”的时代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注意专题(国别)专线重要年代,把握阶段特征□俄(苏)历史1861、1917、1919、1921、1922、1924、1928、1937、1953、1956> 1964、1985、1989> 1991□美国历史1776、1783、1787、1789. I860、1929、1933、1945> 1947、1973> 90 年代、2001二、搭建概念系统、把握迁移规律历史知识结构由一个个历史概念组成,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历史基本概念,反映相应历史内容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对基本史实实质的抽象概括。

教材概念和史料概念【高考回眸】概念突破是不变的命题追求(2013全国卷1.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C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16.43%)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44.19%)C.程采理学成为统治思想(33.84%)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47)(空0.77 )岳麓版一一“新兴的儒学思潮在冋应佛、道的挑战时,力图建立起既贯通宇审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

”人教版一一打着复兴儒学旗号,冲破汉唐儒学束缚“《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所依据的教科书。

”五经一一四书五经(2009年全国文综卷I , 39 )(1)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原料殖民主义罪恶:掠夺财富、贩卖黑人、种族灭绝【应对方略】明辨概念,扫荡盲疑,构筑系统,突破惯性第一、图标定位诠释概念;第二、建立概念谱系,建立“概念家庭树”; 第三、讨论核心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实质联系; 第四、讨论并解构核心概念与相关概念资本主义主要特征:资本私有、雇佣劳动时序性:早期资本主义(工场)、自由资本主义(工业)、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 断资木主义、现代资木主义相对性: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买办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 本主义 ※买办:是指帮助欧美国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

※官僚资本主义:是国家权力和财产私人所有制的结合,其基础是国家权力的寻 租和财产的私人所有制度,其目的是追求超过自身(财产私人所有制)创造能力 之外的财富。

k北巴西 南 J 委内踽竝 竝利£8•肿A/两印度IWM觥閱另 r o 班牙0 本 Ez xo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变化中的概念种种:新航路与重商主义f工业革命与自由主义一30年代大危机与国家干预及凯恩斯主义一“滞胀”与减少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混合经济一新经济O世界文艺思潮变化屮的概念种种:古典主义(17世纪)->新古典主义(18世纪)f 浪漫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一现实主义(19世纪30 年代至20世纪早期)〜现代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理性、严整一想象、激情一再现、冷峻一个性、怪诞)O常用概念(区别、关系)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前八个词内涵及相互关系。

特别是自由、平等、民主、专制、法治、人治、人文、理性、人性、天理、伦理、世俗、宗法、宗教等的内涵区分。

另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往往与精英主义对立)、国家主义(以国家利益为神圣的本位)的认识。

O 2015 年41 题生产力二科学技术X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公式牛产力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探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Z变,最要在宋代。

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屮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

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

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钱穆1951年作《国史新论》关于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的划分:封建社会一西周、春秋;游士社会一战国;郎吏社会一西汉至东汉中叶;门第社会一东汉中晚期至隋;科举社会一隋至清末;现代社会一辛亥革命至今。

※罗根泽认为,在我国思想学术发展史上,自上古至东汉之末是“纯中国学时期”, 自魏初至五代末是“中国学与印度学之交争时期”,自宋初至清中叶是“中国学与印度学之混合吋期”,自清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新中国学与西洋学之交争时期”。

O史料概念※柳宗元《封建论》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三、贯通专题线索、洞悉变进始末四、(2013全国2-25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D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013全国I・29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B )A.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一一戊戌变法一一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一一中法战争一一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一一义和团运动一一辛亥革命(2016全国2 •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应对方略】文本为据,精选专题,纵联横比,补阙始末,廓清源流探把握专题变进轨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重视专题古今贯通:屮国历史上对外开放格局1•两汉以陆路为主的半开放局面的初创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扩展2•唐朝海陆两旺的半开放局面的形成与中国文化圈形成3•宋元以海路为主的半开放的兴旺(元先设七个市舶司后并为三处,制定市舶法则)与东学西被的发展4.明朝以海路为主的半开放陷入危机和中国文化先进地位的丧失5.清朝前期闭关自守局面的形成和中国社会走向全面落后 &晚清60年屈辱外交、被迫开放,独立自主受损与弱国地位形成7•中华民国外交屈辱与抗争、谋求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冋升8.屮华人民共和国独立外交、自主开放,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1)1978年以前艰难的对外开放处境与基本上的闭关自守(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政策调整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洞察专题流变阶段特征O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一初步发展一较快发展一短暂春天一较快发展一日益萎缩一陷入绝境—利用改造O从民族觉醒角度看近代现代屮国思想解放潮流⑴学四方求变革思想的萌发(从“师夷制夷”到“中体四用”)⑵维新变法思想的兴起(“走日本人的路”)⑶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影响(“走美国人的路”)⑷新文化运动的启承作用(“走俄国人的路”)⑸马克思主义屮国化的两次飞跃(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O经济格局的演变:以欧洲为中心(16世纪以后)f英国掌握经济霸权(19 世纪中期〜19世纪末以前)一欧美日多个工业国并起、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大国(19世纪末〜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1945年〜20世纪70年代)一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 出现多极化)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多极化加强)O思想解放运动:希腊人文主义起源(BC6〜BC5世纪)一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异端”运动(12〜15世纪)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一宗教改革(16〜17 世纪)一启蒙运动(17〜18世纪)O科学技术:古典科技(亚里斯多德等)一近代科学产牛(16世纪末17世纪初,哥白尼、伽利略等创立新天文学说)一近代科学形成(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创立)一近代科学发展(17〜19世纪,细胞学说创立、生物进化论形成)一近代科学新突破(20世纪,相对论创立、量子力学建立)探重视专题延伸性思考:近现代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