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小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小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培养现状调查研究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新的要求,在入世以后,学生兴趣爱好变得广泛,社会、家庭、学校对兴趣有了新的认识,对学校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

大家对学生素质方面的要求提高了,不再需要“死学习,死读书”人,而是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

那么在现阶段通过小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其最喜欢的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作风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可知,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它可以开发智力、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并且使人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兴趣对人的学习和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它可以分为两类:1、直接兴趣,由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2、间接兴趣,由对活动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

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
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未来学习的准备作用。

例如,对一个小学生来说,他对英语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英语知识,研究各种语言方面的知识,为将来运用语言打基础。

第二,对正在进行的学习起推动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主的想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发、自愿的产生学习的动力,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

第三,对正在活动的项目有促进作用。

对小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课件兴趣的作用之大。

兴趣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求知和升学深造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从事活动乃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生活中的小学生大多数不理解兴趣的意思,未必会有特长,我们可以从兴趣出发,在开设第二课堂时,或者班主任在平时的活动中慢慢发现发掘学生的兴趣、特长,从兴趣出发,有意识地有计划的培养他们,然后使其兴趣发展成为爱好,逐步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兴趣对人的学习、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格外关键,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我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兴趣在促进人的学习中的作用。

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
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
语·雍也》)等等。

但是这些散见于各种文献,且仅限
于对兴趣现象的客观描述,并未进行专门的研究。

最早对兴趣进行的专门研究,应该始自赫尔巴特,他界定了兴趣的内涵,并划分了兴趣的成分。

他认为,兴趣是指学生在心理、观念等方面的积极广泛的运动,及其对于所学事物所产生的有高度吸引力和高度注意
力的内部心理状态,并把兴趣划分为六种成分:包括经
验兴趣、思辨兴趣、审美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
趣和宗教的兴趣。

我国的朱智贤等学者也都对兴趣进行
过论述。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了解当前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分类及掌握情况
2、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影响小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因素
4、激发学生兴趣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研究方法
问卷法: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查进行系统规范的分析整理,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搜
集、整理、研究。

将理论联系实际,切实研究中小学生
兴趣爱好对平日学习的影响情况。

步骤:
1、合理编写调查问卷。

2、在一年级为单位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调查问卷。

3、将收集上来的问卷进行归纳整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