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重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重型肝炎的诊治
一、重型肝炎的定义及临床分型
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生AHF者称急性重型肝炎,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发生AHF者称慢性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又可根据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通常以肝性脑病为标志)缓急程度再分为暴发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前者指于发病的10天内发生急性肝衰竭,而后者指于发病后10天至2个月(8周) 内发生的急性肝衰竭。

二、重型肝炎的病原学
1,甲肝病毒(HAV) 单纯HAV引起重型肝炎较少见,约占10%,而多见于在原有HBV,HCV
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

2,乙肝病毒(HBV) HBV是引起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3,丙肝病毒(HCV) 能否引起急性重型肝炎尚有争论。

4,戊肝病毒(HEV) HEV感染引起重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孕妇患者。

5,庚肝病毒(HGV)和TTV HGV和TTV的致病性目前尚难定论,多数学者认为,HGV和TTV 是其它病毒性肝炎病程中一种“伴随感染”或是一个“旁观者”。

6,其他病毒感染 其他能引起重型肝炎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腺病毒(adenovirus)、人类细小病毒(human parvovirus, HP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HSV)、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等,这些病毒引起重型肝炎多见于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肿瘤化疗后。

7,混合感染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混合感染易引起重型肝炎,HDV/HBV的同时或重叠感染引起重型肝炎是典型例子。

在HBV和HCV慢性感染的基础上,均有可能合并HAV感染,且发生于后者的病情似更严重,也有HBV合并HIV感染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或中途停药者发生重症肝炎的报道。

迄今为至,尚有一些未知的病毒可引起重型肝炎。

四、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重型肝炎 又称暴发性肝炎,一般指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0天内发生肝衰竭。

其特点是起病急骤、发展迅速。

早期以精神神经症状最突出,如性格改变、嗜睡、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同时可有肝浊音界缩小,出血倾向加重,扑翼样震颤、踝阵挛、肝臭,肝功能生化指标显著异常,呈酶一疸分离。

凝血酶原活动度<40%。

2,亚急性重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后10天至8周内出现肝衰竭。

在急性肝炎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点即应考虑。

(1)极度乏力、精神萎靡。

(2)严重消化道症状(频繁恶心、呕吐)。

(3)高度腹胀,可有腹部胀气或大量腹水。

(4)黄疸迅速加深,数日内血清胆红素达170umol/L 以上。

(5)明显出血倾向如皮肤大片瘀斑、消化道出血等。

(6)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

⑺凝血酶原活动度<40%,酶-疸分离。

以上特点在各个病人可表现轻重不等,可不必同时都具备。

3,慢性重型肝炎 为重型肝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约占70~80%。

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活动性肝硬变的基础上病情恶化所致。

故临床表现必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变的特点。

有部分病例起病稍急、病史较短、酷似急性肝炎发展而来、实则原有肝炎隐匿发展,症状虽不明显,但具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体征、化验特点。

六、重型肝炎的诊断要点
1.既往肝炎病史。

2.发病初类似急性黄疸肝炎,但病情发展迅猛,发病10天内出现精神症状,Ⅱ度以上的肝性脑症。

3.出血倾向:皮肤、粘膜和穿剌部位出血点或淤斑、甚至胃肠道出血。

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40%
4.黄疸迅速加深。

5.肝浊音界缩小,肝臭、扑翼样震颤阳性。

七、治疗
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特效疗法,仍然以综合疗法为主。

其原则是:减少肝细胞坏死,促使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肝衰竭能否逆转,决定因素是残余肝细胞的数量多少。

如果肝细胞坏死殆尽,储备功能丧失,即无再生基础。

此时,任何药物均不能使肝衰竭的病程逆转,而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 内科治疗
1.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⑴ 促肝细胞生长素(promot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PHGF) 动物试验证明,其具有明显的促进肝细胞DNA的合成,改善枯否细胞功能,减少TNF产生,降低实验性肝衰竭动物死亡率的作用。

PHGF的剂量通常为100mg~200m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直至病人肝功能明显恢复。

⑶ 甘草素制剂 重型肝炎的发病理中存在着强烈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参与了肝细胞的炎症、坏死。

肾上腺皮质激素虽能抑制某些病理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但多年来的临床研究证
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弊多利少,而甘草甜素类药物如强力宁、甘利欣有类似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消炎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因而,对遏制病程的进展有好处。

⑸ 谷胱甘肽(GSH) 国内外学者证实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和肝内存在着过量的自由基、內毒素等有害物质,并激活枯否细胞和其他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IL-1、IL-6、TNF-α,从而导致肝细胞质膜功能紊乱而出现暴发性氧化代谢(氧化应激),产生大量的活性自由基,且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抗氧化系统,也有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血浆超氧歧化酶(SOD)、维生E、GSH含量下降,且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

针对上述的病理生理,有必要应用抗氧化剂治疗,国内应用还原型GSH制剂(TAD或古拉定)作为重型肝炎的综合疗法之一。

⑹ 门冬氨酸钾镁(包括潘南金):具有促进肝细胞代谢改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及维持电解质平衡之效,可每日20mg溶于10%葡萄糖液内静滴。

2.免疫调节治疗
在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中,存在着严重的免疫紊乱。

一方面,由于强烈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是肝细胞大量坏死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机体整个免疫系统功能障碍,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在病程中也易进一步遭受各种原体的感染,特别是一些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所致的难治性感染,增加的治疗的难度,而免疫调节治疗,尤其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来达到纠正免疫紊乱的目的。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常见有小牛胸腺肽用猪胸腺肽两种。

而人工合成的胸腺素α-1(Thymosin-α1, 商品名日达仙)在急性重型肝炎中应用有较好的疗效,用法为:1.6mg/d 皮下注射 10~20d为一疗程。

3,抗病毒治疗
可根据病情选择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

禁用干扰素。

5,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⑴ 肝性脑病
⑵ 上消化道出血
⑶ 肝肾综合征
⑷ 感染
⑸ 水电紊乱
⑹ 腹水
⑺ 胸水
6,支持疗法
在重型肝炎的综合治疗中,支持疗法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

由于急性重型肝炎较易发生脑水肿及水钠潴留,因此应限制入量,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500ml/d~2000ml/d,热量每天供给需1.2~1.6千卡,以保证肝细胞再生所需的能量。

为解决输液量与热卡供给之间的矛盾,建议使用含高渗糖的能量合剂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深静脉供给营养。

同时早期积极地应用白蛋白,新鲜血浆或冻干血浆,对改善病情均有积极意义,在合并有肝性脑病时,应用支链氨基酸有一定的促醒作用。

(二)人工肝支持治疗
由于重型肝炎患者大部分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肝功能衰竭,肝脏的生物合成、转化、解毒功能丧失,体内代谢产物累积,内环境严重紊乱,均不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仅仅靠内科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也是重型肝炎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而人工肝可望通过辅助肝作用,改善内环境,延长患者生命,为肝细胞再生赢得时间,同时新一代的人工肝还可促进肝细胞再生,人工肝的发展经历了物理型人工肝→中间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的三个阶段。

(三)肝移植
1,肝移植的时机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肝移植是救治重型肝炎的最好的方法,但成功与失败往往密切相伴,其风险也是最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