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存货
第三节 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
1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1、作法(特点):收发 凭证、总账与明细账平时 均按实际成本计价 2、适用范围:规模小、 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 不多的企业
实际成本法
存货的 日常核 算方法
计划成本法
1、作法(特点):收发 凭证、总账与明细账平时 均按计划成本计价
2、适用范围:存货品种 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24
先进先出法例1-(2)
材料名称:D商品
凭 证 号
D商品购销明细账
收 入 发 出 金额 数量 单 价 金额 单 价
金额单位:元
结 余 数量 150 单价 10 10 12 12 12 14 14 14 15 14 15 14 15 金额 1500 1500 1200 600 600 2800 2100 2100 1500 700 1500 700 1500
29
• 答案: • 加权平均单价= 1000*200+1050*50+980*70+1100*80
200+50+70+80
=1022.75(元) 5日发出存货成本=80*1022.75=81820(元) 25日发出存货成本=30*102275.75=30682.75(元)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200+50+70+80-80-13030)*1022.75=163640(元)
2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二、存货发出的核算 (一)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存货日常核算的企业,由于存 货入库时间、产地、价格、运输费用及生产耗费的 条件不同,造成同一种存货的每批成本往往不同, 这样就产生了在存货发生时应按什么单价记账的问 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企业应采用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 存货的实际成本。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 如果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应当按期结转其应负担 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低值易 耗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物等在领用后,应当采用一 次摊销或“五五”摊销等方法进行摊销。
数量 × 该次(批)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
• 最准确,但也最不现实。适用于体积较大、金额 较高、数量较少、容易辨认的存货如:珠宝、名 画、艺术品等。
10 10
• • • •
采用此法须具备的条件: (1)存货项目必须是可辨认的; (2)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 这种方法可使成本流转建立在实物流转的基础之上,计 价准确合理。 • 日常工作量大,保管手续繁琐。 • 主要适用于不能替代的存货,为某一项目专门购进或制 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如珠宝、名画等。
15
公式
• 个别计价法 •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 各批(次)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 货的实际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金额 • =期初结存成本+本期购入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 本或 = 结存数量×该批存货收进时的实际单位成本
16
3日购进30个, 单价1元
5日购进40个, 单价2元
7日耗用5个, 单价?元
11
〔例〕甲公司08年5月份D商品的收、发、存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
材料名称:D商品
收 日 期 摘要
期初 余额
数量(件)
D商品购销明细账
入
单位成本 (件)
金额单位:元
发
出 结存数量(件)
单位成本 数量(件) (件)
5月1日 5月5日 5月11日 5月16日 5月20日 5月23日
150(单价10元) 100 12 200 200 14 100 100 15 100 400 15 250 50 250 150 250 150 1600
50 100 100
100 50 100 50
10 14 15
14 15 14 15
500 1400 1500
1400 750 1400 750
27 30
• 从表中可知,甲公司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及期末结转存货成本如 下: •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100*10+100*12+200*14+50*10+50*15=4850元。 • 期末结存存货=150*10+100*12+200*14+100*15-4850=2150元。
17
第三节
(二)先进先出法
发出存货的计量
假设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即销售或耗用),并根 据这种假设的实物流转顺序对发出的存货和期末的 存货进行计价的方 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 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
成本。
18
3日购进30个, 单价1元
先购 进的
5日购进40个, 单价2元
后购 进的
7日耗用5个, 单价1元
耗用的 是先购 进的
19
• 2、先进先出法公式: • •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数量×先收进存货的单价 结存存货金额=结存数量× 后收进存货的单价 • 采用此法 可使库存存货成本最接近当前市场物价 水平,且有利于分散成本计算工作;但成本核算工作量 大。它适用于物价持续下跌且收发次数不多的存货。 •
20
3.先进先出法的优缺点
优点: 及时反映存货占用资金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通过存货计价方法 调整当期利润。 缺点: 核算较繁琐; 物价上涨时,高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 值;物价下跌时,低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 货价值。
21
4.先进先出法的应用 (1)先进先出法对利润的影响
物价上涨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
1、对企业损益的计算有直接影响 2、对资产负债表有关数额的计算有直接影响 3、对计算缴纳所得税的数额有一定的影响
5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 教材P79 • 一、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 •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 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 1、对企业损益的计算有直接影响 • 表现在:(1)期末存货计价(估价)如过低,当期的收 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 (2)期末存货计价(估价)如 过高,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3)期初存货 计价(估价)如过低,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 (4)期初存货计价(估价)如过高,当期的收益可能因 此而相应减少。
150 150 100 50 100 150
27
30
100
14
1400
400
-
5500
400
-
4800
2.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 (1)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加权平均单价 =
期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 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 + 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
期 初结存金额 + 本期增加金额 或 加权平均单价 = ———————————————— 期初结存数量 + 本期增加数量
利润的变化
物价下跌
22
(2)具体应用
由于物价上涨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往 往虚增企业的利润,所以
管理者的角度 出于个人利益考虑, 乐于采用此法。
企业发展的角度
利于筹资; 加重所得税负担,经 营风险增大。
23
由于物价下跌时,采用先进先出法 往往降低企业的利润,所以
符合谨慎性原则,消除了潜亏隐患,降 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数 量
略
期初结存 购进 100 12 1200 100 100 200 14 2800 100 100 15 1500 14 1400 10 12 1000 1200
150 100 50 50 200 50 100
11 16 20
发出 购进 发出
23
购进 发出 400 5500 本月合计 50 50 400 10 15 500 750 4850
12
1200
11
16
发出
购入 200 14 2800
200
20 23
27 30
发出 购入
发出 本期 合计 400 5500
100 100 15 1500
100 400 12.73 5092 150 1908
加权平均单价=(1500+5500)/(150+400)=12.73(元); 发出材料成本 = 400 X 12.73 = 5092(元); 期末结存成本 = 1500+5500 – 5092 = 1908 (元)。
假设: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一致。
7
•
个别计价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采用此法计算结果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但要求业务部门、财会部门、保管部门均按进货批次设 账、保管,工作量大。
它适用于整批进整批出,或整批进分批出,能分清进货 批次且进货次数不多的存货。 • 容易识别,存货数量品种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 如房产、飞机、船舶、字画、珠宝等。 • 1.个别计价法 公式: • 发出存货成本 = 发出数量×该批存货收进时的实际单位成本 结存存货金额 = 结存数量×该批存货收进时的实际单位成本
(2)无法随时掌握存货发出与结存的成本,不利 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3)一般适用于实地盘存制。
27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1-(3)
2008 5 1 5
材料名称:D商品
摘要 收入
D商品购销明细账
发出
金额单位:元
结 存
月 日
期初 余额 购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150
单价
10
金额
1500
100
13
材料名称:D商品
2008年 月 5 日 1 5
凭 证 号
个别计价法1-(1)
摘要
D商品购销明细账
收 入 发 出 金额 数量 单 价 金额 单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