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磁罗经基础知识

1、磁罗经基础知识

1、磁罗经基础知识
磁的基本知识
磁的基本概念
1. 磁性
物体吸引铁、钢、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分为永久磁性和瞬时磁性。

2. 磁铁
凡是带有磁性的物质称为磁铁。

分为天然磁铁和人造磁铁。

3. 磁极
磁铁磁性最强的区域称为磁极。

磁铁无磁性的区域称中性区。

条形磁铁的磁极位于距末端约为磁铁长度L的1/12处。

两磁极分别称之为北极和南极,用“N”或红色和“S”或蓝色表示。

两磁极的连线为磁轴,方向为S-N。

磁极强度用磁极所含的磁量(m)来表示的。

北极所含磁量为正,南极所含磁量为负。

两磁极的磁量总是相等、符号相反。

4. 磁矩
磁铁通常用磁矩表示其强弱。

磁铁的磁矩(M)是同名磁量与两磁极间距离的乘积。

若用2l表示两磁极间的距离,则磁矩为M = 2ml。

它是一个矢量,方向与磁轴方向一致。

5. 磁力
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磁力。

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

铁磁质的磁化
1.铁磁质
自然界的物质按导磁能力分为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

磁性物质也就是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又称铁磁质。

铁、镍、钴及其合金等金属材料都属于铁磁质。

2.磁化
没有磁性的铁磁质在磁场中得到磁性的现象称之为磁化。

铁磁质被磁化后所带磁性的极性与其处于磁场中的方向有关,顺着磁场方向的两端分别为S和N极。

3.磁化强度
铁磁质单位体积的磁矩称之为磁化强度(J)。

铁磁质在弱磁场中被磁化时的磁化强度可近似地认为与外界磁场强度成正比。

5.铁磁质的分类
1)硬铁:硬铁难磁化,磁化后磁性可保留较长时间,难消失,磁性不随外界磁场变化而改变。

如碳钢、钴钢、钨钢及其合金,可用来制造永久磁铁。

2)软铁:软铁易磁化,磁化后磁性很易消失,磁性随外界磁场变化而变化。

如坡莫合金、矽钢等。

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均匀磁化球体,外表空间存在着磁场,其磁轴和地轴不重合。

1.地磁极
地磁极处于地球的深处,其地理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缓慢变化。

位于北半球的地磁极称为磁北极,是负磁量;南半球的地磁极称为磁南极,是正磁量。

围绕地球空间的磁力线是从南半球走向北半球的。

2.磁子午面
某点地磁力所位于的垂直面称之为磁子午面。

3.磁差
某点磁子午面与地理子午面的水平夹角称之为磁差,即某点处的磁北与地理真北之间的方向夹角,用V ar表示。

它随地理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若磁北偏在真北的东面为东磁差,用E、+、LOW表示;若磁北偏在真北的西面为西磁差,用W、-、HIGH表示。

4.地磁倾角q
地磁力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之为地磁倾角q 。

地磁力低于水平面时,q > 0;高于水平面时,q < 0。

磁北极,q为+90°;磁南极,q为-
90°。

5.磁赤道
地面上地磁倾角为零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叫做磁赤道,是不规则的。

6.指北力
将地磁力T分解为水平分量H和垂直分量Z,有H=T×cos q,Z=T×cos q。

只有在地磁水平分量H的作用下,磁罗经磁针才能指向磁北,故称之为指北力。

可见,H越大,磁罗经的指向性越好;在磁赤道处H为最大,在磁极附近H约为零,磁罗经无法指示地理方位。

垂直分量Z则在磁赤道处为零,两磁极附近最大。

7.地磁三要素
将地磁的地磁水平分量H、地磁倾角q和磁差V ar称为地磁三要素。

只要知道此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其它的量。

在海图和地图上,将同一地磁要素的相同值的地方连成等值线,这种图称之为地磁要素图。

磁铁对磁针的作用
2.磁铁对磁针的作用
1)在相同的条件下,磁针相对磁铁的位置不同,即H1不同,则磁针偏离磁北的角度d不同。

2)磁针偏离磁北的角度(d)仅与地磁水平分量(H)、磁铁磁场水平分量(H1)有关,而与磁针本身的磁性(M)无关。

实际使用时,只要罗经的位置、罗经柜上校正器和周围的磁场状态不变,并且不考虑感应自差,若仅更换罗盆(盘),则新罗盆(盘)的自差(d)不会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