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课堂行为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课堂行为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课堂行为分析及对策摘要:无论高校的类型是如何,课堂问题行为在高校范围内已经很普遍。

文章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生普遍存在课堂问题行为,但以轻度为主。

课堂问题行为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以针对性地提出减少或消除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 哈尔滨商业大学; 课堂问题行为; 原因; 对策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大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影响自身或他人课堂利用率和在校获得利益的行为。

目前,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已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研究和探讨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首先将为高校教师理顺课堂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帮助,进而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其次将为督促高等教育部门,针对问题,灵活应变,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最后将对大学教育的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在哈尔滨商业大学范围内发放《大学生课堂行为问卷》,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23份,调查对象涵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学年的学生,具有代表性。

其中男生占45.5%,女生占54.5%; 独生子女占44.2%,其余55.8%为非独生子女; 家庭经济水平贫困的占37.0%,富裕的占3.2%,其余59.7% 为中等水平; 在班级中担任干部的占40.9%,其余59.1%在班级中不任职; 来自城镇的学生占49.4%,来自农村的学生占50.6%。

一、调查结果分析1.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普遍存在课堂问题行为( 问卷得分为19 分者为没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高于19 分者均为存在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本调查最低分是25分) 。

2.程度以轻度( 分数在20—41 分之间者) 为主,占38.3% 。

有重度课堂问题行为( 分数在53—95 分之间者)的学生只占22.1%。

3.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体表现如下: 回答上课时间曾摆弄过手机,如发短信,接听电话,玩手机游戏的占95.5%; 课堂上曾受其他同学影响,被其他同学干扰的占90.9%; 上课时间曾经有睡觉现象的占94.8%; 曾在非外语类课堂上学习外语,如背单词,做四、六级习题的占90.9%; 上课时曾经因为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无法专心上课的占91.6%; 课堂上曾看过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的占96.4% ; 曾在上课时跟周围同学聊一些与课堂无关事情的占94.2%; 曾有迟到、早退现象发生的占9 6.8%; 曾在上课时间发呆、神游,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的占9 2.2%; 上课时间思想开过小差,想一些与课堂无关事情的占94.8%; 曾在上课时心事重重,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占9 0.9%; 回答上课时间曾感到焦虑的占84.4%; 上课时间有害怕老师提问现象的学生占91.6%; 曾有过讨厌上大学情绪的占74.7%;发生过无故逃课现象的学生占8 5.7%; 曾与老师对抗,产生正面的、直接的冲突的学生占41.6%; 曾经在课堂上做另外科目作业的占85.7%; 上课时曾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占83.1% ;上课时曾随意乱串座位的占61.7% 。

综合以上现象,进一步通过Spss13.0 统计软件总结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显性有意型( 能够被观察到、由学生故意做出的行为) 、显性无意型( 能够被观察到、而是学生无意做出的行为) 和隐性课堂问题行为( 很难由肉眼观察到的心理性问题行为) 。

二、原因分析( 一) 教师教学态度差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反馈信息得知: 在学生们接触过的老师当中,有78.6%的教师曾有过在授课时声音低沉,讲课无生气的现象发生; 有72.1% 的教师曾在课堂上发牢骚,讲课无主题; 有49.4% 的教师曾有过在上课时对学生态度冷淡,对学生的回答漫不经心的现象发生; 有57.1% 的教师曾有过备课不充分,讲解中经常出现错误的现象发生; 有78.6%的教师曾出现讲课时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现象; 有68.2%的教师曾出现过不管课堂秩序怎样,都不管不问的现象; 有57.8%的教师曾有过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与课程无关事情的现象发生。

( 二) 教师教学风格存在问题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生认为有过缺乏与学生互动,只是演“独角戏”现象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4.8%; 课堂上出现教学方法单调、陈旧、缺乏教学艺术现象的教师占91.6% ; 讲课很枯燥的占91.5% ; 曾出现讲课条理不清,使学生越听越糊涂现象的教师占73.4%; 出现过讲课缺乏吸引力现象的教师占88.3%。

( 三) 学校的学习风气差有4.5%的学生认为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学风非常差;有29.9% 的学生认为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学风差; 还有35.1% 的学生对于商大的学风如何不能确定,做不出任何判断,其实这也从另外侧面反映出哈尔滨商业大学学习风气不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 四) 班级学习气氛差有3.9%的学生认为自己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差; 有33.8% 的学生认为自己班级的学习气氛差; 还有24.7% 的学生不能确定自己班级的学习气氛如何,同样,这也反映出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生对待自己班级缺乏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五) 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反映在课堂上曾有精神不振现象的占89.6%; 很怕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的占83.1%; 曾在课堂上走神,想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的占88.3%; 曾被恋爱、人际关系等问题所困扰的占98.1%。

三、解决办法( 一) 建立和完善教师“挂牌”授课制度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来讲,在正式上课之初开展学生“试听”工作,由学生选出适合自己,本人喜欢的教师,这样会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降到最少化,并且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起到更新和改善的作用。

( 二) 完善专家、督导评课制度由学校教学和授课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专家组和督导团,对每位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态教法的不足。

( 三) 完善教研室自评制度由于教研室成员具有同质性,他们对本专业知识掌握深刻,由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以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质量。

( 四) 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教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班主任更应当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更深远的群体。

除了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哈尔滨商业大学更应该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力争做到每个班级设一名班主任,由本专业老师担当,扮演引导班级学生有目标学习,有原则作人的角色。

( 五)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建设之中。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如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成立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等等。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如引导学生主导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

4.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5.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6.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

7.开设心理咨询热线。

8.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由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咨询。

( 六) 加强学风、班风建设1.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来促进学风建设。

2.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从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来建设优良学风。

3.从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来加强学风建设。

4.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来加强学风建设。

5.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建设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

6.支持各学院结合学院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树立各自的典范,建立具有学院特色的学风建设模式。

7.大力加强考试管理和考风建设,端正考风考纪。

8.进一步做好学生经济资助工作,完善学风激励机制。

9.建立学风建设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学风建设责任。

10.制定学风建设评估方案,建立健全学风监督评价体系。

11.营造浓厚的考研风气,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生的考研比例。

本文针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对策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有其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正经历着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过程,这一发展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活将是大学生逐渐走向独立的重要历程。

大学期间,每一个学生都将面临着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如专业知识的储备,智力储能的开发,个性品质的优化,思想道德的修养,就职择业的准备,交友恋爱等等。

而这些人生课题的完成,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完善,加上周围环境变化难以适应,遇到个人与社会关系等复杂的问题时,常常出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造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不适感,焦虑感,压抑感等不良心理反应。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教学目的是相违背的,严重影响学生在校获得的利益。

诸多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的极大关注。

他们就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多角度的大量而有意义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就。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七个:教师教学态度因素、教师教学风格因素、学生学习动机因素、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同辈群体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

哈尔滨商业大学课堂问题行为现象存在,通过分析原因也有其特殊性,在有针对性的重视和改善后,相信哈尔滨商业大学乃至其他高校的课堂问题行为会有所减少甚至完全消除。

参考文献[1]孙影娟,李志楠.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综述[J].世纪桥,2010,( 21) .[2]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世纪桥,2009,( 7) .[3]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教书育人,2005,( 10) .[4]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问卷的编制[J].世纪桥,2010,( 23) .[5]李艳兰.大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 02) .[6]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 04) .[7]周艳芳.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商情( 科学教育家) ,2007.( 11) .[8]张世泰等.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2004,( 02) .[9]金怡,姚本先.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7,( 01) .[10]方自云.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谈自控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09) .[责任编辑: 李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