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介绍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是黔西北的大门。
全市总面积3414.9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其中民族乡6个)、6个办事处:市西街道、市东街道、三板桥街道、流仓桥街道、大新桥街道、观音桥街道、鸭池镇、梨树镇、岔河镇、朱昌镇、田坝镇、长春堡镇、撒拉溪镇、杨家湾镇、放珠镇、青场镇、水箐镇、何官屯镇、对坡镇、大银镇、林口镇、生机镇、清水铺镇、亮岩镇、燕子口镇、八寨镇、田坝桥镇、海子街镇、小坝镇、层台镇、小吉场镇、普宜镇、龙场营镇、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野角乡、大河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田坎彝族乡。
聚居着汉、彝、苗、布依、白、满等22个民族,总人口127.53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迎宾路,邮编:551700。
代码:522401。
区号:0857。
拼音:Bijie Shi。
汉置平夷县。
唐置羁縻禄州。
宋为禄州羁縻。
元置毕节驿。
明建毕节卫。
清设毕节县。
1993年12月撤县设市。
2000年,毕节市辖6个街道、27个镇、2个乡、6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12823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市西街道86136 市东街道49174 三板桥街道12123 流沧桥街道18489 大新桥街道12617 观音桥街道7609 鸭池镇45187 梨树镇22688 岔河镇35160 朱昌镇34845 田坝镇17425 长春堡镇38859 撒拉溪镇43884 杨家湾镇34401 放珠镇22254 青场镇28112 水箐镇21462 何官屯镇32666 对坡镇24144 大银镇20259 林口镇28876 生机镇29172 清水铺镇28168 亮岩镇19473 燕子口镇36453 八寨镇24958 田坝桥镇15829 海子街镇56383 小坝镇32022 层台镇22174 小吉场镇43099 普宜镇21878 龙场营镇19800 千溪乡14958 阴底乡28818 野角乡18519 大河乡15786 团结乡18755 阿市乡19510 大屯乡14680 田坎乡114252003年,毕节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6个民族乡,595个村委会、16个社区居委会。
年末总人口128.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3.97万人。
地处乌蒙山地。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12.8℃,年降水量960毫米。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硫、铅、硅、大理石等。
产水稻、玉米、马铃薯、荞子、小麦、油菜籽、大豆、生漆、天麻、烟草、大蒜、茶叶、魔芋、药材等。
工业以烟草、卷烟生产为支柱,以轻纺工业为重点。
名胜有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贵州抗日救国军旧址,大屯土司庄园等。
市境青场区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
毕节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的特点。
年均降雨量为954毫米,日照率约31%,无霜期250天左右。
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溪流纵横。
市区群山环抱,一水中流,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山城显得秀美多姿。
毕节市资源丰富。
地下资源主要有硫、铁、煤、锌、铜、硅铁、草炭、粘土、重晶石、大理石、高岭土、石炭岩、玄武石、石棉等20余种矿藏。
地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除主产玉米、大豆、小麦、稻谷、马铃薯等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油菜、柑桔、花生、茶叶、大蒜、魔芋和名扬中外的中药材天麻、杜仲、半夏,农作物资源有73个种类455个品种。
有独具高寒山多特色的猪、牛、马、羊等产品:沔鱼河四腮鱼属全国珍稀鱼种;有森林植物700余种,林地面积99.7万亩,草地面积73.8万亩。
河流总长695公里,水能蕴藏量20.83万千瓦,可开发量11.56万千瓦。
后备资源(荒山、荒地、荒滩、荒水)面积为105.58万亩,宜园土地面积16.46万亩,宜林土地面积67.94万亩,宜牧土地面积21.17万亩,劳动力资源为60万人,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
风景名胜颇多,市境内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共31处。
有著名的倒天河风景旅游区、小河风景旅游区、沔鱼河自然风景区、"灵峰仙境"、七星关古遗址、大屯土司庄园等著名景区。
毕节市交通方便,市场繁荣,邮电通讯发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很快,工业正在崛起,轻纺、制革、食品、卷烟、煤炭、冶炼、建材、化工、机械、电力、医药等事业兴旺,一大批名优特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向全国和世界。
毕节市是黔西北一块美丽富饶的宝地,开发潜力较大。
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地区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毕节市成了试验中心。
2002年,毕节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市之一。
市政府在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灵活政策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的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有了改善,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区域划分辖1个县级市、6个县、1个自治县。
