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丰一号青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三野村主任钱后红青丰一号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青菜新品种,现已广泛地推广种植。
青丰一号叶片椭圆形,叶面平滑,叶色鲜浅绿,柄色白微带淡绿,束腰较好,菜头大,株高24.5厘米,开展度34.7厘米×33.9厘米,成株单株重达0.41公斤。
生长速度快,耐热耐湿,抗病毒病和霜霉病,叶柄肥厚,口感细嫩,纤维少,品质好。
4~11月均可播种,适宜作成株菜和小青菜栽培。
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如下。
一、秋季成株菜露地栽培1、播种育苗秋季是青菜的主要生产季节,一般进行育苗移栽,采收成株,长江流域一般9月播种,为延长供应期,可以分期分批播种定植。
苗床宜选择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保水保肥性较好,排水性好的沙质壤土。
前茬收获后要及时清洁田园,深耕晒垡,一般每亩施入粪肥2000公斤作基肥。
播种应掌握匀播和适当稀播。
密播易引起徒长,提早拔节,影响秧苗质量。
秋季气温适宜,每亩苗床播种量为0.5~1.0公斤,育苗系数(大田定植面积与苗床面积比值)可达8~10。
一般播种后2~3天即可出苗,苗期的水肥管理要根据土壤肥力、苗情及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并注意轻浇勤浇,保持土壤湿润,要注意苗期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尤其是蚜虫的防治工作。
秋季苗期一般为15~20天左右。
2、适度密植栽种前先深翻土地20~25厘米深,并进行充分的晒垡,定植前1周每亩施入粪肥3500公斤作基肥。
青丰一号适当密植不但可以增加单产,而且品质柔嫩,一般定植行株距为30厘米×20厘米,每亩种植10000株左右。
定植深度应根据气候、土质情况而定,早秋宜浅栽,以防烂心,寒露以后可栽深些,可防寒,土质疏松的可稍栽深些,而黏重土壤应该栽浅些。
3、田间管理青丰一号根系多分布在土壤表层6~15厘米范围内,根系分布浅,对肥水要求严格,多次追施速效氮肥是加速生长、保证优质丰产的重要条件。
定植时应在早晨或傍晚连续浇水2~4天,促进幼苗发根与活棵。
定植4天后到采收前10天,每亩应用速效氮肥10~20公斤,浓度从低到高每隔7~10天左右施1次肥。
一般干旱闷热天气,在早晨或傍晚配合浇水进行浇施,浓度低些;天气冷凉湿润可采用行间条施,浓度增大,施肥次数减少。
4、病虫害防治秋季青丰一号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夜蛾类等。
蚜虫可用10%一遍净或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菜青虫、小菜蛾、夜蛾类可在发生初期用50%抑太保2000倍液,或2.5%菜喜1000倍液喷雾,或48%乐斯本1000天气1500倍喷液,或5%锐劲特1500倍液喷雾。
青丰一号病害主要是病毒病、霜霉病等。
病毒病主要通过灭蚜来防治,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500倍液或72%克露700倍液喷雾。
除化学防治外,对病虫害的防治还应与以下栽培措施结合: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壮苗,实行轮作、深耕晒垡,做好田园清洁工作等。
5、适时采收当青丰一号外叶开始变淡发黄,内层叶片转向闭合生长,心叶伸长与外叶相平时,植株即已充分长大。
采收时间应根据当地消费习惯、市场价格等决定,因采收时间、栽培技术不同,青丰一号产量会有很大差别,一般成株亩产量4500公斤左右。
二、春夏作小青菜栽培1、春季大棚内保温栽培青丰一号大棚内作小青菜栽培,可从3月初开始播种,一般进行直播,选择冷尾暖头播种,保持棚内温度在8℃以上,防止出现起节苗,甚至抽薹开花,影响质量和产量。
2、夏季遮阳网防高温栽培夏季高温暴雨是7、8月份青菜高产稳产的主要威胁。
遮阳网具有防止强光照,防止高温热害,防暴雨冲击等作用,在阴雨天、日最高气温低于30℃时不宜再盖,否则不利菜苗健壮生长。
夏季青丰一号的栽培应选择地势较高、能排能灌的地块。
