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QHSE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一、评审的主要依据(一)、分公司、机关部室Q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二)、公司
QHSE管理体系整体运行情况,主要包含下列9个方面: 1.HSE 目标、指标实现情况的报
告; 2.质量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3.监视和测量结果; 4.重大危险/环境因素(包括隐患)
辨识、评价和控制情况; 5.审核及不符合项整改情况(包括内审和外审); 6.法律、法规及
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报告; 7.管理体系运行资源适宜情况的报告; 8.产品质量状况; 9.
体系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公司QHSE管理体系整体运行绩效情况。

二、质量健康
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2011年公司按照海油发展内控管理体系要求,对体系进行了
系统性地修订。

公司体系在2009年4月1日正式运行,经过两次修订,体系文件趋于完善,
适宜公司各项管理。

今年公司体系总体运行良好,但存在了着较多问题,发生了10起生产
安全事故事件,也发生了一起质量事故,没有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管理目标,其中死亡事故
和环境污染事件突破了管理指标。

其它基础管理和内部流程运行良好,各项指标控制较好。

2011年公司组织了一次QHSE体系内审,从5月30日至6月21日,公司内审小组对公司
机关和各分公司、项目部(作业部)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内审。

总体上来看,体系基本
上得到了贯彻执行,生产施工现场有了较大改观,特别是个别港口码头施工转变以往建筑施
工现场脏乱差现象。

但也发现了一些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一些个别要素的
执行存在不符合情况,其中质量体系共发现62个问题,开具不符合项6项,观察项56项,
健康安全环境体系共发现69个问题,开具不符合项8项,观察项61项。

各分公司及机关部
门均已进行原因分析,指定责任人进行了整改,并于7月中旬完成问题整改。

2011年7
月25日-29日,DNV对我公司进行QHSE体系年度监督审核,DNV外审机构共开出一般不
符合项8项,观察项3项,合计共11项。

根据DNV提出的不符合和观察项,公司上下都非
常重视,认真分析原因,找出我们工作的不足,积极整改。

并于9月底完成整改。

11月15
日,DNV完成对公司体系审核报告,认为公司体系运行有了明显进步,各类风险在可控范
围内。

总体上来看,体系基本上得到了有效贯彻执行,没有发现严重的不符合情况和系统
不符合情况,体系运行良好,但从今年发生的数起事故事件来看,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体系文
件执行、风险识别控制存在缺陷。

三、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
效性 (一)、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从体系内审和DNV体系外审发现的问题
和审核结论来看,公司修订后的体系是紧密联系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按公司运的各个活动、
业务过程来编写和修订,对*******等业务过程控制,风险控制及所涉及的生产、施工和管
理过程重新梳理,并且满足体系规范的要求。

在体系执行方面,在管理上,由于体系是各管
理部门一线管理骨干编写,基本上的执行体系上比较顺畅。

对于生产操作层,各分公司操作
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等由各基层单位重新梳理,但没有太大调整。

结合公司进行的班组建设活
动,将作业指导书细化到班组管理手册中,便于员工操作。

这充分说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
理体系是适用的。

2 (二)、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充分性为确保公司健康
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在《QHSE管理体系》运行资源(人、
财、物)方面基本给予了充分保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确保公司《质量健康安
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公司在管理体系运行资源(人、财、物)
方面基本给予了充分保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从管理上和组织上提
供支持。

(1)总经理与各级行政领导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各级行政负责人是其职责
范围内的HSE管理的第一责任人;(2)各分公司和项目部均设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为作业现场配齐了安全管理人员,首先在涂敷分公司将安全管理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分开设
置,确定下一步航建分公司也要将安全管理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分开设置,使安全部门能更
好地行使监督检查作。

(3)目前公司已首先在航建分公司项目部设立安全环保部和安全
总监等部门和职位,能保证安全员不断提高和晋升。

稳定安全队伍,调动了安全人员和积极
性。

(4)公司总经理带头执行领导干部下现场检查制度,各级领导也积极到现场进行安
全检查。

2.各项QHSE管理资金到位,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公司在年初制定
2011年全年预算时,就为安全生产做足了预算。

