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学生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学生用】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模板】姓名一、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1、题型:【1】题目有什么含义【2】以 ** 为题,有何作用【妙处】【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4】给文章拟题。

【5】文章题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3】文章《***》的题目能否改为《***》并说明理由3、解题思路:【1】题目含义:表层含义(字典义,文中人、物、事、景)+深层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情感,主题、人、物、景特点)【2】题目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人、物、景),揭(暗)示对象特征。

(2)交代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环境、)。

体现主要内容(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4)揭示情感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6)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中心。

4、答题格式:【1】本文题目运用**句式(设问、反问等),新颖注目,引人思考+【2】语言形象生动。

运用**修辞(有则答,无不答)+【3】题目字典义或指文中的(人物、事物、事件)+【4】这里用来表达(揭示、抒发)观点、感情。

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交代文章(记叙文)的**要素+【5】起到**效果。

5、示例:(1)《5张纸条》危难时5个人在5张纸条上写下各自的名字,而团长却选择牺牲自己的儿子,表现5个人尤其是团长和自己的儿子的自我牺牲精神。

以5张纸条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题目形象含蓄,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一只土碗》把小说的标题“一只土碗”改成“转变”,你认为怎么样【答案】不可。

理由【1】“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浑然一体【2】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3】以“转变”为标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6、拟题方法:阅读、分析文章内容,根据【1】写作对象(人、物、景)【2】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环境【3】主要内容【4】线索【5】文章主旨【6】全文感情基调【7】写作对象特征。

【8】修辞手法词句【9】其它二、记叙文的线索1、线索类型:【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老山界》【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以人物为线索【行踪,见闻】。

《最后一课》【4】以事件为线索。

《智取生辰纲》【5】以一物为线索。

《枣核》【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阿长与山海经》【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如《变色龙》一文以“狗的主人是谁” 。

2、线索中考题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它有何作用【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结合文章谈谈它在文章怎样表现的【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全篇的请你具体写出本文的线索。

【变体题型】(1)“我”对“父亲”的感情从_________ 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2)表格填充题5、判断、寻找线索的方法【1】题目线【3】因物“取”线【4】反复(词语句子)出“线”【5】以情【情感类的形容词】“导”线。

【6】定“神”看“线”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

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阅、把握住它的“神”,再把握文章的线索,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正确地把握它的线索。

如《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

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6、答题格式:文章就是这样以****为线索,把与***线索有关内容联系起来,***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6、示例【略】三、重要词语品味(重要词语含义、作用的理解)1、题型:【1】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2】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具体说明。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

2、解题思路:【1】确立品味词语角度;修辞手法、感情色彩,表现手法、描写方法+【2】词语表层含义(字典义,)【3】词语深层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人物情感,文中主题、人物性格、事件性质、景物特点)5、答题格式:【1】一般格式:词语本义+词语的语境义+品味词语的角度+内容上(人物性格、景物特点、事件性质、人物情感)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2】特定词语表达效果(作用)的格式:(1)①××一词(等词),生动形象地/准确地/具体地/写出了××的特点+②强烈地/鲜明地/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①××一词(等词)对应前文××词语+②在结构上起××作用。

(3)词语的替换格式:①能替换。

/不能替换。

②理由:句子(或作者等)意在表现(表达)××,原词作用及表达效果;词语换后的表达效果。

③二者的表达效果相同/不同,所以能替换。

/不能替换6、示例: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问题】请分析加横线的词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胆怯是胆小,畏缩的意思。

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企鹅害怕暴风雨到来的形态,与海燕形成鲜明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乐观。

四、赏析句子1、题型:【1】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谈谈你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4】结合语境,品味语句。

【5】文中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修辞、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7】你如何【怎样】理解某段的画线句。

【8】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9】赏析文中画线(加点)词语的含义或妙处。

2、解题思路:表层含义(句子本身含义)+深层含义(思想感情生活哲理人生态度、文章中心,人、物特点等)+赏析角度(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内容作用+结构作用(过渡,)+艺术效果。

4、答题格式:【1】修辞角度答题格式: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表达效果。

例如: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

(丰子恺《白鹅》)请分析“厉声呵斥”的含义和作用答案:“厉声喝斥”是大声斥责,是鹅的大声叫喊,这里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鹅傲慢的特点,把白鹅写得富有灵性,表现了对白鹅的喜爱。

【2】描写角度答题格式:运用***描写方法+描写内容+表达效果(中心、人、物特点,思想感情)例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请分析本段的内容和作用答案:本段是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样子,表现出他在有了酒资之后的迂腐之气【3】表达方式角度答题格式:运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发、说明、)***,阐述观点)***+表达效果。

例如:鲁迅《故乡》结尾句。

答案:运用议论表达方式,阐述只有奋斗,才能成功的观点,抒发作者积极探索新生活的愿望,升华文章中心。

【4】关键词语角度答题格式:文中关键词语分析+表达效果如: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答案:“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5】特殊句式答题格式:特殊句式(设问、反问、疑问、感叹)+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比如设问能提醒注意、引发思考;例如: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候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了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

岳飞他瞻仰武候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夜读岳飞》《答案:句子以反问的形式,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在夜读岳飞时深深投入、心醉神迷的状态,强调了了作者对岳飞高贵灵魂的理解与赞美。

五、重要段落作用的理解1、中考题型:【1】文中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3】分析某段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4】某段内容似乎与和文章(故事)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5】概括文章某段内容并说说该段与文章内容关系(作用)【6】文中某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妙处(作用)3、解题思路:内容上:【1】、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

【2】分析其如何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或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

(注意:语段的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结构上:【1】首段(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统摄全篇,领起下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5)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2】. 尾段:(1)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2)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3)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4)承接上文,启发联想,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等;(5)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

【3】中间段(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5】其他段落:(1)承接上文;(2)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等。

4、答题格式:【1】本段内容写什么+【2】本段所处位置的相应作用.,【2】段落能否删去格式:(1)①不能。

②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的联系。

③所以不能删去。

(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2)①能。

②理由:文章内容写的是××,本段内容写的是××,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无关)/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感)是××,而本段体现的是××;③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本段内容表达的主题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无关(相悖);④所以可以/应该删去。

5、【示例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茅盾)这一段开头在文章中作用是什么答案: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结构上)点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和“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