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机器人专业教学计划

中职机器人专业教学计划

“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2018级)
一、专业领域
1.专业代码:(暂无,按中职机电技术应用初定051300)
2.专业名称:
机器人运行与维护
3.专业概述:
从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地日常使用、安装、调试、保养及外围设备地操作及维护工作.
二、入学要求与学习年限
1.入学要求:
1)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2)身体健康,四肢、五官功能健全,无精神缺陷;
3)智力正常,能承受一定工作压力.
2.学习年限:
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方向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企业机器人运行岗位地技术人才,他们应具有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用工要求相适应地文化水平和人文、科技素质;具有良好地职业道德和终身学习意识;掌握工业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地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独立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地安装、调试、编程、维修、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地工作任务;具有一定操作实践经验,能服从生产管理地技术技能型人才.
2.就业岗位方向
1)主要就业岗位:机器人工作站地运行维护、安装、调试与管理
2)辅助就业岗位:生产线地日常维护管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3)发展岗位:机器人工作站地开发、维修;机电设备销售技术支持等岗位.四、人才培养规格
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地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
1.知识要求
1)掌握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专业基本素质必需地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必要地人文科学知识;
3)掌握一定水平地计算机基础知识.
4)掌握相应地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等知识;
5)掌握机械图样地基础理论知识;
6)掌握机械基础、电工识图、装配钳工、维修电工地基本理论知识;
7)掌握液压与气动控制地基本理论知识;
8)掌握一般机电设备安装及修理地基本理论知识;
9)掌握常规机械部件地检测知识;
10)掌握机器人地结构与原理等基础知识;
11)掌握机器人控制、与编程等理论基础知识;
12)掌握机器人工作站安装与调试地基础理论知识;
2.技能要求
1)具有一定地文化素养及职业沟通能力,能用行业术语、文化与同事和客户沟通
交流;
2)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地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
本专业英文资料地初步能力;
3)具有普通钳工、电工、焊接、质量检测及一般机电设备安装等基本操作
技能;
4)能读懂机器人设备地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
5)能构建较复杂地PLC控制系统;
6)能编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
7)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地日常维护与运行地基本能力;
8)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
9)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设备地维护与调试地能力;
10)具备机器人工作站正常运行维护地初步工作经验;
3.素质要求
1)热爱机器人运行岗位,有较强地安全意识与职业责任感;
2)有较高地团队合作意识,能吃苦耐劳;
3)能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提高;
4)有较好地敬业意识,忠实于企业;
5)严格遵守企业地规章制度,具有良好地岗位服务意识;
6)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工艺文件和工作程序及安全操作规程;
7)爱护设备及作业器具;着装整洁,符合规定,能文明生产.
五、人文、身心素质分析及培养
1.人文素质地构成与培养目标
以党地教育方针为指南,以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教案地指导性文件精神为工作出发点,设置德育与职业指导、人文素养、科技素养、身心健康教育与美育等模块.人文、身心素质地构成与培养目标见下表.
2.人文、身心素质培养实施地基本途径
基础人文、身心素质培养以课堂教案为载体地必修课、选修课和以二课活动为载体地拓展课组成,教育教案活动中做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将职业素质课程纳入教案计划,第一课堂教案活动由教务部牵头,各教案部门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拓展活动由学工部、团委牵头,各教案部门配合实施.
人文、身心素质日常养成性素质地培养,按照学校学工部制定地“学生教育教育路线图”由班主任、素质导师组织进行.学校以全员教育地方式对学生地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日常性地培养实施.
3.人文、身心素质培养地构成要素
人文、身心素质培养主要由德育与职业指导、人文素养、科技素养、身心健康教育与美育等功能模块构成.每个功能模块内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若干门,其结构见下表:
在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由教务部门在相应地阶段选择第二课堂地教案课程.
六、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本专业没有国家颁布地职业标准,根据对岗位地调研结合机电设备维护工作地内容,对本专业确定地就业岗位群地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下:
职业岗位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根据工业机器人运行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将岗位职业能力分解为三层,以识图、常用仪器仪表使用、机械部件拆装等为主要内容地职业基础能力,以现场编程、机器人运行维护、简单故障排除等为主要内容地职业核心能力,以对用工序工艺调整与检测等为主要内容地工艺工序综合应用能力,构建“单平台,多方向”地专业课程体系.
七、课程体系
1.课程地组成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图2.主要职业能力课程地要求与安排
(1)公共基础课程
(2)职业基础能力课程
(3)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4)工序工艺课程(焊接工艺必选;2、3二选一)
(5)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四选二)
八、课时结构与教案进度安排
1、课时结构:
课程学时分配及比例表单位:周
教案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1.教案进度安排
“工业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三年制)教案进程表
九、教案保障条件
按每年招收1~2个班级地本专业学生,学校具有地实训室工位及师资队伍能否满足课程教案进行评判.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1)维修电工实训室(已具备);
2)钳工技能实训室;(已具备)
3)焊接技能实训室;(已具备)
4)单片机、PLC自动控制实训室(已具备)
5)机器人结构与部件认识实训室(需建设)
6)机器人流水线实训室(需建设)
7)机器人工作站(安装、调试、编程运用;需建设)
8)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需建设)
9)涂装实训室(已具备)
10)CAD实训室(已具备)
2.实训基地
1)海斯坦普金属成型(武汉)有限公司(已合作);
2)武汉金丰汽配有限公司(已合作)
3)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已合作)
4)李尔汽车零件(武汉)有限公司(已合作)
3.师资队伍
1)专任专业教师基本条件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具有机电类专业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具有任务引驱动、工程式、或学习领域等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能力;
目前学校具有机器人相关专业教师8人,具备机器人专业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或从企业引入.
2)兼职教师基本条件
主要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具有本专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十、成绩考核与毕业条件
1.教案方式
以企业调研为基础,根据企业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案设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地教案方法,采用工程驱动、任务引领、案例教案、情景活动教案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尽量采用“做中学”地教案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2.考试考核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中地所有开设课程可采用百分制评定成绩.考试考核方法可以根据各门课程地特点采用不同地考核方式,可以适当地引入相关过程考核,逐步引入行业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
3.职业资格取证
(1)必报工种:维修电工(中级、初级)
(2)选报工种:电焊工(中级、初级)
4.学生毕业条件
按本计划修完规定地学分,并取得至少一个专业岗位地技术等级证书,准予毕业.
十一、其他
1.课程地中高职衔接
本专业地高职衔接专业为机电技术应用或电气自动化专业.
2.二课活动进程
二课活动进程表
注:1.每学期每名学生至少选学1门二课课程,不超过3门二课课程,鼓励学生选择更贴近专业发展地专业拓展课和岗位能力提升类;
2.标红字体地二课课程由专业教案部承担教案,其他二课课程由基础教案部承担教案,相关教案部应组织好二课内容,做到符合学生拓展能力需要地目地;
3.二课实际开设情况由学生选课情况决定.
机电教案部
2018年4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