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教育《2013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生活篇海归,特指从海外留学归国的人员,因为“海归”和“海龟”谐音,因此也有作“海龟”的用法。
据统计,有7成以上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近5年,回国人才达到80万人,是前30年的3倍,在2013年更是迎来了“史上最大回国潮”。
与此同时,另一股大潮随着高考的结束而出现,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此,2013年又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当“史上最大回国潮”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年”,曾经拥有光环的海归群体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他们和本土毕业生相比,竞争力究竟如何?用人单位究竟青睐什么样的海归?长期关注海归职场现状,并连续三年推出重量级报告的启德教育集团,联合众多海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再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海归就业力调查”,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不再局限于海归群体,而是扩大至非海归职场人士以及众多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HR)负责人,试图真实还原海归在职场的现状。
本次调查一共搜集了9173份问卷,其中海归填写问卷5887份,非海归职场人士填写问卷2523份,用人单位HR填写问卷763份,从薪酬、职场竞争力、行业分布、留学国家与就业、留学专业与就业等多个角度剖析海归就业力的特点,不仅为已经回归祖国的海归提供参考,更为有留学意向的家长和学生提供客观的依据。
在此,对鼎力支持本次调查的所有受访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留学经历影响消费习惯虽说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让很多人一直奉为职场典范,被视为具有较好职业度的体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快速发展的当今中国,生活和工作其实也是紧密不分割的。
更好的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只有生活幸福了,工作也才会更有动力。
因此,关注海归的就业力同时,我们发现其实海归的生活行为习惯也因为有了这样一段奇妙的海外经历而变得不一样。
正是生活中的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对海归们的职场竞争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精神食粮胜过美食行走天下成习惯海外求学生活给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增长和眼界的开阔,长期生活学习在不同风俗习惯的社会环境中,不一样文明和习惯造成的文化冲击,在深深的影响到留学生们观念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习惯。
据启德教育今年8月针对海归与非海归群体调查结果显示,曾走出国门远赴他乡求学的海归们普遍认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因此在旅游和个人教育提升的花费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海归们显得更为慷慨,45%的海归们选择愿意将旅游作为主要消费项目,而非海归们,选择旅游的比例只有33.5%,显然看过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无论身处何处,边走边学已经成了海归的一种生活习惯。
与此同时,在饮食的消费上,海归和非海归群体的选择差异也较为明显。
在美食至上,“吃货”文化盛行的今天,高达62.7%的非海归将饮食消费作为消费首选,而面对美食的诱惑,海归们的“定力”似乎更足,只有45.6%的人将其作为主要选择。
启德教育留学专家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并不能单纯从消费占比选择上就判断海归在饮食上的花费更少,事实上海归群体平均薪资收入水平相对更高,因此虽然选择饮食消费比例低于非海归,但在消费金额上,其实海归的消费力一点也不低。
甚至从消费额度的绝对值来看,也许海归们的幸福指数还会更高一些。
持续提升受重视健康问题最关注在经历了海外的学习生涯后,海归们普遍对继续接受教育,实现个人价值和能力的提升比较重视。
而这一重视程度并没有因为进入职场,而有所减少。
据统计研究发现,约有22.1%的海归会将主要的消费投入到个人教育的提升上。
而做出同样选择的非海归人数明显较少,仅有15.6%。
启德教育留学专家介绍,海归们回国后进入职场初期,凭借学习阶段的所打下的良好基础,往往更容易获得一些较好的职位和机会,甚至通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能走上管理者的岗位。
这些职位和机会,在给海归们带来更多的成长空间和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对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临职场激励的竞争和压力,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挑战,海归们更愿意通过继续学习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以帮助自己在激烈的职场比拼中实现个人能力和职位的不断提升,通常海归们更乐于将此视为一种对于未来的投资,因此也就更加敢于投入。
近期,一批早期海归精英纷纷传出了健康问题亮红灯的新闻,这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职场人士的健康问题。
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与节奏中,很多时候比拼的不仅仅是智慧、能力和经验,也更是在比拼身体健康程度。
作为职场中的主力群体,海归们无疑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健康风险。
面对着快速的工作节奏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很多时候白领们比拼的甚至是谁最能加班,谁最能熬夜,这已不是新闻。
而这一趋势直接导致了海归们对于医疗保健的重视。
据统计,有26.2%的海归们会将主要消费支出用于医疗保健,这一比例甚至比用于个人教育提升的消费更高。
当然,长期以来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地都较为集中在美国、英国、澳洲、欧洲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而这些国家普遍都有重视运动、重视医疗保健的传统。
作为在这些地方留学生活多年的海归们,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将对生命的重视,对健康推崇的理念得以深刻的体会和延续。
