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人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周世选(2014-05-13 20:01:09)转载▼周世选(1531年-1606年),字文贤,号卫阳,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大坛村人。
约明神宗万历三年前后在世。
幼年家贫,靠苦读成才。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出高拱之门,以不受指嗾被斥。
初于刑部实习,后任常州府推官,有案亲自裁决,明断之誉闻于朝廷。
后任南京兵部尚书。
周亲临海上巡防,并指挥常州郡传檄拒敌,大破入侵日本倭寇。
后仍倭患不息,周一面谨防,一面上疏朝廷,条陈御敌建议。
其弟子为其作传称:“东南半壁,终恃公以无恐”。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高士廉(2014-05-13 19:58:49)转载▼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汉族,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唐代开国功臣,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其妹为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妻,生一子一女,子为长孙无忌,女为长孙氏。
妹夫长孙晟病故后,高士廉将妹、外甥全接到自已家中抚养,恩情甚厚。
高士廉看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能出众,便将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了他,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高士廉,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
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致主动将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
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时才得以回归。
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在贞观年间,任侍中、安州都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申国公。
主持编撰《氏族志》。
生平高俭,字士廉,渤海蓨人。
其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
其父高励,北齐乐安王,也曾任左仆射。
北齐之后入周,不知何故竟没被周武帝与齐后主高纬一起杀掉。
隋朝取代北周后还任过隋朝的洮州等四州刺史。
史载,高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与大文豪薛道衡等人结为忘年之交,为一时才俊。
电视剧《贞观之治》中的高士廉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的妹妹嫁给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长孙无忌和一个女儿。
长孙晟死后,高士廉把妹妹接回自己家中,并非常厚待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
当时他发现年轻的贵族子弟李世民异于常人,就把外甥女嫁给他,这位长孙氏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
隋炀帝时,由于和高士廉逃亡到高丽的兵部尚书斛斯政关系密切,隋廷把他流放至交趾。
萧铣称帝时,交趾太守丘和附梁,高士廉也随之降梁。
萧铣被唐朝平灭后,高祖李渊因亲戚关系,命高士廉巡按岭南诸州。
后来他升迁为雍州治中,而当时他的外甥女婿李世民为雍州牧。
"玄武门之变",高士廉与外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他自己还亲率吏卒从监牢里释放囚犯,授以兵甲,组成临时的部队驰援李世民。
贞观元年,提升为侍中。
贞观十二年,以其佐命之功授申国公,拜尚书右仆射。
高士廉为人谨慎缜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概焚毁,不使左右知晓。
贞观二十一年病死,时年七十二。
当时太宗刚刚饮服"药石"(类似"五石散"的东西,当时认为既"壮阳"又"保健",实际上是毒性很大的东西。
多位贵族、皇帝因之而死),闻讯马上整装要亲临看视。
高士廉的外甥长孙无忌急忙策马跪伏于半路迎接,痛哭陈说高士廉临终前切言皇上不要亲临,加之"饵石临丧"是医家大忌,劝了半天才把药性正发作的太宗皇帝劝回宫去。
赠司徒,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亲族子嗣高士廉一家三代仆射(宰相),子为尚书、驸马,外甥为太尉,外甥女为皇后,一时无两。
想想北齐皇族中他那些年不过四十就暴死的高家堂叔、堂兄弟们,高士廉一支可谓是下场最好的。
即使日后长孙无忌被诛,其子高履行也仅仅受牵连贬官而已。
简单传记《徐浩古迹记》、《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名俭,以字显,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隋仁寿(六〇一至六〇四)中举文才甲科,补治礼郎。
入唐,历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知政事。
谥文献。
工书,太宗大购图书,宝于内库,贞观十三年(六三九)装处排署,有士廉跋尾。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孔颖达(2014-05-13 19:20:16)转载▼孔颖达(574—648)——盛世鸿儒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
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
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
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
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的分离,而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
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
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
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
在中国历史上,继承汉学风格,完成解决儒学内部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之争,巩固儒学壁垒这一统一工程的巨匠,便是唐初大儒——孔颖达。
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
