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计算载荷P ca 、名义载荷P 和载荷系数K 的关系式是 ,强度计算时应用 。
2、稳定变应力的一种基本形式是 、 和 循环变应力。
3、当一零件受脉动循环变应力时,其平均应力是其最大应力的 。
4、在静强度条件下,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而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
5、影响零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有 、 ______ 、 ________6、某钢材在无限寿命区的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为σ-1=260MPa ,若此钢材的循环基数N 0=5×105,指数m =9,则循环次数为30000次时的疲劳极限为 。
二、选择题1、机械设计课程研究的内容只限于 。
(1)专用零件和部件;(2)在高速、高压、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以及尺寸特大或特小的通用零件和部件;(3)在普通工作条件下工作的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部件;(4)标准化的零件和部件。
2、下列四种叙述中 是正确的。
(1)变应力只能由变载荷产生;(2)静载荷不能产生变应力;(3)变应力是由静载荷产生;(4)变应力是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3、机械零件的强度条件可以写成 。
(1) (2) (3) (4)4、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 。
(1)屈服极限;(2)疲劳极限;(3)强度极限:(4)弹性极限。
5、变应力特性σmax 、σmin 、σm 、σa 及r 等五个参数中的任意 来描述。
(1)一个;(2)两个;(3)三个;(4)四个。
7.在图示设计零件的σm —σa 极限应力简图中,如工作应力点M 所在的0N 线与[]σσ≤[]ττ≤[]σσS S ≤[]ττS S ≤[]σσ≥[]ττ≥[]σσS S ≥[]ττS S ≥[]σσ≤[]ττ≤[]σσS S ≥[]ττS S ≥[]σσ≥[]ττ≥[]σσS S ≤[]ττS S ≤横轴间夹角θ=45︒,则该零件受的是。
(1)非对称循环变应力;(2)静应力;(3)脉动循环变应力;(4)对称循环变应力;8.在题7图所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中,如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0N线与横轴之间的夹角θ=90︒时,则该零件受的是。
(1)脉动循环变应力;(2)对称循环变应力;(3)非对称循环变应力;(4)非稳定应力;三、简答题1、什么是静载荷?什么是变载荷?并举例说明2、稳定变应力的分类及其循环特性,几个变应力参量之间的关系?3、静应力下零件的强度判据有几种?分别是什么?4、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四、计算题第二章螺纹联接及轴毂联接一、选择题1、在常用的螺旋传动中,传动效率最高的螺纹是()。
(1)三角形螺纹;(2)梯形螺纹;(3)锯齿形螺纹;(4)矩形螺纹;2、在常用的螺纹联接中,自锁性最好的螺纹是()。
(1)三角形螺纹;(2)梯形螺纹;(3)锯齿形螺纹;(4)矩形螺纹;3、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
(1)双头螺柱联接(2)螺栓联接(3)螺钉联接(4)紧定螺钉联接4、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
(1)螺栓联接;(2)螺钉联接;(3)双头螺柱联接;(4)紧定螺钉联接;5、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
(1)螺栓联接;(2)螺钉联接;(3)双头螺柱联接;(4)紧定螺钉联接;6、在拧紧螺栓联接时,控制拧紧力矩有很多方法,例如()。
(1)增加拧紧力;(2)增加扳手力臂;(3)使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7、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之一是()。
(1)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2)增加被联接件的刚性;(3)减小螺栓的刚性;8、有一汽缸盖螺栓联接,若汽缸内气体压力在0~2Mpa之间循环变化,则螺栓中的应力变化规律为()。
(1)对称循环变应力;(2)脉动循环变应力;(3)非对称循环变应力;(4)非稳定循环变应力;9 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的紧螺栓联接,该联接中的螺栓()。
(1)受剪切作用;(2)受拉伸作用;(3)受剪切和拉伸作用;(4)既可能受剪切又可能受拉伸作用;10、被联接件受横向载荷作用时,若采用一组普通螺栓联接,则载荷靠()来传递。
(1)结合面之间的摩擦力;(2)螺栓的剪切和挤压;(3)螺栓的剪切和被联接件的挤压;11、设计螺栓组联接时,虽然每个螺栓的受力不一定相等,但对该组螺栓仍均采用相同的材料、直径和长度,这主要是为了()。
(1)外形美观;(2)购买方便;(3)便于加工和安装;12、当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承受横向载荷时,螺栓杆受到()作用。
(1)弯曲和挤压;(2)拉伸和剪切;(3)剪切和挤压;(4)扭转和弯曲;13、确定紧螺栓联接中拉伸和扭转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当量应力时,通常是按()来进行计算的。
(1)第一强度理论;(2)第二强度理论;(3)第三强度理论;(4)第四强度理论;14、现有一单个螺栓联接,要求被联接件的结合面不分离,假定螺栓的刚度CL与被联接的刚度CF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Qp,现开始对联接施加轴向载荷,当外载荷达到与预紧力Qp的大小相等时,则()。
(1)被联接件发生分离,联结失效;(2)被联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联接不可靠;(3)联接可靠,但不能再继续加载;(4)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外载荷F还可继续增加到接近预紧力Qp的两倍;二、简述题1. 螺栓组联接(铰制孔用螺栓)的的三种方案如图示,试问哪个方案较好?哪种螺栓布局更合理?三、计算题:图示气缸螺栓联接。
已知气缸工作压力在0-0.5N/mm2之间变化,气缸内径D=800mm,气缸盖螺栓分布直径D1=850mm,缸盖与缸体法兰间采用铜皮石棉垫片,试计算气缸联接螺栓的直径。
