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 i=m i/c i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2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标准。

27、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

2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许多生物和生态概念和方法,预测和估计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果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改造过的系统,如农田和城市。

29、生物量:又称“现有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30、生物多样性:系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质、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31、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3、社会经济环境:以人(人体或人群)为中心,由人类创造的一切产品和副产品及其关系、状态和过程的总体。

34、目标人口:是指受拟建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那部分人口。

35、外部不经济性:是经济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36、机会成本:我们把其他使用方案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利用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

37、文物环境: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的名胜古迹区。

38、视觉影响评价:是指运用环境美学观点,依据不同功能区的美学标准,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景观变化,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进行预测影响分析与评价的过程。

39、文化环境: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关系,古文化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等,以及重要历史遗址、化石遗址等具有环境价值的文物,既是文物保护对象。

也是环境保护的对象。

即所谓的文化环境。

40、文物环境评价:是指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史迹文物改变的程度,文物周围环境的改变程度,以及对这些改变导致文物价值的变化进行评价。

三、问答题1、污染源的评价方法有几种?最常见的是哪些?答:等标污染负荷法、排毒系数法。

常用等标污染负荷评价方法使不同的污染物在同一尺度上加以比较。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包括的内容(要点)?答:[1] 建设项目概况;[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3]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4]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5]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6]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3、何谓工程分析?其有哪些主要作用?并应遵循哪些技术原则?答:(1)工程分析是建设项目影响环境因素分析的简称。

主要作用有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为环境管理和发展规划提供总量控制建议和科学依据。

(2)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体现政策性、具有针对性、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为项目选址和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4、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答:[1]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 知道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5、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内容是什么?答:(1)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2) 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3) 预测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4)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地表水或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

6、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答:(1) 准备阶段:研究相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编制评价大纲;(2) 正式工作阶段:进一步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地表水的环境影响;(3) 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地面水环境影响部分的编制,提出防治地表水污染的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7、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答:[1]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3]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

8、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答;[1]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2]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3]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9、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等级的划分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和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

划分条件: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受纳(纳污)水体(域)的规模、水环境质量要求。

10、建设项目调查范围的确定应遵循的原则?答: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决定;当下游附近有敏感区(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时,调查范围应考虑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以满足预测敏感区所受影响的需要;河流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流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湖泊、水库以及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以排污口为中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11、环境影响识别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环境影响就是要找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组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2] 环境影响程度识别。

12、指数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答:环境现状评价中常采用能代表环境质量好坏的环境质量指数进行平价。

具体有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指数评价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等方法。

13、地表水环境预测点怎样确定?答:[1].已确定的敏感点[2].环境现状监测点,以利于进行对照;[3]水文条件和水质突变处的上下游水源地,重要水工建筑物及水文站附近:[4].在河流混合过程段选择几个代表性断面;[5].排污口下游可能出现超标的点位附近。

1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答: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

15、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答: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基础上,以法规标准为依据解释拟建项目、引起水环境变化的重大性,同时辨识敏感对象对污染物排放的反应;对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水污染防治于污水排放方案等提出意见;提出避免消除和减少水体影响的措施和对策建议最后提出评价结论。

16、大气污染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要求预测的内容?答[1].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概况。

[3].边界层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检测与评价。

[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评价结论和对策。

17、河流水质模型适用条件?答:a、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b、一维稳态模式的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c、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平直河流、断面形状规则的河流混合过程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连续稳定排放;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d、二维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的适用条件:弯曲河流、断面形状不规则河流的混合过程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连续稳定排放;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18、在选择大气预测方法程序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答:(1)污染源及污染物(2)模拟的时空范围及分辨率(3)模拟区的下垫面特征(4)对模式效能的要求19、影响大气预测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模式使用的排放源、气象和地形资料的误差[2].模式包括的所有计算公式和参数不合适引起的误差[3].用来检验模式的浓度实测资料的误差20、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及调查的主要方法?答: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流程、排放量、排放方式等,对于毒性较大物质还应估算其非正常排放量或事故排放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