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姓名:
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起点与基石,也是决定教育改革
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就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现当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工作的
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质量,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科
学分析问题,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环节共同推
进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为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发
展提供一些有利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问题受到
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学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当前,小学教育和小学校园里的教学、管理乱象纷呈,甚至出现诸多家长和学校的矛盾以及一些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都亟需通过不断完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和体制加以
解决,在增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小学教学水平、融洽师生关系、家长与学校的关系等方面作出改进,从而真正提升小学教育管
理水平。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求学的第一阶段,作为启蒙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
今后的发展。
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
提升,激发创新意识和开拓性思维。
教育乃兴邦之本,在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教
育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就成为教育管理工作
的重中之重。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个人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学生今后的发展。
当前社会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成为关键问题。
根据现
在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并不完善,目前主
要存在以下五个突出问题:1、数量不足,尤其在一些偏远、贫困农
村地区的村小、教学点,严重不足;2、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特
别是新入职教师,在头半年或一年内,流动性最大;3、老龄化严重。
不少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在45-50岁,一些村小和教
学点教师的平均年龄已达50岁,甚至五十三四岁。
教师的补充、更
新迫在眉睫。
因此乡村教师是当前我国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
短板。
虽然有国家每年的“特岗计划”扶持,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农
村学校的需求。
严重影响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
(二)教学和管理观念落后
现在许多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极少,由此带
来的一个必然问题,就是知识老化、教育观念更新滞后,教育教学
能力不足;这就导致很多现在当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很难在这
些师资缺乏的地方传播和实施。
(三)教学设施不完善
现在在农村小学只有镇上的小学和中学才具备多媒体等相对完
善的教学设施,但在村小很难让教师经常接触到多媒体、电子白板
等教学设施。
因此在教学质量上或许会出现偏差。
三、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质量,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尽量提
高乡村教师待遇问题,还应多措并举,使乡村教师得到全社会应有
的尊重,便于更好的留住这些年轻教师扎根于农村教育教学。
{二}提高教师教学和管理观念
1、创设环境
通过理论学习,明确校本教研的目的意义,建立每周一次的教
研制度,在语、数学科中聘请资深行家担任辅导工作。
外语和综合
学科由本校教学骨干带领开展教研工作。
学校有计划地对各学科组
长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以互动形式交流各学科校本教研工作,以
便取长补短。
如各科开展的说课、案例分析、一课一评等活动。
在强调校本教研的今天,语、数、两科教研组比较注重教师教
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各组教师集体投身于新教材的研究当中,人人上实践课(借教材,借班级),设计教学片段,聘请专家进行
实地讲评,既带动了教师理念上的转变,又让教师教学行为得到进
一步的升华,充分体验到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由此学校为教师们创
设了校本教研的环境,使教师人人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从而改变
对校本教研的陌生感。
2、课堂教研
开展校本教研归根结底还是要在课堂教学上作分析研究。
全体
教师围绕着研究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学校教研组定期
开展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教材分析,探讨
教法,研究如何让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得会,
并设计教学环节,让教师们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还要引导教师收集和记录自己的教学案例,如富有动感的
精彩教学片断,令人回味无穷的学科活动,以及感到棘手的或不成
功课的典型案例等,作为资料研究分析。
对于一堂成功的课,要研
究究竟好在哪里,通过交流领悟到教师在教法、学法,导向评价和
学生参与方面的独到之处,促进听课教师加快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教学理论。
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研组往往
把教学反思作为重点来抓,因为有了自己的反思,教师成了既是教
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员。
引导教师展开平等、坦诚的心灵对话和思想上的碰撞。
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教师
既是问题得发现者,又是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和研究者,通过个人的
反思领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
学校通过各种教研、外出培训等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设备和教学氛围两大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习兴趣,更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发展。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创建和完善。
现在我从教学设备和教学氛围这两方面进行一一分析。
1、教学设备的配置应全面适用。
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进行很多的课外活动,教学设备如果配置不全面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学校会尽量去配置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必备设施。
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这样不仅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2、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一,精心设计导入语。
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优美的文章,读着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以趣开头。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
第二、讲究提问的方法。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
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
一个和谐的班级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至关重要,教师要加
强班级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不仅教学生科学文化
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争取为学生创建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其变革
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传统
教育观念很难转变等,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管理中应加强教师队伍
的建设,并不断完善,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建良好的教
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柳文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析[J]. 才智,2014,32:89.
[2]杨国义。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 教育实
践与研究(A),2015,03:11-12.
[3]田景锋。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几点探究[J]. 才智,2013,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