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人防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1、钢筋外观检查常见问题我外观检查是钢筋验收的必要程序。
外观不合格有以下几种情况:(1)标牌异常或标牌缺失每捆钢筋上的标牌是钢制的,是证明钢筋生产厂家、炉号、规格、型号、批号和生产日期的重要质量停息.一旦发现标牌的异常或缺失,应严格地进行检查检验。
(2)重量差异一般钢筋在生产中由于尺寸差而带来重量差。
在钢筋进场中应抽查1~3捆钢筋进行公称重量的统计并与实际重量对比,允许偏差不得大于国家标准。
(3)表面质量盘条有裂纹、折叠、结疤、耳子、分层及夹杂凸块、凹坑、划痕及其他表面缺陷达不到国家标准.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绣。
(4)形状差异主要是带肋钢筋,有的纵横肋高度不够,有的月牙肋顶宽过大等。
2、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1)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图1)(2)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末端需做90°或135°弯折时,HRB335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HRB400级、RRB440级钢筋不宜不于钢筋直径的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图2)。
(3)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图3)(4)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弯钩应为135°,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6d(d一箍筋直径)和50mm;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10d和75(图4)。
3、钢筋未采用热轧钢筋人防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必须采用热轧钢筋,不得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拉钢筋等经冷加工处理的钢筋。
对人防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来说,处于屈服后开裂状态仍属正常工作状态,这点与静力作用下结构构件所处的状态有很大不同。
冷热带肋钢筋、冷拉钢筋等经冷加工处理的钢筋伸长率低,塑性变形能力差,延性不好。
人防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热轧钢筋为HPB300级,HRB335级和HRB400级、RRB400级。
其钢筋强度设计值如下:强度单位:N/mm24、钢筋绑扎与图纸和设计变更不一致或者不满足规范和验评标准要求。
钢筋绑扎注意事项:(1)绑扎基础钢筋网,应先在基底划出短向钢筋位置线,依线摆放好短向钢筋,再按长向钢筋间距,在短向钢筋上面摆放好长向钢筋,长向钢筋与短向钢筋的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相邻绑扎点的绑扎方向应八字交错,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2)绑扎双向板钢筋网,应先在模板上划出短向钢筋位置线,依线摆放好短向钢筋,再按长向钢筋间距,在短向钢筋上面摆放好长向钢筋,长向钢筋与短向钢筋的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相邻绑扎点的绑扎方向应八字交错。
(3)梁与板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或25mm以上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正确。
(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同时要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
(5)梁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
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交叉点可间隔扎牢,以防骨架歪斜。
(6)钢筋网弯钩方向:对基础钢筋的弯钩应向上;对板筋的弯钩,钢筋在板下部时弯钩向上;钢筋在板上部时弯钩向下.(7)钢筋绑扎时必须认真核对图纸和设计变更,以免将钢筋直径、间距弄错或内、外钢筋绑扎颠倒等错误,同时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必须满足验评标准要求.(见表1)表1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5、钢筋锚固长度不满足人防规范或图集要求钢筋锚固长度是指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能力所需的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注:1、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2、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3、d—钢筋公称直径。
(2)当符合下列条件时,钢筋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直径大于错误!当25mm时或当钢筋在施工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2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3d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乘以修正系数0。
8。
○3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锚固长度的0.6倍。
锚固范围内的箍筋不应小于3个,其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0.25d,其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的5d。
错误!当计算中充分利用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锚固长度的0。
7倍。
6、钢筋的连接不满足图纸或规范要求钢筋连接是指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方法实现钢筋之间内力传递的构造形式。
(1)钢筋的连接可分为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
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0d。
(3)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其他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
(4)当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互相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F(l1F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图5)。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当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时,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算。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宜大于50%;对板、墙、柱及预制构件的拼接处,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5)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互相错开。
钢筋机械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 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机械连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位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8、钢筋有锈蚀(1)检查钢筋表面上是否有铁锈.钢筋表面上有浮锈应清除干净;钢筋表面上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2)除锈方法:对大量的钢筋,可通过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
亦可将钢筋通过砂箱往返搓动除锈.(3)如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的钢丝不得使用。
9、后浇带、外墙施工缝不满足规范要求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措施来解决建筑结构预控沉降或伸缩的调整办法,达到不永久变形缝的目的.其机理就是以设置临时性变形缝的方法释放大部分约束应力,然后用强度较高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后浇带,以抗衡残余的应力。
后浇带设置的位置、间距、断面形式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后浇带还必须对口部的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扩散室、简易洗消间、滤毒室和战时封堵等处不允许二次浇巩混凝土的部位让开。
后浇带施工应注意以下事项:(1)结构主筋在后浇带中应连接通过。
为保证结构主筋不走形、不移位,一方面在制安后浇带跨内钢筋时应加密拉结筋、支撑筋及保护层垫块,另一方面在浇筑两侧混凝土时采用对称浇注法.若有钢筋被踩弯或压弯,应及时矫正.(2)为便于施工及保证断面企口成型,后浇带两侧接缝处宜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钢丝网片必须绷紧,钢丝网片与钢筋支架绑扎必须结实、牢固。
为确保后浇带处不渗漏水,接缝处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埋设到位,采用钢板止水带时,则钢板止水片接头必须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应满焊。
(3)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予以保护,严防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式止水带。
(4)浇筑后浇带内混凝土前,应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同进将带内两侧混凝土凿毛并将杂物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施工缝并排除表面积水,保护湿润24小时,在界面处涂刷与缝内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确保后浇带混凝土与先浇捣的混凝土连接良好。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应高于两侧混凝土一个等级。
(5)后浇带内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尽快进行养护(一般不超过12小时)。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1。
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进行施工,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10、马蹬放置不正确当结构板采用双层双向钢筋网时,上、下两排钢筋网之间应设置钢筋撑脚,每隔1m放置一个,相互错开排列,以保持双排钢筋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大型基础底板或设备基础,应在ø16~25mm钢筋或型钢焊成的支架来支承上层钢筋网,支架间距宜为0.8~1.5mm。
1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图纸要求(1)混凝土保护层是指结构件中钢筋外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
混凝土保护层能防止钢筋锈蚀,对促进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防工程结构处于地下潮湿环境,为防止钢筋锈蚀,提高结构的耐久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2)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3)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4)混凝土保护层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每隔600~900mm设置1个,钢筋网的四角处必须设置。
12、设备穿墙管做法不满足防护密闭要求。
(1)设备穿墙管的材质、管径、壁厚和预埋位置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2)当管道穿越围护结构和防护单元间隔墙时(防护密闭隔墙),必须预埋带有密闭翼环和防护抗力片的密闭穿墙短管.当管道穿越密闭隔墙时,必须预埋带有密闭翼环的密闭穿墙短管。
(3)其密闭翼环应采用厚度大于3mm的钢板制作。
钢板应平整,其翼高为30~50mm,密闭翼环与密闭穿墙短管的结合部位应满焊,密闭翼环应位于墙体厚度的中间,并应与周围结构钢筋焊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