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最赚钱的十大职业

中国最赚钱的十大职业

中国最赚钱的十大职业且听业内人士现身说法:中国最赚钱的十大职业在记者采访的人物中,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很赚钱,更谈不上“最赚钱”了。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个职业,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有人赚得钵满盆满,也有人输得衣袋空空。

无论从事哪个职业,只有努力去做,才可能成功。

什么行业最赚钱?什么职业最赚钱?什么人最赚钱?这些问题让人兴趣浓厚,却一直缺少权威机构的说法。

《福布斯》认为,目前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是农业,其次是房地产和金融业。

而北京一家媒体对京、沪、穗、深四城市白领年薪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最赚钱十大职业分别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广告人、公关人、注册会计师、律师、建筑承包商、证券经纪人、特种养殖业主、整容医生或美容师、体育明星等。

这个说法确不确切?杭州的情况怎么样?我们无法探究全貌,但可以通过我们身边从事这个职业人物的现身说法,对这些职业有一些较深入的了解。

有趣的是,在记者采访的人物中,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最赚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一个职业,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有人赚得钵满盆满,也有人输得衣袋空空。

无论从事哪个职业,只有努力去做,才可能成功。

“最赚钱”之一:计算机软件开发商背景: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软件业也呈直线上升之势。

在我国,1995年个人计算机产值高达400亿元,其中软件约占25%,今年更是有增无减。

据资料显示,以我国目前的硬件配备来分析,PC机总量为200万台,那么软件市场总需求至少达100亿元以上。

而实际上,我国软件行业的产值只有4亿元左右。

在我国,目前约有软件设计人员198万,年薪收入在5万元以上。

人物:吕勤职业:浙江中大技术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电脑室主管年薪:3万左右以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这份资料的数据不是特别确切。

把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列为中国最赚钱的职业之一是根据国外的数据推算出来的,并且是建立在版权保护非常完善的基础上的。

IT业赚不赚钱?应该说前景非常好。

但目前我国的软件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的也大都是应用软件,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

目前整个IT行业偏重于市场销售,即能够立即产生利润的这一块,缺少技术含量。

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1991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IT业了,应该说在国内属于较早进入这一行业的人群。

那时候我的工资每个月只有500元。

做了十几年的IT行业,我觉得软件开发商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方面,盗版行为的存在对软件产品的推广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冲击,极大地损害了开发商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缺乏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以致产生开发周期过长,投入成本过高和后期维护量过大等后果,也限制了软件企业自身的发展。

IT从业人员收入如何是根据个人在软件项目中承担的责任不同而不同。

一般而言,杭州的软件开发人员分为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和项目负责人,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件开发人员是指前两者,他们的薪资集中在2000元/月至6000元/月不等,这和他们的付出相比,实在算不上“最赚钱”。

“最赚钱”之二:建筑承包商背景:据联合国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每年用于建造房屋的投资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2%,有的达到30%左右;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占当年形成固定资产总值的30%。

而我国这两个指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预测,我国房地产业要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至少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

可以预计,建筑承包商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将大有可为。

建筑承包商的收入是很可观的,其个人提成大约占整项工程投资的7%左右,高的甚至能达到10%,即承包项目造价1000万的工程承包商可挣70-100万元。

人物:金光炎职业:杭州振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年薪:不详,根据公司每年经营情况变化我是1980年就进入建筑行业了,那个时候的钱好赚,但是都属于集体的。

现在你说建筑行业赚不赚钱,当然是赚的。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业务量越来越多,说不赚钱也没人相信。

但与此同时,随着这个行业的制度越来越健全,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也就越来越小。

杭州的建筑行业从1993年开始就引入了招标和竞标的概念,竞争开始激烈起来。

特别是2000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实行“无标底招投标办法”,即实行最低价中标方式,杭州的建筑承包业的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

现在社会上对建筑承包商的认识有个误区,认为建筑承包商就是“包工头”。

事实上建筑承包商是个企业,而包工头是项目经理的俗称,真正赚钱的倒的确是“包工头”。

应该说,杭州的建筑行业做得好的项目的确有7%———10%的利润空间,但建筑承包有不可预见风险,一是指安全,二是指材料涨价。

这样看来,赚不赚钱还有个运气成分在了。

“最赚钱”之三:律师背景:律师的收入呈跳跃式上升。

一个哈佛大学毕业回国的律师,每年至少能赚到100万元左右。

北京的200多家律师事务所中,律师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者占90%以上。

据有关部门预算,到21世纪初,我国律师将达到30万到40万。

“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将是21世纪选择律师的一个标准。

人物:张杰职业:浙江满江红律师事务所律师(原苏州华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年薪:5~10万我是1995年从机关辞职从事律师这一行业的,刚入行的时候年薪只有2万左右,但已经是苏州工薪阶层里中等偏上的收入水平了。

以后随着经验的丰富,业务量的拓展,年薪也以每年1万左右的幅度增长。

后来和别人合伙办了律师事务所,收入反而没做律师的时候多了,因为成本增加了,相应地收入也下降了。

律师这个职业赚不赚钱真的是相对的,就全国而言,各省的情况不一样;就同一个城市而言,个人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这绝对是个优胜劣汰的职业,个人的业务水平差,养不活自己,也就退出了竞争的舞台。

