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对5.1 节《曲线运动》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
同学们打开笔记本,对应的去寻找黑板上括号里的答案,一会儿我叫几位同学把它补充完整。
看看你还记得多少,过了个年是不是都恢复出厂设置了?(板书:写完前4点,逐一提问写出,结合PPT讲解)首先,曲线运动的定义是什么?**,(PPT讲解)这个很直观,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就称之为曲线运动。
第二个,曲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PPT讲解)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两个例子),且速度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是一种变速运动。
(PPT)我们知道,速度是一个矢量,只要大小,方向中任意一个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速度发生了变化。
曲线运动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所以它一定是变速运动。
第三,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是非曲直由你来判断:合外力不为0,且不与初速度共线。
知道原因是什么吗?其实它是从特点上推出来的:你看,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所以会产生速度变化量△v;而△v是如何产生的呢?是由于物体具有一定的加速度a,对时间△t累积产生的(滴血认亲,追溯DNA);那么这个加速度又是从何而来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是不是一定的合外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所以一定有合外力。
那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初速度共线,物体就会做什么运动?直线运动。
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条件。
接下来,我们回顾这样一个实验,看满足这样的条件是否可以发生曲线运动?(PPT实验视频)第四,设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夹角为θ,**,若θ<90°,做加速曲线运动;若θ=90°,做匀速曲线运动;若θ>90°,做减速曲线运动。
画个图就清楚了,好,这就是以上三种情况。
在这三种情况中,我们把合外力按照切线和半径的方向进行正交分解。
径向的力由于和速度垂直,只能改变速度的方向;而切向的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
当θ<90°,切向力与速度同向,做加速运动;当θ>90°,切向力与速度反向,做减速运动;当θ=90°,不存在切向力,所以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
好,我们看到:这里有加速曲线运动,减速曲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大小都在发生改变,是变速运动,那它(匀速曲线运动)就不是变速运动了吧?这是同学们容易出现的误区。
因为速度是矢量,只要大小、方向任意一个发生改变就算变速运动。
那么匀速曲线运动,虽然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是方向是不是时刻在发生改变?对,所以它仍然是变速运动。
那这三个都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再深入一点,还可以分为两类: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就像并非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仑苏一样,那并非所有的曲线运动都是匀变速的。
二者的区别在哪儿?分成两部分去理解:都是变速运动,速度肯定要变;但一个变得均匀,一个变得不均匀。
其实这一概念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是不是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啊?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加速度是否恒定。
那这里也一样:加速度一定的曲线运动就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发生变化的曲线运动就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而加速度的恒定与否有取决于什么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它受到的合外力是否是恒力。
所以可以进一步理解:受到合外力是恒力的物体(抛粉笔只受重力,重力是恒力)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受到合外力是变力的物体(天体运动、悠溜溜球:万有引力是变力)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最后我们学习了一个知识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任何矢量都可以合成或分解。
对于力来说,我们有分力与合力;对于运动来说,就有分运动与合运动。
那么,分运动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相加可以得到合运动,它们二者之间满足怎样的特性呢?有三大特性,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完成。
**,第一个,等时性:各个分运动是同时进行的;第二个,等效性:分运动与合运动的效果完全相同;第三个,独立性:各个分运动之间互不影响,各自独立,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发起不结盟运动;还有最后一个,矢量性:在运动的合成中3+4=5,并非像买菜的时3元+4元=7元,如果买菜的时候你这样做,买菜阿姨就会给你最爱吃的。
(合称:独立作用,矢量叠加)我们学习了分运动与合运动之间的对应关系。
我写分运动的,同学们填合运动的。
①当两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②当一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分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③当两分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应该如何理解呢?主要把握这么一点——F合与V合是否共线。
(结合PPT讲解)【板书】【新课教学】那我就可以提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了。
在之前,我们学过如何求解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
比方说,要求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和位移,用什么公式?V t=v0+at,x=v0t+1/2at2还有印象吗?嗯,那现在同样的,要让你求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和位移,会吗?不会。