墒情不好时应当先浇底水后播种,一般进行直播。
夏季土壤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浇水施肥应当注意勤浇轻浇,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进行。
另外应当注意及时间苗,1~2片真叶时,苗距1.5~3.3厘米,3~4片真叶时,苗距5~6厘米。
用化学农药防止必须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3、夏季防虫网防虫栽培夏季采用防虫网覆盖可以有效防虫,对减轻病毒病,缓和暴雨和强风影响也有一定作用,在夏季及早秋高温季节的青丰一号生产中应用有明显的效果,能有效的减轻夏季青菜中的农药污染。
防虫网一般采用大、中棚进行覆盖,防虫网遮光不多,必须全期覆盖,并注意两边用土压紧,网上用网线压紧,不给害虫入侵的机会,才能有满意的防虫效果。
一般以22日银灰网覆盖效果较好。
防虫网覆盖前及早整地晒垡,清理田园和除虫,做好抗旱排涝等工作。
在播种前1周应覆盖完毕。
防虫网的透水透气性较差,往往造成内部湿度大,因此生产上要适当通风,降低湿度,雨后及时排水以及不能一次浇水太多或者漫灌。
农村养猪实用技术三野村支部书记丁加平养猪业是我市农村的一项主要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养殖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又是不断充实城乡人民菜篮子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在养猪业中推广良种、良料、良法,普及科学养猪知识,提高肉猪出栏率、瘦肉率、商品率和饲料利用率,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是当前和今后发展养猪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重点介绍农村养猪的一些实用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猪的品种选择猪的品种直接影响到养猪经济效益,在同等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品种不同,所获得的效益也不相同。
我市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引进国外的中约克﹑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等优良品种与本地品种母猪进行二元杂交,所产仔猪供育肥出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市场需求的是瘦肉率高﹑含脂量低的肉类食品,因此,为适应市场需求,我们现在又大力推广“(大×本)×长”内三元杂交组合和“(大×长)×杜”外三元杂交组合,所生产出的商品猪瘦肉率可达到60%左右,料肉比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仔猪杂种优势的强弱也受杂交亲本的纯度、血缘关系、地域远近等因素的影响,故养殖户在购买仔猪时一定要选择符合杂交猪特征、健康无病、生长正常的仔猪进行饲养。
二、科学引种1、科学地确定引进什么品种,要考虑到品种的适应性、经济价值、市场行情等。
2、科学地确定引种地点,要考虑到品种质量、运输成本、有无疫情等。
3、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引种。
4、所引的种猪一定要在起运前一个月打好各种防疫针。
5、选择技术过硬的驾驶员,运输工具性能要良好,途中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6、运输工具在装前卸后要认真消毒。
7、要办理好各种有关手续。
大批引种的单位和个人,引种前要报当地畜牧部门批准,起运前要办好运输检疫证明、运输工具消毒证明,购货发票、有关收据等,种猪还需要场里出具《合格证》并附上相应系谱。
8、起运前要认真检查所引品种的特征和健康性。
9、途中要注意保温(或降温),防止日晒雨淋,以免引起疾病,运输时间较长时,途中还要适当补料和饮水。
10、引种前要搞好栏圈消毒及饲料、药物的准备,种猪引回后要隔离观察一个月后,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与原存栏猪群接触。
