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按照高危药品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危药品标识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A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字;B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
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措施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应有专柜或专区贮存,药品贮存处贴有“A级高危药品标示”专用标示,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储存情况和使用情况并做记录。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应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或用明显标识,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领药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贮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
A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重点管理和监护。

共14类,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共38种)
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2、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3、高渗糖,20%或以上
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
5、硫酸镁注射液
6、浓氯化钾注射液
7、100ml 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8、硝普钠注射液
9、吸入或静脉麻醉药
10、静脉用强心药,影响心肌收缩力药(如地高辛、米力农)
11、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
12、浓氯化钠注射液
13、凝血酶冻干粉
B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 级低。

共14类,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共13种)
1、抗血栓药,抗凝剂
2、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3、放射性静脉用造影剂
4、静脉用异丙嗪
5、注射用化疗药

6、静脉用催产素
7、小儿口服中度镇静药

C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 级低。

共有8类,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共19种)
1、口服降糖药
2、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用途)无
3、脂质体药物

4、肌肉松弛剂
5、口服化疗药

6、腹膜和血液透析液

7、中药注射剂
高危药品检查表
病区药品基数检查
病区: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