《旧唐书》《新唐书》俱有传。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4)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仕宦之家。
曾祖孔灵龟,官拜北魏国子博士;祖父名硕,为北魏南台治书侍御史。
他为官正直,头戴饰懈豸(神羊)的法官帽子,威重严明,“权豪为之屏踪”,“风俗以之肃清”。
父孔安,北齐青州法曹参军,执法公平,志在宽简。
这确实是一个有地位、有名声的富贵之家。
但与南北朝的膏粱世胄不学无术异趣,孔颖达并无半点纨绔子弟的习气,也不希冀凭藉父辈的门前步入官场。
孔颖达的幼年时代正是南北朝对峙时期。
他出生于北周时期,政教清明,局势稳定。
一些较开明和有远见的士大夫,在魏晋以来门资恩荫的惊梦之余,开始重视教育。
如当时自南朝进入北朝的名士名宦颜之推,即告诫子孙:“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仕宦之族,缙绅之家,相率督课子孙,教以儒业。
于是,在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度里,居然儒雅重文之风,不让衣冠文物荟萃的江南王朝。
孔颖达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又赶上这样一个重教育兴文化的时代,可谓兼得天时与地利。
他聪明颖悟,自幼便耳濡目染以礼乐为特征的儒家文化。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高洋(齐文宣帝) (2014-05-13 15:24:09)转载▼齐文宣帝高洋(529~559) 北齐第一个皇帝。
在位十年。
字子进。
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东)人。
高欢次子。
东魏武定七年(549),大将军高洋兄澄谋取代东魏,未及实现而死。
高洋继掌朝政。
次年,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
同年五月,禅代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
高洋统治时期,北齐与北周关系比较平稳,因而得以集中兵力、财力向北方和南方扩张。
天保三年(552)以后连年出塞,伐库莫奚,俘获甚众。
四年大败契丹,虏获十余万口,杂畜数百万头。
又支持柔然攻突厥。
五年击败山胡。
五至六年连续大败柔然,筑长城自幽州至恒州九百余里。
大量人口、牲畜的虏获有助于北齐国力的增强。
南朝梁正当侯景之乱后,国势骤衰。
三年,北齐兵锋南抵长江。
六年,送降将、梁宗室萧渊明入建康即帝位,渊明后为陈霸先所废。
齐军渡长江,占领石头城,为陈霸先击退。
七年,齐军又南下,一度至建康附近。
北齐疆土扩展至淮南,终与陈朝以江为界。
高洋初即帝位时,比较谨慎,以法驭下,虽勋贵外戚也不宽容,政治清明,人得尽力。
军国大政多独自决断,每临战阵身当矢石,所向有功。
几年以后,开始以功业自傲,荒淫酗酒,肆为暴虐。
以鲜卑族自居,太子殷好学,便嫌他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想要废掉。
汉族士大夫杜弼以为治国当用汉人,称鲜卑为“车马客”,高洋认为讥讽自己,不久,便杀之。
北齐一代出现对魏孝文帝以来汉化政策的反动,鲜卑化占优势,与高洋很有关系。
但他虽昏虐而尚能任用汉人士族,如杨□为宰辅,“维持匡救,实有赖焉”。
所以时有“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说法,北齐政权得以苟延下去。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杨寿山(2014-05-13 15:23:24)转载▼杨寿山为河北省冀县杨家寨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创建全聚德。
杨在十多岁时进京谋生,在前门大街摆鸭子摊,后买下一家名为“得聚全”的杂货铺,并改为“全聚德”烤鸭挂炉铺,因杨寿山字全仁,取“以全聚德,财源茂盛”之意。
后经翻修,扩大到两层二十多个单间,可以同时容纳200多人进餐,并改名为“全聚德烤鸭店”。
该店以烤鸭为主,鸭杂为辅,由于风味独特,很快誉满京城,并发展到现在。
1999年1月16日,《北京晚报》载,“全聚德”荣获我国第一个服务商标中的中国驰名商标。
全聚德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晚清衰亡、民国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全民族抗战、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个重大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全聚德进行了公私合营,新设了分号,扩建了老店,为百年老字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魏知古(2014-05-13 15:22:51)转载▼魏知古,深州人。
性方直,有才名,弱冠举进士。
长安中,历凤阁舍人。
神龙初,擢吏部侍郎。
睿宗即位,以藩邸故吏,召拜黄门侍郎,迁散骑常侍,同平章事。
开元初,改紫微令,终工部尚书。
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皆为闻人。
宋璟尝称曰:“叔向古之遗直,子产古之遗爱,能兼之者,其在魏公。
”集七卷,今存诗五首。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盖文达(2014-05-13 15:21:47)转载▼盖文达,冀州信都人,唐代大儒。
师从刘焯。
与盖文懿兄弟皆名儒,人称二盖。
文达博览群书,尤精于三家《春秋》,入唐后由文学殿学士升谏议大夫,拜崇贤学士。
刺史窦抗曾召集诸生,跟他进行辩论。
当时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等人均在现场。
文达对答如流,窦抗觉得好奇,问他是跟作学问的。
刘焯说这个人的学问,出于自然,并无门户之见。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选妃,盖文达选了一名美女武媚娘入宫,改名叫武照。
王任重(1917-1992)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曾给予光荣称号:华北第一才子。
直隶(今河北)景县王瞳人。
1917年1月,王任重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冬,王任重在景县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始了他一生的革命生涯。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0景县县委委员。
1938年后,任冀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冀南五地委-,冀南区委组织部、宣传部部长。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周文乐(2014-05-13 15:19:52)转载▼周文乐(1923年-1985年),武强县周家窝村人。
共产党党员。
周文乐15岁时因生活所迫辍学,到东北学做木工。
民国36年(1947年)10月参加人民解放军。
在部队历任战士、给养员、连长等职,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1955年,部队安排其转业北京工作,但他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毅然要求复员回原籍务农。
回村不久,即担任本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