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湖畔桂花香——第二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绿色中国(B版)》 2010年第11期
文/本刊记者李建平耿国彪摄/本刊记者孙晓东
“丹桂飘香·母亲中国”大型慈善音乐盛典暨第二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10月18日在金华
开幕。
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在致辞中说,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婺城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
第二届桂花节开幕式暨“丹桂飘香·母亲中国”大型慈善晚会,是一次汇集力量、播撒希望的
爱心聚会,它结合“母亲水窖”公益项目这个主题,使我们参加晚会的每位同志在享受一场文
化盛宴的同时,充分感受到金华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爱心企业家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感受到婺城人民的友好和热情。
甄砚代表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向婺城区委、区政府
以及爱心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她说,公益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
和谐的崇高事业。
第二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暨“丹桂飘香·母亲中国”大型慈善音乐盛典精彩纷呈,“八婺
大地”民俗文化踩街秀精彩绝伦,婺城农家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清香可口,婺城山水风光
的秀美,在节日期间都给来宾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作为第二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2010秋季浙中购物节暨婺城区农副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在安地镇揽秀阁举行。
这次展销会吸
引了来自婺城区的20家农字号企业和农户推出了近百种农副产品参展。
既然是桂花节,当然少不了桂花系列产品。
利用茶道表演,展示茶叶新产品,参观者不仅
能够看到茶道表演,还可以现场品茗,这种推介新产品的方式颇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在当天的
展会上,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设在揽秀阁一楼的茶叶展销台人气颇旺,不少人是冲着公司
新推出的“桂花茶”去的。
“味道确实不错,清冽怡人,还有一股淡淡的桂花清香。
”市区一
位朱姓女士在品尝之后对桂花茶赞不绝口,当即就买了两盒。
在揽秀阁二楼展厅,安地镇项村
的“阁香桂花糕”展台前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桂花糕成了参观者的抢手货,不少人在品尝后不
忘买些回去馈赠亲朋好友。
项村大学生“村官”金建成在展台前卖力地吆喝。
“这些桂花糕采
用传统工艺制作,甜而不腻,清香可口,吃一口嘴角都留有淡淡的桂花清香。
”
踩街也是第二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19日,安地镇的金安大道上一派喜庆,来自金华9个县市区的13个方阵文艺演出队,纷纷拿出各家绝活,开展民俗文化踩街活动,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前来欣赏观看。
“今年的文化踩街活动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婺城的文化内涵不仅仅局限在婺
城区,更要体现出‘八婺大地’的民俗文化,体现‘小邹鲁’的民俗文化底蕴,所以向金华各
兄弟县市区发出邀请,这也是一次文化的交流盛会。
”区文化馆馆长陈彤介绍。
来自婺城区汤溪镇鸽坞塔村的20位村民身穿漂亮的少数民族服饰,唱着畲族民歌,边走边跳,展示畲乡风情。
据了解,每年农历三月三,畲民都会聚集在一起,吃乌饭,唱民歌。
在畲
族的民歌中,不论政治、经济、历史、自然常识等内容的题材,都能以叙事、抒情、讽刺等手
法加以表达。
而且畲族人民不论在田间劳动,还是走亲会友,都有歌声伴随。
在浩浩荡荡的行进表演队伍中,曾经获得全国第七届艺术节中表演金奖的磐安《先锋》,被中外友人称为“中国一绝”的浦江《迎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永康《十八蝴蝶》,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武义《花灯花轿》,以及兰溪游埠《舞狮》、东阳湖溪村《魁星点魁》和金东区溪干村《划旱船》都充分展示了各地浓浓的地方民俗风情,为踩街秀助兴。
活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桂花节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那就是“公益慈善”。
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婺城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桂花节开幕式暨“丹桂飘香·母亲中国”大型慈善晚会,结合“母亲水窖”公益项目这个主题,献上了婺城人民的拳拳爱心。
婺城人民的这份友好和热情,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婺城,感受婺城的魅力,这也是中国仙源湖第二届桂花节的创举。
桂花节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新民晚报、旅游时报、绿色中国杂志、香港商报等20余家媒体的记者纷纷到双龙风景区、九峰桃源景区、寺平村、仙源湖度假区等地旅游采风。
婺城厚重的人文资源和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令大家叹为观止,也让主流旅游媒体记者们由衷赞叹。
他们表示:“婺城的美丽风景,让我们看到了婺城百姓的福气,也看到了婺城区今后发展的希望,回去以后,我们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向全国宣传婺城,让大家都知道婺城的魅力,都来婺城旅游和投资兴业。
”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第二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的成功举办,是婺城区经济发展的缩影。
以花为媒,以花办节,以节会友。
通过节会,我们看到了婺城的文化底蕴,看到了婺城的经济发展实力,节会也有力地促进了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生态旅游业的兴起,这一切都为婺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