严格地说,律师这个职业不应该用“赚”钱这个字眼,因为它不是靠资本运作来获取利润,而是靠提供服务来获取报酬。

它背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譬如宣传法律、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等。

“最赚钱”之四:证券经纪人背景:“要想富,先炒股”这句深圳人的口头禅,如今在全国数以千万计的股民中早已取得了共识,而与股票同样具有诱惑力的则是那些身穿红马甲,忙碌地穿梭于证券交易大厅的经纪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股市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序。

因此,证券经纪人的机遇也将越来越多,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人物:余雷职业:上海益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执业证券分析师年薪:4~5万把证券经纪人列为最赚钱职业是不确切的,应该是证券行业或者是经纪人行业。

严格地说,证券经纪人这个职业现在应该是没有的。

以我个人的理解,经纪人是要拿佣金的,资料里的红马甲、黄马甲,也就是原来的交易员,是被动接受指令的,没有主观能动性。

而且现在已经被电脑无形席位给取代了。

新的证券经纪人概念应该等同于保险经纪人,是帮别人管理资金的人群,现在的证券客户经理担当起了这个职能。

像我们做证券分析的,只能帮别人做指导咨询,拿一些文章稿酬、咨询费,不能拿佣金。

证券行业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赚钱的人多,亏钱的人也多。

中国证券业经过了暴利时代,已经慢慢走向成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像以前杭州只有几家证券营业部,现在已经发展到几十家了。

中国加入WTO,外资进入以后,证券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真正的证券经纪人也会慢慢出现。

赚钱不赚钱,要看自己的业务水平了。

“最赚钱”之五:注册会计师背景:1993年,仅靠6人筹资10万元创立的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在短短一年后,人员发展到30多人,年收入近400万元。

1996年底,该所已拥有职工100人,业务收入最高一个月达300多万元。

按照国务院规划,2010年,中国执业注册会计师将发展到30万名,从业人员将达到100万。

人物:罗华(化名)职业:中国注册会计师,某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年薪:5万左右我在1995年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统考,1998年正式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

应该说,像我这样35岁左右的一代人,是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主流人群。

注册会计师是依法承办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专业人士。

注册会计师审计所起的是一种鉴证作用。

我国从1980年开始恢复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当时叫“会计顾问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

我认为,我们这个行业并不算赚钱。

以杭州为例,目前约有五六十家事务所。

2000年,年营业收入在1500万元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仅有三家,绝大部分的事务所营业收入仅几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试想一下,就这点营业收入,其员工的年薪能高到哪里去?注册会计师是个非常辛苦的行业,以我们事务所为例,一般每天早上8:00开始工作,晚上常常要到10点以后才能下班,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因此,我们的“工资率”并不高。

打个比方,假如我的年薪是6万,一个普通企业职工的年薪是3万,但在这多出的3万元背后,我付出的是多少努力和汗水。

这就是“工资率”的差别。

“最赚钱”之六:广告人背景:21世纪中国广告创意大师,不是普普通通的高薪阶层。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广告业普通职员平均月收入约为2500元左右,而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地,收入超过了3000元,全国广告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

可以预计,21世纪的中国广告业将会真正形成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慧密集的一大产业,广告人的前景辉煌灿烂。

人物:周崇豪职业:杭州信德广告制作有限公司总监年薪:不详要我说,广告业不是个最赚钱的职业,而是个最辛苦的职业。

可能每个行业的人都会这么说。

我做广告快十年了,不算太长,但也不算太短。

深刻的感受就是:广告是个“食脑”的行业,年轻人进步很快,我已经觉得自己快跟不上了。

十年前的广告概念仅局限于产品布置、负责人讲话、商标设计等一些简单的东西,赚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这几年的广告界真的是翻天覆地,要好创意,好制作,才能生存。

现在的广告拼的不光是策划,更重要的是操作。

想得到很重要,做得到就更难。

广告业的知识水准较高,但前几年大家对“知识就是经济”这个概念不明确,只看到你拿出了这份平面设计、一个创意,没看到你的这些设计和创意后面学习、积累、付出的过程。

杭州的广告界从创意、平面设计来讲在全国都是一流的,但缺少外向的交流,譬如无法接触大的知名企业。

中国加入WTO,广告业就更灿烂了。

因为中国的广告业不缺乏顶尖人才,老外做得到的,我们照样做得到。

外资进入后当然会大量地用国内的人才,这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他们对产品的理解、对市场应变的敏感,以及自身的幽默感都会被我们学习吸收。

我认为到时候广告人的生存空间有两个,一个是纯创意的,我们完全可以和他们拼一拼;另一个就是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发挥我们低成本的优势。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广告人的薪水还是较低的,集中在年薪2~3万。

这也和广告业的人才结构有关系,顶尖人才和普通人才不缺,缺的是中间人才。

我个人认为,优秀的广告人才年薪再高也不算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