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检验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产品生产过程的检验方式、时机、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范围
适用于xx 公司产品生产过程的检验和质量监控。
3、定义
3.1 首检:指在生产开始时或工序因素调整后,对生产的第一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3.2 末检:指对每批次最后一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3.3 自检:指操作者对自检加工的产品和完成的工作,按图纸、工艺或技术标准的自主检验;
3.4 互检:指操作者之间对加工的产品和完成的工作进行的互相检验;
3.5 巡检:指在制造过程中对产品进行的抽样检验;
3.6 专检:指专职检验员对产品质量进行的检验;
3.7 “质量三确认”:即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加工质量、确认本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确
认交付给下道工序的加工质量。
4、职责
4.1 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的首检、自检、互检、末检的实施;班组长负责首检、末检的确
认和日常巡检的实施;
4.2 质保部:负责生产过程的首检确认、末检确认、巡检、专检的实施,保存相应的检验记
录;负责过程检验中不合格问题的评审处理;
4.3 研究院:负责过程检验中不合格问题的评审。
5、流程说明
序号工作事项责任岗位事项说明应用表单
1、生产开始时或工序因素调整后,操作者应对生产的第
首(末)件检
1 首件检查操作者
一件产品或完成的工作进行首件检查验记录表
1、操作者实施首件检查并填写首件检查记录表后,交当
检验员/ 首(末)件检
2 首件确认
班班组长或检查员确认检查结果,首件确认合格后方能继
班组长验记录表
续生产,加工条件不得随意变更。
1、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对自己的产品和完成的工作,应
按图纸、工艺或技术标准进行自主检查;
现场记录用
3 自检操作者2、总成装配及关键质量控制点和特殊过程加工时,应在
纸
记录用纸上及时记录过程参数,必要时控制图记录,
达到预防的目的。
1、操作者对自检完的产品或完成的工序,可申请班组长
或同班组其他操作者互检(可采取抽检的方式);
4 互检操作者2、操作者必须按“质量三确认”原则作业,转入加工的
确认点是连带责任的开始,本工序的操作者必须同时
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环环相扣,使质量责任真正
落实到每个操作者。
1、班组长应每班对生产过程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巡检,确
认相关检查数据并记录在记录用纸上,发现问题及时
5 巡检检验员/
班组长
纠正;
2、质保部检验员每天对生产过程进行至少一次的巡检,
并记录巡检时间、工序、次数等,发现问题及时纠
正;现场巡检表
现场记录用
纸
3、对形位公差等后续难以检查的项目,应设立停工检测
点或下机床前确认。
6 末件检查操作者1、生产结束时,操作者应对制造的最后一件产品或完成
的工作进行末件检查。
首(末)件检
验记录表
检验员/
1、操作者实施末件检查并填写末件检查记录表后,较当首(末)件检7 末件确认
班组长班班组长或检验员确认检验结果后方能完工。
验记录表
1、必要时,检验员需对加工完的产品进行完工专检;
8 完工检验检验员2、检验员在完工检验时,如发现不合格,不允许流入下
道工序。
1、零部件加工、总成装配或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时应
以《品质异常处理报告书》形式及时反馈;下道工序发现品质异常处9 信息反馈操作者
上道工序质量问题,应填写《品质异常处理报告书》反馈理报告书
信息,及时反馈上道工序分析对策。
不合格评质量/工
品质异常处
1、根据不合格信息进行原因调查和追溯,并依照《不合
10
审艺工程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对制造过程的不合格进行评审理报告书11 不合格处理操作者1、操作者根据评审意见对不合格进行处置
12 验证处理
结果
检验员
1、检验员对不合格处理后进行再次确认,如合格则放行,
否则,督促制造部继续处理。
13 特别检查检验员1、在下工序或售后发生的质量问题要列入《特别检查表》
跟踪 3 个月,防止再发生。
特别检查表
14 纠正预防
措施
车间主任
1、发现的不合格,需采取纠正措施时,由车间主任组织
胺《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15 效果验证检验员1、检验员对照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效果验证,确认是否重新发生,如对策无效,应督促制造部重新对策
7、相关文件
7.1 《不合格控制程序》
7.2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7.3 《记录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