11、种猪引回下车后可适当用一些解热镇痛、抗菌消炎和抗应急药物,头几天不能喂过多的精料,多喂清洁饮水和青料。
三、猪的饲料日粮良种还需良料良法才能产生高效益,所选择的优良仔猪要供给营养全面的日粮才能使其生长快、瘦肉率高。
一般满足猪营养需要的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若某种营养不足或缺乏,都会给猪的生长发育带来相应的影响,一般精料的日喂量,小猪控制在6%左右,中大猪控制在3-5%,拌湿生喂,先精后粗,少吃多餐,共给足够清洁饮水(冬天将饮水加温至25°左右)。
四、猪的饲养管理总的讲,搞好猪的饲养管理要推行“五改”,即改老式栏圈为新式栏圈,改“吊架子”为“一条龙”育肥,改熟食稀喂为生食干喂,改喂憨猪为适时出栏,改单一饲料为配(混)合饲料。
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猪饲养管理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养好母猪1、后备母猪的选择(1)窝选:看全窝的初生重、产仔数、生长发育情况、断奶重以及父、母、祖先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生产性能等。
(2)个体选择:在窝选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品种特征、个体较大、体格强壮、生长发育均称、皮肤紧奏、被毛光亮、背腰平直或略弓、腹部不下垂、四肢结实而高、不卧系、尾根稍长、不斜尻、乳头6对以上且发育良好、排列整齐均称、无间奶、健康活泼的猪作为后备母猪。
2、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在饲养方面要共给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能量物质适中,不能养的过肥或过瘦。
在管理上要合理分群,断奶后要驱虫健胃,加强运动,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性,栏圈要清洁卫生,通风向阳,冬暖夏凉。
3、配种母猪生后3-4月龄,体重30-50公斤就达到性成熟,培育品种需5-6月龄,体重60-80公斤。
但这时一般不配种,要达到体成熟时才能配种,一般地方品种6-8月龄,培育品种8-9月龄,体重80-110公斤。
母猪性成熟后,每隔21天左右要发情一次,在发情时表现为兴奋不安、鸣叫、翻圈、少食或不食,喜欢接近体格大的猪,特别爱接近公猪,并接受公猪或其它猪的爬跨,阴户红肿充血,从阴户流出透明粘稠的粘液,一般持续1-3天,有时可达5-7天。
适时配种时间是:鸣叫刚停止或接近停止,刚开始吃食,阴户红肿刚开始消退并变为暗红色,粘液牵线,用手按其背部不逃跑。
配种时要认真检查精液质量,一般一次输精10-20毫升,相隔6-8小时各输精一次。
输精前将输精器械煮沸消毒,甩干残留水分,待冷却后将精液吸入输精器内。
输精时先将输精管向斜上方(约45°角)缓慢地插入,再逐渐水平捻转插入,至手上感觉有破纸感觉时将精液缓慢注入,然后缓慢的抽出输精管。
若在冬天,要将精液隔水逐渐升温至36°才能输精。
4、养好怀孕母猪,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母猪配种21天后不再发情,被毛变得光亮,食欲增加,性情温顺,行动稳重,膘情好转,贪睡,阴户紧缩,尾巴自然下垂,腹围逐渐增大,就证明已经怀孕。
一般怀孕时间为114天,受精卵3-4天达到子宫角,开始是游离状态,随后逐渐均匀地分布于两个子宫角内,并逐渐形成胎盘,这一过程大约20-30天,平均22天,在形成胎盘前,由于胎儿没有保护物,故受外界不良影响的刺激容易死亡。
随着怀孕时间的增加,胎儿的生长速度加快,30天时每只重2克,80天时大约400克,80天以后的34天增重大约1000克左右,占总重的70%以上。
因此,对怀孕母猪可采取“抓两头带中间”或“步步高”的饲养方法,前者适应于经产母猪,由于前一窝泌乳,母猪体况较差,加之又怀孕,营养一时跟不上,后期胎儿需要大量营养,故要“抓两头”。
后者适应青年母猪,因为青年母猪自身发育没有完善,加之孕后胎儿需要的营养逐渐增加,故要采取“步步高”的方法。
怀孕母猪的管理方法:⑴栏圈平坦卫生,后期单圈饲养,严禁追赶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