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的_民族化_与全球化视野

设计的_民族化_与全球化视野


国的设计而言, 本没有本土化的问题, 设计师本 化产品具有如此强大的经济性, 而经济产品同样 身和设计面向的大众都是所谓的 “本土” 因 的, 具有强大的文化性和意识形态功能: “通过庞大 此,所谓设计的本土化即设计的民族精神的继 的, 主要是以美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或多国公司 承、 发扬、 运用和创新问题, 它要求本土的设计 的中介, 美国物质生活的标准形式, 伴随着北美 师立足于本土文化在国际设计的比照下, 创造出 的价值观和文化形式, 被系统地植入其他文化之 具有民族个性和文化特征的设计。从本质上讲, 中”这是美国学者的道白, 。 也是事实的陈述, 我 设计 “本土化” 这个概念是外来的设计力量进入 们能从我们生活的周边事物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一个异己的地域而采取的策略,作为一个外来 显见的如新建住宅小区名为 “罗马花园” 、 “欧陆 者, 如跨国公司、 跨地域的设计师、 设计群体, 进 经典” 、 “普罗旺斯” 、 “温哥华森林” 隐蔽的如设 , 入另一个地域和文化圈, 要推销自己的产品和设 计中对西方设计的盲目崇拜、 搬用等等, 诸多现 计, 必须以 “本土化” 作为策略和工具, 这里, 关 象不能不使处于全球化风潮中的中国设计者对此 注设计的本土化问题本质上是介入的手段而非目 有所思考,因为有的设计看似是形式的借用问 的。 以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的公司为例, 爱立信最 题,实质上是自我文化生命力弱化以及缺少自 早进入并以GSM手机独占市场冠军地位, 爱立信 信、 外来文化强势扩张的表现。 在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 其企业文化精神支 设计中包含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功能提示我 柱即 “技术学科”但在摩托罗拉、 , 诺基亚等公司 们,设计既可以作为经济基础,又可以作为上 进入后则被后来者远远抛在后面, 其重要原因之 层建筑。它具有多样性也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功 一即缺少设计和营销上的本土化意识, 其不仅推 能。它的文化性和经济性、物质性一样,可随 出新机型总是汉化版落后于英文版, 而且对中国 着产品的出口和传布成为一种文化的出口和传 人的使用习惯、 审美取向等缺少了解, 致使存在 播。如果我们大致地认同对某种产品和使用方 操作界面不够友好等问题。 摩托罗拉等品牌则想 式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某种生活方式的选 方设法提高本土化水平, 从操作界面到服务的各 择的话,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随着西方产品的 个环节,使中国用户感觉到其产品操作界面友 被使用和被接受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影响或改变 好、亲切、 可爱、顺意, 这一切体验实际上都是 着我们的文化和生活。这应该说是不言而喻 其本土化努力的结果。 这对于中国本土的设计师 的。问题是,在这种接受中我们的态度和选择 而言是有启发意义的。 的取向。全盘接受意味着放弃选择和自己文化 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又可以作为国家的、 的无能与失落。在设计上即意味着承认自己的 行业的、群体的一种策略、一种工具,这种策 设计是一种无创新无生命的设计,其结果只能 略和工具既是经济的又是文化的。我们从西方 是自身文化的被取代,这是难以想象的。 所推行的全球化策略中可以明鲜地感觉到这一 因此,正确地对待全球化,对全球化保持 点,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和掌握这种策略和工 一种清醒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有利于我 具,将自己的设计置于全球化的视野之中,一 们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这一同一与差异的 方面在为本国市场进行设计时提高设计的水平 辩证关系,全球化的态势中,发展本土化的设 和质量,使我们的设计在世界范畴内也是优秀 计,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传统精神,用全 的;另一方面,要有全球化的眼光,为我们的 球化视野创建有民族特色,先进的设计文化, 产品进入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优质的设计,如果 不仅是发展经济、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需求,也 这样,我们的设计和设计师在面对国外市场时 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时代任务和职责。所谓设 也就面临着一个本土化的适应问题。 计的民族化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成为设计创 我们同样必须在这种全球化的过程中,保 造的指南而不是一句口号。 持清醒的、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意识的认 识。往往文化的比经济的力量更为强大。诚如 杰姆逊所指出的那样: “经济的文化与文化的 经济化”是全球化也是后现代的特征之一。美 国好莱坞的电影是文化产品,但他们“从来都 是既基于上层建筑, 又基于经济基础的。 他们的 经济性与他们的文化性一样强, 而且, 更确切地 说, 他们和农产品、 武器一样, 是美国经济的主 要出口产品和一个巨大的纯利润与收入来源。文 [李砚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三、全球化视野与设计的本土化