毕节市面积3412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700。
市人民政府驻迎宾路。
大方县面积3502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600。
县人民政府驻大方镇。
黔西县面积2554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5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金沙县面积2528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8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织金县面积2867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21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纳雍县面积2448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3300。
县人民政府驻雍熙镇。
赫章县面积3246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32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面积6296平方千米人口111万邮政编码553100。
县人民政府驻草海镇。
旅游观光毕节涌现出一批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著名景点:翠屏旭日、东壁朝霞、响水轰雷、丰落秋成、双峰脱颖、南山雨霁、龙潭夜月、灵峰仙境、南桥虹霓、那鲁洞天、天河乐园、五龙翡翠、陵园胜地、百花红迹、阳山松涛、北镇雄关。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川、滇、黔接壤地区商品集散地;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城市。
毕节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被誉为“天然喀斯特地貌博物馆”。
这里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清凉世界;这里有神奇秀丽的奇山、秀水、飞瀑、溶洞;这里是红军长征谱写壮丽史诗的革命老区;这里有淳朴浓郁的彝族、苗族风情。
旅游、避暑、休闲、度假,这里是最佳胜地。
毕节市区古存“老八景”:翠屏旭日、东壁朝霞、响水轰雷、丰落秋成、双峰脱颖、南山雨霁、龙潭夜月、灵峰仙境;今建“新八景”:南桥虹霓、那鲁洞天、天河乐园、五龙翡翠、陵园胜地、百花红迹、阳山松涛、北镇雄关。
市区天工大酒店、银鹤大酒店、腾龙凯越大酒店、洪山宾馆、洪南大酒店等,均为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停车为一体的四星级旅游涉外接待饭店、宾馆;杜鹃、华禹旅行社,贵州海外旅游总公司的毕节营业部和毕节市七星经营部,承接组织、招徕、接待海外及国内各种旅游性质的旅游团体、散客服务、票务服务及代订房、餐、车等业务。
境内旅游资源和周边风景名胜相融已形成下列旅游线路:红色旅游线:毕节——川滇黔干革命委员会旧址——贵州坑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陵园胜地——沔鱼河——“鸡鸣三省”会议旧址彝族风情旅游线:毕节——小河景区——溜耳河峡谷风光——大屯土司庄园——“大跃进”炼钢炉群——三官寨——大河口果园——百里杜鹃——奢香墓——贵阳苗族风情旅游线:1、毕节——朱昌花厂苗寨——燕子口大南山苗寨——毕节;2、毕节——阿市安然苗寨——大方八堡苗寨——贵阳生态旅游线:毕节——灵湖——拱拢坪森林公园——乌江上源溶洞漂流——七星关——韭菜坪石林——草海资源特点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有煤、硫、铁、硅、砂、粘土、草炭、大理石、高岭土、重晶石等。
其中,煤、硫、铁、锌探明储量分别达540000、29856、4042、1540万吨以上,硫磺已打入国际市场。
农副土特产品众多。
主要有烤烟、天麻、白蒜、大豆、芸豆、竹荪、柑桔、半夏、杜仲、五倍子、生漆、茶叶、党参、蚕茧等。
其中,烤烟叶厚、色黄、质优,年产30万担左右;白蒜、杜仲、五倍子等名贵药材等字闺中。
自然条件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正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
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毕节地区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
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
境内山清水秀,平畴谷幽,风光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风土人情毕节地区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使毕节地区风土人情多彩多样,民俗民风绚丽多姿。
古老独特的民族礼俗,构成毕节人热情,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传统风尚,别具情趣的彝族迎亲,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兰”,彝,苗丧葬习俗,布衣婚俗等独具一格。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苗族跳花节”“布衣族的六月六节”等, 今年十月,西南五省区彝学研究年会即将在金沙县举行。
五彩缤纷的民族歌舞,以汉,彝,苗,回,布依,白,仡佬等7个民族歌舞为一体的<<乌蒙欢歌>>享誉国内外,先后出访北欧,加拿大等国,并多次荣获全国全省民族歌舞大赛一等奖,成为北京中华民族园,云南民族文化村等旅游景区的主要歌舞之一。
苗族"滚山珠"先后出访北欧等国并在国际,全国,省大奖赛上一举夺魁。
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在云南省楚雄州中国国际彝族服饰展览中名列前茅,在贵州省首届少数民族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并应邀出席1998年省委召开的"元旦"迎新座谈会助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