回答的还挺干脆啊。
有时候非常佩服导演啊,在电影前期设置一个不太起眼的小细节,然后到后半拉的时候发现这个小细节是如此之重要。
每部电影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到结尾最后一般坏人都死不了,突然从地底下冒出个手啊什么的,为什么埋下伏笔了?拍续集。
在这里(手指对应关系)我也留了个细节。
我们要求曲线运动(特殊一点啊),匀变速曲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
可以怎么做呢?按照刚才分运动与合运动的对应关系先把它进行分解,分解成我们最熟悉的直线运动。
你来找找,哪儿有匀变速曲线运动?这儿一个,这儿一个(红线勾画)。
也就是说,同样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可以分成什么?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或者是两个分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刚刚我们讲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效性(红线勾画),所以合运动,也就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与两个分运动的速度合,加速度合都是怎么样的?等效的。
那么求解匀变速曲线运动物理量的问题,至此就解决了。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把它分解成什么呢?直线运动。
这就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手段——“正交分解、化曲为直”:变曲线形式的合运动为两个直线形式的分运动。
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再把两个分运动中待求的物理量进行合成,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答案。
这个方法大家一定要掌握啊,要印在脑子里。
就好像一看到物理书,你会想到我(你真的有这种想法啊);一看到匀变速曲线运动,一定要想到把它分解为两个直线运动去分析。
举个例子,一支粉笔被水平抛出,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也就是说,它做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已知粉笔在水平方向的初速度是5m/s,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求在3秒末粉笔的速度是多少?那遇到这种题目怎么办?我来示范一下。
第一步,“化曲为直”:这根粉笔的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根据题意,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二步,“求分物理量”:写出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的表达式,分别为v水=5m/s;v竖=gt=10*3=30m/s;第三步,“分量合成”:利用平四法则,求合速度的大小是(52+302)1/2,方向是tanθ=1/6.【板书】好,再看一个例子。
不知道同学们喜不喜欢柯南【图片】,他是我们那会儿最喜欢的动漫人物之一,尤其是在快考试的当头,找幅柯南画像挂在桌前,心里面也很安慰。
不光是因为“挂科难”,主要是想拥有和柯南一样聪明的头脑。
好,今天我们就跟随柯南一起走进一个现场,当一回侦探。
【视频1】那么请问各位侦探,你认为当车速不低于多少时,柯南他们能够驾车飞到对面的大楼楼顶呢?好,我们还原一下现场:这两栋楼之间相距60米,高度差为20米,现在驾车从A位置飞到B位置,最低车速为多少?怎么分析呢?还是按照刚才的方法,汽车现在实际的运动轨迹是不是一条抛物线呢?对,也就是说它在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那我们可以把这个运动“化曲为直”,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好,由于分运动之间具有等时性,所以汽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经历的时间应该相等。
水平方向的时间是60/v,竖直方向经历的时间是1/2gt2=△H,所以t=(2*20/10)1/2=2s;由此可得,v=60/2=30m/s=108km/h.好,我们看看大家的推理是否正确?【视频2】果然没错,看来完美的推理还是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我们不能盲目迷信。
【例1擦掉,板书】从这点看,柯南一定不是小学生了,因为他学过合成与分解。
好,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三类常见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板书】第一类,是“小船过河”问题(各点结合PPT)。
小船过河问题是这样的,我画一个图像出来。
这是一条河岸,其中有水。
水的速度为v2,在从左向右流动。
船的速度为v1,这个船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这个小船过河呢,就有几个典型问题和它的具体分解。
(控制变量法)A、均恒水速问题第一种情况,是船速>水速。
就是咱们这个船性能不能太差了,至少比水流的速度大。
在这个前提下,有两个问题。
楚霸王被刘邦追到乌江,看到有一个樵夫,他是想用最短的位移还是时间过河?第一,如何渡河使时间最短?第二,如何渡河使位移最小?这两类问题在高考当中作为选择题出现过。
那么让你当船长应该怎么做?其实船的速度大小已经固定了,你能改变的是谁?只有船头的指向。
第一类,当船速大于水速,如何使时间最短?实际上船在流水当中啊,第一,它要被水往下游冲(被时代的潮流所裹挟,随波逐游,这个速度是漂流不是过河。
);第二,船本身还有一个速度。
所以怎样就能让时间最短呢?因为水流速度是横向的,并不影响渡河(独立性),只有谁影响渡河时间啊?船速。
所以我们能够想到是不是当船头正对对岸(船头是直的,但是身体是诚实的,像极了你过年收红包的样子),全力以赴往对岸开(从能量角度分析,全部的能量都用于速度大小:火力全开),所需时间最短。
在这种情况下,船实际发生的运动是不是应该是这两个速度的合成?哎,是指向船的下游o’点的。
所以当船头正对对岸的时候,用时最短,又由于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在这个方向的时间和总时间相不相等?相等,所以渡河时间就是t=d/v1,即河岸的宽度比上船速。
渡河位移就等于d/sinα(α为合速度与河岸的夹角)。
那考试题有时候喜欢这样问你:“想要让渡河时间最短,船现在保持船头正对河岸开啊,结果走了一半突然洪水来了,船也到达了对岸,问时间变还是不变?”哪种结果呀?你第一感觉肯定是要变,不管变大变小一会儿再说。
实际上变不变?不变!为什么呀?河岸的宽度没变,船速没变,用时t=d/v1就不变。
那哪个变了?肯定有一个会变啊,是到达下游的距离变了。
你原来在这儿登岸的,水流突然大了,你跑到这儿,更下游的地方登岸去了。
明白了吧,时间是不变的,需要你了解。
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问题,渡河位移最短:坐船的不管你快不快,只管你贵不贵。
反正你划船我也不累。
显然刚才船头正对对岸的模型,走过的距离不是最短,是一条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