这也可以视为海归们重视健康的一大理由。
重视家庭生活主动承担责任在由启德教育发起的本次调研中,有一项数据颇为引人关注,甚至也许会让很多人感到“有点意外”。
据统计,在海归群体中约有20.1%的人会将主要的消费支出用于赡养老人,而非海归群体中只有17%的人会将赡养老人作为主要消费支出。
但是深入数据背后,探寻其中的缘由,其实会发现,这样的结果也并不让人意外。
负责本次调研的启德教育留学专家介绍,本次的调研除了进行定量的问卷调研方式外,还对部分海归们随机抽样,进行了访谈式的定性调研。
这些被访谈的海归们有着不同年龄、不同背景、在不同时期出国留学的、有着不同留学目的地,极具代表性。
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在青少年时期出国留学的海归们,由于经历了远离家人、朋友,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独自成长的过程,因此在短暂的“亲情断奶期”后更能够体会到亲情的可贵。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普遍重视家庭生活的生活态度,也使得海归们得以刷新对于家庭的认识,并在归国发展后更加重视家庭生活和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
而现在对于老人的赡养也与以往有了更多不一样的形式,通过组织家庭聚餐聚会、旅行等方式增加家人感情,往往更被海归们接受。
相较于国内常常听闻的“啃老族”,海归们无疑是更具独立性和责任感的群体,而较好的收入水平也使得他们更好的赡养老人,有了较为充足的条件。
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
不同的消费行为习惯背后,有着不同的消费态度,而行为的改变,往往是从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海归与非海归群体在消费态度上,也存在的颇为明显的差异。
海归:服务和品质至上非海归:性价比优先在消费态度上,非海归们明显更加理性。
据统计研究显示,44.3%的海归在消费时会优先考虑性价比,而高达59.4%的非海归则会将性价比作为消费时最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同样,仅有15.4%的海归会选择单纯只看重物品的功能,但27.4%的非海归表示“东西够用就好”。
其实,海归们对于消费并非没有自己的追求,或是非理性。
恰恰相反,海归们的消费点正是那些真正高品质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
33.6%的海归表示他们只追求高品质的产品,仅有18.9%的非海归有同样的追求。
而跳出产品品质,在更容易体现出商家综合水平、体现出差异化与个性化的服务上。
超过45%的海归表示他们更看重的是服务,也更愿意为优质的服务付费。
优质的服务一般会有更好的内涵和外延,容易符合海归们追求个性和差异化的需求。
在这一选择上,可以概括为非海归更实在,海归更“挑剔”,更追求极致。
不可否认,目前主流时尚风潮和流行元素的发源地依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而因为有了留学的经历,使得海归们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这些潮流时尚的产品,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消费心态。
38.3%的海归表示在消费时更追求时尚与新潮,20.1%的人表示经常购买奢侈品牌的物品,这两项高消费指标上,海归们的选择比例远远的超过了非海归,从某种程度来看,正是海归群体由于最先接触并接受了这样的产品,使他们成为了追求时尚新潮消费和追求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坚定拥趸。
而留学生活带来的习惯中,最明显的也许就是对于进口产品的偏爱,高达39.6%的海归表示,经常购买进口产品,这一比例足足高出了非海归20个基点。
而这些消费态度和由此产生的消费行为习惯也就注定了,海归们必定是引领生活时尚的族群,也是最具消费能力的群体,当然更是最受商家青睐的客户。
而这些消费的态度和习惯,使得海归更容易成为潮流的引领者,并由此将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理解,带入到日常的工作之中,从而进一步通过职场的历练,再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自由、创新和热情海归们最显著的标签从无数海归的经历来看,留学生涯对于人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深远而长久的。
这种影响既表现在短期的职场竞争能力上,也体现长远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上。
那么,在海归们看来,哪些是留学带给他们最大的影响呢?自由、无约束;求变、有创新;爱帮忙、有热情,经历了留学生涯洗礼的海归们,往往愿意用这些让年轻人看着就感到激动的字眼,作为那段难忘岁月的标记。
超过55%的海归认为“喜欢自由,无拘束”是对自己最大的影响,“追新求变,有创新精神”、“乐于主动帮助他人”和“充满热情”分别以47.7%、44.3%和39.6%紧随其后。
在这些由不同时期的海归们票选出的影响力中,最值得引人注目的当属“质疑权威的勇气”了,超过35.6%的海归将这作为了自己受到的最大影响。
在访谈时,很多海归会谈到,在国内时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接受——记住——模仿,而正是留学时开放的学术氛围,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让他们学会了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让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这几乎是西方教育最精髓的部分之一。
结语《2013海归就业力调查》历时近五个月完成,我们基本可以探究到关乎海归就业力的方方面面。
海归,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方阵,他们目标明确,满怀希望,前往异国他乡获取新知。
语言、国界已经不是阻碍,被新思维武装起的他们,一旦回到高速腾飞的中国,如虎添翼,体现出不凡的竞争力。
他们不迷失于一时的得失,他们要打赢的是一辈子的战役。
对于海归来说,物质的满足只是基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才是王道,所以,海归是“高帅富”、“白富美”的高产地。
如果你以为这些就是海归的全部,那就错了,漂泊的日子让他们更加眷恋“家”的温暖,亲情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们特别擅于摆脱桎梏,放飞思想与心灵,这种能力也让他们更能驾驭时代的变迁。
当社会用挑剔的眼光审视他们,“定位太高”、“对国内现状不了解”……这不再是海归的问题,国家前进太快,出国不是难题,当光环正在消失,“精英”早已不是海归的标签,如今,每个年轻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海归,当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趋于一致和理性,无论海归还是非海归,只要“够实力”,都会有足够的机会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