全球化视野是设计应具备的国际性眼光, 是将设计的立足点从地方的移至全球的,从传 统的移至当代的新基点上。全球化不是一个空 口号,它有许多实际的内涵,在设计中,它实 际上涉及设计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即全球化与本 土化的问题。这些关系范畴本身又涉及诸多矛 盾和关系,如全球化与本土化既是一对矛盾又 相辅相成,是同一与差异的关系。没有全球化 本土化就无所谓本土化,因此,本土化不能以 排斥全球化为目标。本土化实质上是民族化的 另一种表述,有学者认为,民族是国家间体系 的产物,在这体系中先有许多国家才有民族; “任何情况下国家特征总是关于民族特征出现, 而非相反。 无论全球化发展到什么程度,民 ” 族和国家实体仍将存在下去,因此,本土化或 民族化问题同样将存在下去。 设计的本土化对于不同的设计公司、 群体、 个人而言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中国设计师面向中
设计的“民族化”与全球化视野
李砚祖
示所谓的民族性而有意为之的东西,其功能、 中心的现代设计同样可以说是无国界的。世界 各地各民族人们用着同样的东西,手机、饭碗、 民族化是一个具有社会政治色彩的概念, 价值等主体方面是相同的。我们把设计中的这 种具有风格意义的民族性的自然流露,既作为 汽车、飞机、电视……,穿着基本一样的服装, 它基本上是中性的,倘若成为事物发展的方向 一种民族文化的特异性、个性、优越性来看待, 只有少数例外。这表明,设计的共性是建立在 或目标之一,往往带有某种规定性。民族化与 因为设计师、设计团体总是具体的、有一定的 不分种族的人类的共性基础之上的,实现的是 民族性有同义的地方,但有程度上的差异。如 民族、国家等身份的;从设计思维到设计表现 人类共有的国际性价值。由此观之,一项设计 设计,任何一个民族的设计多少都会具有一定 再到设计成果,很难彻底排除那种内在的民族 能为人类所共享其设计的国际性价值愈大,愈 的民族性,但这种设计不一定就是民族化的产 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因此, 在这一意义上, 人 是作为一种世界性设计而存在;一项设计愈是 物,设计中具有的民族性也许是因为地理、气 们既有理由褒扬它,也有理由将其暂时看成先 基于人的共性的需要,其也愈具备国际性价 候、人乃至文化学诸多因素自然积淀或折射在 天性的“弱点”或惯性,有时需要有意识地去 值。 设计对象中的某种特征,而“民族化”就不是 回避其不自觉地隐含在设计对象之中的这一 “全球化”作为一个概念,虽有不少争论, 一种自然积淀、无意折射而是一种刻意的追求 “弱点” ,如针对特定民族、国家的出口产品必 但其预示着的全球性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变革 和展示。 须尽量抛弃自己固有的民族意识和文化习惯, 都是无疑的。 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 杰姆逊指出 · : 从世界范围的工艺和设计的历史看,在手 “为他人着想” 。事实上,作为每个有着自己民 “全球化不管是什么或包括什么,它似乎都来源 工业时代尤其是民族文化间的交流较少的情况 族身份和文化背景的设计师,在设计中彻底抛 于商业以及金融。 仅仅说它与资本主义有关还不 下,其产品和技艺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往往 开那些无形的“民族性”因子也是困难的,必 够, 我们还要加上, 它似乎刻划出这样一个阶段 : 表现得很充分、很普通;在大工业时代,各民 须有意为之。 在这个阶段中,所有的一切都与资本主义有关, 族间的文化、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科技成为一 第三,应将民族化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中加 从伦理学到科学, 从艺术到体育, 从教育到建筑, 种国际语言和文化,因此,建立在这样一个基 以认识。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民族化与本土化 不言及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正确处理这一切。 …… 础上的产品和设计其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已大 同义或近似。在传统的地域和文化的范畴内强 在很多方面, 对全球化的描述对后现代化的描述 大淡化了,诚如前者民族性的强化是一种自然 调设计的民族化无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它本 相呼应。 ……有理由认为这两个现象根本上是完 积淀一样,后者的弱化、淡化也是自然的,符 身处于本民族的文化语境中,尚未走出这样一 全相同的一件事。 