第三章带传动一、填空题1、普通V带传动中,已知预紧力F0=2500 N,传递圆周力为800 N,若不计带的离心力,则工作时的紧边拉力为,松边拉力F2为。
2、当带有打滑趋势时,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最大,而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主要决定于、与三个因素。
3、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保证带,并具有一定的。
4、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5、在V带传动中,选取小带轮直径D1≥D1min的主要目的是。
8、带传动中,带上受的三种应力、、。
最大应力等于 ,是发生在。
若带的许用应力小于它,将导致带的失效。
二、选择题1、V带传动主要依靠()传递运动和动力。
(1)带的紧边拉力;(2)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3)带的预紧力;2、在一般传递动力的机械中,主要采用()传动。
(1)平带;(2)同步带;(3)V带;(4)多楔带;3、带传动中,V1为主动轮圆周速度,V2为从动轮圆周速度,V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1)v1>v>v2 (2)v1<v<v2 (3)v1=v>v2 (4)v1=v=v24、带传动打滑总是()。
(1)在小轮上先开始;(2)在大轮上先开始;(3)在两轮上同时开始;5、带传动中,带每转一周,拉应力是()。
(1)有规律变化的;(2)不变的;(3)无规律变化的;6、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1)带的材料不符和胡克定律;(2)带容易变形和磨损;(3)带在带轮上打滑;(4)带的弹性滑动;7、带传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
(1)带的预紧力不够;(2)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3)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4)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8、带传动中,若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处。
(1)进入主动轮;(2)进入从动轮;(3)退出主动轮;(4)退出从动轮;9、V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
(1)使结构紧凑;(2)限制弯曲应力;(3)保证带和带轮接触面间有足够摩擦力;(4)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10、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
(1)带的型号;(2)带的速度;(3)主动轮转速;(4)传动比;11、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
(1)减轻带的弹性滑动;(2)提高带的寿命;(3)改变带的运动方向;(4)调节带的预紧力;12、下列V带传动中,()图的张紧轮位置是最合理的。
第四章链传动一、是非题1.链传动中,当一根链的链节数为偶数时需采用过渡链节链传动。
()2.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是造成瞬时传动比不恒定的原因。
()3.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恒定不变。
()4.链传动设计时,链条的型号是通过抗拉强度计算公式而确定的。
()5.旧自行车上链条容易脱落的主要原因是链条磨损后链节增大,以及大链轮齿数过多。
()7.由于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所以它对轴产生的压力比带传动大得多。
()8.在一定转速下,要减轻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的动载荷,应减小链条节距、增加链轮齿数。
()9.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避免打滑。
()二、填空题1.链传动中,当节距p增大时,优点;缺点是。
2.链传动的平均速比是,瞬时速比是。
3.链轮的转速节距齿数则链传动的动载荷就越大。
4.链传动设计时,链条节数应优先选择为,这主要是为了避免采用,防止受到附加弯矩的作用降低其承载能力。
5.链传动设计时,为了防止容易发生跳链和掉链的现象,大链轮的齿数z2应小于或等于。
6. p表示链条节距,z表示链轮齿数,当转速一定时,要减少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采取的措施是。
7.链传动中大链轮的齿数越容易发生。
8.链传动是一种啮合传动,其失效形式主要有、,,。
9.链传动通常放在传动系统的。
三、选择题1. 链传动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载荷比带传动要小,这主要是因为()。
A. 链传动只用来传递较小功率B. 链速较高,在传递相同功率时,圆周力小C. 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无需大的张紧力D. 链的质量大,离心力大2. 与齿轮传动相比较,链传动的优点是()。
A. 传动效率高B. 工作平稳,无噪声C. 承载能力大D. 能传递的中心距大3. 在一定转速下,要减轻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应()。
A. 增大链节距和链轮齿数 B .减小链节距和链轮齿数C. 增大链节距,减小链轮齿数D. 减小链条节距,增大链轮齿数4. 为了限制链传动的动载荷,在链节距和小链轮齿数一定时,应限制( )。
A. 小链轮的转速B. 传递的功率C. 传动比D. 传递的圆周力5.大链轮的齿数不能取得过多的原因是()。
A. 齿数越多,链条的磨损就越大B. 齿数越多,链传动的动载荷与冲击就越大C. 齿数越多,链传动的噪声就越大D. 齿数越多,链条磨损后,越容易发生“脱链现象”6.链条由于静强度不够而被拉断的现象,多发生在()情况下。
A. 低速重载B. 高速重载C. 高速轻载D. 低速轻载7. 链条的节数宜采用()。
A. 奇数B. 偶数C. 5的倍数D. 10的倍数8. 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
A. 使链条产生初拉力,以使链传动能传递运动和功率B. 使链条与轮齿之间产生摩擦力,以使链传动能传递运动和功率C. 避免链条垂度过大时产生啮合不良D. 避免打滑四、分析练习题:1、单列滚子链水平传动,已知主动链轮转速n1=970 r/min,从动链轮转速n2=323 r /min,平均链速v=5.85 m/s,链节距p=19.05 mm,求链轮齿数z1、z2和两链轮分度圆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