截止到11月底,各费用超过到410万元,
包括为对消防器材的添置、更换,作业环境的监测,计量器具检测、质量隐患整改、劳保用
品的配发,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特殊工种的定期复审培训,设施设备的改造;各类质量安
全技能培训,防暑降温费用的发放等。

公司在全年都充分保证各种资源供应,保证了质量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三)、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过一年
来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各机关部室、分公司基本上能够按体系要求,将体
系的各项管理程序和作业文件贯彻落实到整个公司管理和运营中去,使体系标准的各要素均
能体现到日常工作中。

从今年全年体系运行结果来看,公司制定的各项质量、健康安全环
保管理目标均得到了实现,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生产作业等方面的风险得
到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方面均满足顾客要求。

客户对我公司的总体服务是很满意的,通
过客户满意度调查,总满意率为90.91%,,没有收到顾客的投诉。

这都说明公司QHSE管理
体系的运行是有效的。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分领导和员工HSE意识有所淡化,
没有持续保持对作业风险的高度警觉我们两大产业多年以前的高事故率逐步降低后,在一
部分干部头脑中开始产生松懈意识。

甚至在“7.5”事故刚给我们敲了警钟,但部分单位并
没有引起高度“警觉”,局限于会议传达、提提要求,没有认真的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举
一反三的查找和整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二)、在设施设备本质安全的认识和管
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1.对设施设备本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
深刻的认识,不清楚由于
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问题,会带来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不能有效隔离人的不安全行为; 2.
对隔离防护的完整有效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3.对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管理熟视无睹,既不
主动去做,也不对已经发现或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整改。

(三)、承包商的HSE管
理依然是最薄弱环节虽然不断制定和完善了承包商招投标、使用过程的HSE管理要求,
但至今没有杜绝“不具备分包施工能力、设备现找、人员现抓(不签合同、不上保险等)”、
“多层再分包”、“挂靠其他单位”的承包商进场作业等老大难问题。

(四)、现场作业安
全标准低,检查监督不严,问题整改跟踪不彻底现场存在作业安全标准低,安全生产的组
织管理标准不高,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的现象。

3 在检查监督时要求不严,问题整改
跟踪不彻底,重视问题的提出和整改通知,缺乏整改督促和跟踪验证。

(五)、HSE管理
信息传递、HSE管理体系文件执行存在偏差安全生产例会形式多于效果。

泛泛、口号性的
要求多,缺对实际HSE形势的分析、评估和具体问题的探讨、解决。

安全会议、上级HSE
管理要求等信息没有完整传递,存在逐层衰减现象。

HSE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不扎实。


随意改变“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的频次、做法。

(六)、安全培训
工作广度、深度和效果都有待提高部分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不足,风险识别能
力弱,不满足岗位工作要求。

生产、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欠缺,没有体现相应的HSE
管理作用。

部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现场监督检查的能力欠缺。

在职人数较多(53人),真
正能起一定作用的较少(20人以内)。

(七)、对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管理的认识和具体
管理工作有待加强长期存在重安全管理,轻环保、轻职业健康管理的意识和现象。

没有认
识到,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带来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但可能由于施工作业的安全事故
带来有较大影响的环保问题。

近三年的职业病体检结果可见,连续三年都有职业性听力下降
的现象发生,职业健康工作不容忽视。

(八)、变更管理存在缺陷变更管理在项目和实
际生产未能得到有效地执行,未按规定进行变更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和变更后的验收。

变更管理中未将人员变更纳入到文件中。

(九)、领导下现场安全检查审核管理办法执行
不好,部分领导没有完成规定的安全检查频次,有的没有留下检查记录,未按照办法规定的
内容进行检查审核。

(十)、应急管理还存在不足,主要各级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