我们现在称之为全球化的经济 合社会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个语境,其设计对象和设计的服务对象都处于 组织形式, 其上层建筑中的文化层面就是后现代 现代设计中存在不存在民族化、要不要提 同一民族文化传统和状态之中,不适当的强调 化。 杰姆逊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深刻的, ” 全球化 倡民族化的、怎样民族化这些都已成为一个必 将会导致这一观念的口号化和空心化,并有毒 既是现代性的一种表述,又是后现代的一种话 须回答的问题。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 化这个概念的危险。 语, 它对于进入21世纪的整个人类的影响都将是 个实践问题,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对于发展中的设计而言,我们需要学习和 巨大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首先,从设计的目的和评价标准来看,我 进一步参与到 们从事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某种概念本身, 解决的问题很多,国外大量的优秀设计经验、 2001年底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成果我们需要学习,要赶上和最终成为设计大 了这一全球性的浪潮之中, 经济、 文化各个方面 如所谓的“民族化” 。而是为了创造能为人所用 国和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重 都将迎来挑战和机遇, 设计也不例外。 作为经济 的具体的有实际价值和功能的“物” ,这既是设 要阶段, 设计“民族论”不是孤立的 “民族化” , 竞争工具的设计, 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中面临的首 计的目的,又是评价的标准。 “有用物”是第一 而应是在全球化的比照中进行思考度量的民族 先是建立全球化设计观、 树立自身设计原则和形 位的。明代思想家李贽说: “穿衣吃饭, 既是人 化。我们需要以开阔的全球化视野和心态,来 象的大课题, 其中, 全球化视野成为设计的一个 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理矣。世间种种, 审视设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在全球化 重要因素和出发点。 皆衣与饭类耳。 ”把穿衣吃饭作为最根本的人 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设计的地位、处境和方向; 英国著名设计师,英国设计委员会设计与 伦物理,虽然有点不够“学术” ,但这确实是真 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参与国际设计大竞争的 创新主管克里夫·格瑞亚在 《为国际化价值而设 理。设计一部汽车,是为了能行驶,解决代步 其他方面。 计》 一文中对全球化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 问题;设计电视机,一定要解决图像接收、视 无论在全世界哪个地方使用产品和服务, 每个竞 觉、音响效果好的一系列功能性问题。一般情 争者即使是最小的公司都将是国际化的, 因为面 二、设计的全球化视野 况下,在汽车、 电视机设计时, 其“民族化” 的 临的挑战是开发同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相关连的产 问题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和目标之一。 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全球化竞争和发展的 品和服务。 一些大的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产品 第二,在以科技为主体结构的现代产品设 时代,设计首先作为经济的产物和工具,必然 和设计更是以全球化为目标,在竞争和发展中, 计中,相同的产品,因地域、图像、设计的差 性地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同样会作为一 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或特色。 格瑞亚把这些公司的 异而有不同的风格,乃至可以看到一些“民族 种经济的、文化的、艺术的乃至生活方式层面 设计价值观基本上分为三类, 或者说是进入国际 特征” ,但这是非本质的东西,功能、原理这些 的工具,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和接 市场的三种路径 一是以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设 : 本质方面都一样。 如汽车, 美国的、 法国的、 日 受考验。当代设计观念的变革、对设计的重新 计和产品的原则、 价值观为根本, 这些原则和价 本的,各有特色,这种特色与其民族性和文化 定义、设计的跨区域交流、本土化设计概念的 值观通过产品的可视形象和品质得到国际用户确 有关系,也许是民族和文化深层的东西起着一 提出,无一不与全球化这一趋势发生关联。与 认的,如克莱斯勒、 沃尔沃、 苹果、 雪铁龙等公 种独特的作用,但设计的出发点绝不是为了展 科技的无国界一样,作为科技产物或以科技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