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 油田往往由多个 中小型油藏构成,它们在剖面上相互叠置 ,在 平面上复合连片,从而形成大面积分布、无明确 边界的大型和中型油田。三叠系延长组致密砂岩 油藏具有“一大三低”特征: 即分布面积大,丰 度低、渗透率低、产量低。在20 世纪60 - 70 年 代,在对其开采过程中就已发现延长组“井井见 油,井井不流”的现象。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由于采用先进的非常规的油层改造技术等措施, 鄂尔多斯盆地才走出了“井井见油,井井不流” 的勘探开发困境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储层横向 上大范围连片分布,但非均质性较强,岩性和 物性在横向上变化大。受储层分布控制,奥陶 系油藏呈准层状大面积分布,岩溶缝洞含油普 遍,几乎所有缝洞体均含油。但整个油田并不 具有整装性质,而是由多个彼此相邻的中小型 油藏构成。而且,油藏的油水分布复杂,没有 明显的边底水,油水分布并不严格受构造控制 ,构造高部位和低部位均有油水产出。上述特 征与常规油气藏明显有别,而与准连续型油气 聚集特征比较一致,反映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 岩溶缝洞型油藏属于较典型的碳酸盐岩准连续 型油气聚集
油藏分布
前三角洲沉积区 前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缘前方, 是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分布最广、沉积 最厚的地区。沉积物完全在海/ 湖平面以下, 其大部分地区基本不受 波浪的影响。从三角洲前缘搬运来的粉细砂岩与半深湖 深湖相优质 烃源岩互层或紧邻, 为致密油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 重力流沉积区 李相博等通过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心深水区延长组重力流研究发现, 重力流主要分为砂质碎屑流、经典浊积岩和滑塌岩3 种沉积物重力 流及牵引底流, 其中砂质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相对分布面积广, 厚度大, 在垂向上与烃源岩一体或直接接触, 有利于致密油的聚集。 半深湖一深湖碳酸盐岩沉积区 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湖盆构造相对稳定、水体扩张期半深湖- 深 湖亚相中, 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则主要形成碳酸钙沉积, 在干旱气候条 件下主要形成蒸发盐而变成盐湖环境。致密油主要分布于白云岩及 白云石化岩类、泥灰岩和泥质灰岩中尤其咸化湖泊白云岩及白云石 化岩类与烃源岩互层分布, 成为最为有利致密油发育区
不连续型( 常规圈闭型) 油气 藏的特点是: 油气藏呈孤立分 散( 不连续) 分布,边界明确, 边底水或有或无; 油气藏规模 不等,一般较小; 油气藏分布 严格受圈闭控制,圈闭为常规 的构造、地层- 岩性圈闭或复 合圈闭。
1) 油气分布面积较大,无明确边界; 2) 由多个彼此相邻的中小型油气藏 组成; 3) 油气水分布复杂,无明显 边底水,也无显著油气水倒置; 4)源 储邻近,广覆式分布; 5) 初次运移 直接成藏和短距离二次运移成藏; 6) 油气运移聚集为非浮力驱动,非达西 流运移为主; 7) 储层非均质性强, 且先致密后成藏,或边致密边成藏; 8) 油气藏多具异常压力,且压力系 统复杂;
成藏模式
致密油气是地质特征最接近常规油气的一种非常规油气,也是非常规油气中成藏机理最复杂的一类油气。因 此,有关致密油气的成藏模式一直存有争议 赵靖舟等根据对国内外致密油气聚集成藏特征的分析,提出致密大油气田存在3 种成藏模式,即连续型( 深 盆气型) 、准连续型和不连续型( 常规圈闭型) 。
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 油气水倒置, 油气藏形成和分布不需要常规圈闭, 或为动力圈闭控制。其成藏机理可 以概括为: 1) 成藏时间大多较晚, 储层先致密后成藏; 2) 油气集中式 充注为主,垂向与侧向排驱,初次 运移和二次运移成藏; 3) 非浮力驱 动,主要为生烃膨胀力; 4) 非达西 流运移,主要为涌流
成藏特征
(1 )生储盖关系。与常规油藏相比, 致密油油藏具有生储盖一体或紧邻的特点, 尤其 生储紧密相贴。造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致密油储层物性差, 因此只有当致密储 层与烃源岩层一体或紧邻时, 生油层生成的致密油才能靠两者之间的压差进入致密 的储层中, 完成充注。 ( 2 ) 圈闭特点。致密油分布受构造圈闭影响小, 从构造上看, 致密油可以分布于高部 位, 同样也出现在低部位, 即在背斜、向斜和斜坡部位均可含油; 致密油油藏圈闭界 限并不明显。主要为非浮力运移导致的。 ( 3 ) 运移特征。由于生储紧密相邻, 因此石油排出烃源岩后并未长距离运移, 而是直 接聚集于邻近的致密储层中, 在运移过程中不受浮力的影响,主要与排烃压力有关。 由于致密油储层的渗透率低, 石油的充注是以非达西流的方式进行渗流 ( 4 ) 油气水关系。致密油油藏无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和压力系统, 油气水易共存, 从 构造的低部位到构造高部位, 油气水并没有像常规油藏一样从水_ 油- 气的分布规律, 其油层可以位于水层的上方, 也可以位于水 成藏模式
成藏条件 成藏特征 油藏分布
勘探研究现状
致密油是致密储层油的简称,是指覆压基质渗 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砂岩、灰岩等储集油 层。石油经过短距离运移,油质较轻,单井一 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产能下限, 需要压裂才能产生工业油流。 致密油已成为全球非常规石油勘探新亮点,北 美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我国近年在致密砂岩油 有重大发现,在松辽、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 地广泛分布,显示了巨大的开采潜力,但总体 勘探开发和相关研究仍处于准备阶段 由于致密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在非常规油气各 矿种中相对最易于开采,因而是世界非常规油 气资源中最现实的勘探开发对象
成藏条件
致密油形成三大条件 1) 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层 致密储层的物性差,油气从烃源岩运移到储层较为困难, 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层有利于增加其对油气的捕集能力。 2) 广覆式分布成熟度适中的腐泥型优质生油层 层状烃源岩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和丰度,才能保证足够的 充注动力和持续供烃强度。 3) 大范围分布的致密储层与生油岩紧密接触的共生层系 致密油都是通过初次运移成藏和短距离二次运移成藏形成 的。油气的运移是靠生油的膨胀力,而靠的不是浮力,只 有当致密层离烃源岩近时,才能通过生烃增压或其它异常 压力,将油气充注到致密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