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工作安排依据教学计划要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计0841、0842、0953-0954 网络方向学生完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目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是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的必修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黑客攻击与防御的基本技巧,并能根据现代计算机安全事业的发展进行继续学习,为计算机安全领域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通过对本次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熟练掌握主要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
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掌握对称加密算法软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并能培养进行规范化软件设计能力;
2)编程设计与实现常用的网络攻防工具;
3)掌握操作系统的常用的安全策略实现系统安全控制与防护;
4)采用一种或多种网络安全技术的方法与手段实现应用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为主,同时辅以实验理论的讲授和教师实际演示。
具体安排如下。
1.实验室讲授和演示:(半天)
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任务和要求,演示基本网络攻防过程,以及安全防御的基本方法。
2.图书馆查找资料:(半天)
3.课堂实验:(其余时间)
主要以学生独立做课程设计为主,指导教师应在实验室及时指导和纠正错
误,同时对已部分完成实验的同学进行检查。
3.设计内容参考
1)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2)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3)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访问策略研究;
4)PGP研究、实现与应用;
5)SSL在网络协议传输中的应用;
6)主流攻击技术分析;
7)木马的植入方法及防范措施的研究;
8)嗅探器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4.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题目选取须符合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2)题目可以自行选定;
3)课程设计提交论文,要求:不少于20页(A4纸打印);
7)课程设计分散进行。
4.课程设计计划安排
1)指导教师
刘君玲、王延松、戴红、马玉萍
2)时间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七周至第十九周
3)地点
新实验楼423室
5、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和课程设计报告考核三部分。
平时考核:考查学生的课程设计态度、组织纪律、考勤情况、工作进度、实践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
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设计方案、设计工具调试情况以及提问的回答情况,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20%。
课程设计报告考核:综合考核学生的设计报告内容、软件设计方案、文字表达、页面整洁度等,设计报告考核占总成绩的50%。
根据以上三项的考核情况评定总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6.参考资料
1)<<计算机网络安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刘远生主编
2)/eschool/zhuanti/safe/
3)/u/28888/article_45743.html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