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含例题)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含例题)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梳理1.质量:⑴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转换关系: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一个鸡蛋约50g⑶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地理位置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测量: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例1 一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为20kg,把这个物体搬到月球上,那它的质量为()A.大于20kgB.小于20kgC.等于20kgD.无法确定例2 在调节托盘天平时,游码置于零刻度线处,指针仍右偏,此时应将天平右端的螺母向边调。

例3 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张邮票的质量的正确做法是()A.把一张邮票直接放在天平上,移动游码来测量B.先测100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得一张邮票得质量。

C.将一张邮票与一物块一起称,再减去物块得质量D.只能使用精确度更高得天平来测量2.密度:⑴定义: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公式:mvρ=mvρ=m vρ=⑶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纯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纯水的质量为1.0×103kg。

⑷理解密度公式:mv ρ=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②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⑸同种物质的物体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⑹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⑺体积测量——量筒(量杯)①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使用方法:“看”: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单位:1mL=1cm3 1L=1dm3)“放”: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台上。

“读”:读数时,视线要和液体凹面的底部相平。

⑻测固体的密度:①原理:原理:ρ=m/v②方法: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b.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d.得出固体密度ρ=m/( V2-V1)⑼测液体密度:①原理:ρ=m/v②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⑽密度的应用:①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②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③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④判断空心实心:例1 相等体积的水银和水,哪个质量大?相等质量的水银和水,哪个体积大?(ρ水银>ρ水)例2 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球的体积实乙球体积的2倍,甲球质量是乙球质量的1/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比是()A.1:4B.1:1C.2:1D.4:1例3 冰的密度是0.9×103kg/m3,180g冰完全熔化成水时,下列关于它的质量和体积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减少了20g,体积减少了20cm3B.质量增加了20g,体积不变C.质量不变,体积减少20cm 3D.质量不变,体积增加20cm 3例4 体积是20cm 3的铝球,质量为27kg,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铝=2.7×103 kg/m 3)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梳理1.分子⑴ 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

⑵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中。

⑶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例1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2.电荷⑴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⑶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失去了电子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得到了多余的电子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1 现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带电小球,已知甲球带负电,且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则丙球( )A.一定带正电B.不可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3.更小的微粒⑴ 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

(电子带 电,原子核带 电)⑵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质子带 电,中子 电)。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 组成的。

4.宇宙⑴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⑵光在真空中进行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光年。

⑶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电子带负电,失电子带正电)第八章力知识梳理1.力⑴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⑶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⑷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体积、形状改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⑸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⑹力的测量:①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②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选”: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测”:测量时要使拉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⑻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例1用与水平地面成30°的150N的力向右上方拉地面上的物体,作出物体受到的拉力的示意图。

2.弹力⑴弹性形变:形变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叫弹性形变。

⑵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⑷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是:两物体必须相互接触,而且发生弹性形变。

⑸压力、推力、拉力都属于弹力,弹力广泛地存在生活中。

例1 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例2下列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的是()①手握瓶子的压力;②绳子对溜溜球的拉力;③磁体对大头针的吸引力;④课桌对书本的支持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重力:⑴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⑷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例1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受力情况是( )A.只受踢力B.只受重力C.既受踢力,也受重力D.不受踢力,也不受重力4.摩擦力:⑴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⑵ 分类:⑶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⑷ 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⑸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⑹ 滑动摩擦力:①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②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注意:与拉力大小以及接触面大小无关)5.应用:⑴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例1 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拉力为100N ,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N ;若拉力增大为200N ,则水平面给它的滑动摩擦力为 N 。

例2用手拿茶杯,手与杯子间的摩擦是 ;拖地时,拖把与地面间的摩擦是 。

例3 球鞋底部留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而自行车遇到紧急情况时紧急刹车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

例4 重为100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在20N 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

若水平推力增大到35N ,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N 。

例5 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 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 、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 所受的摩擦力为 N ;若将A 、B 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推力F2推A 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则推力F2= N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 (选填 “有关”或“无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