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有限公司20 年度管理评审报告一、评审目的:评审公司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是否保持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二、评审范围:公司各职能部门、各制造分部及其所辖各科室三、评审准则:A、ISO9001:2015及ISO14001:2015标准要求;B、顾客要求,行业标准及与产品、环境有关且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公司QMS&EMS文件。
四、时间、地点:20 年1月12日,10:30—17:30,会议室五、会议主持: (总经理)六、参加会议人员: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共37人,具体名单详见本次评审计划。
七、评审概况:根据管理评审计划的安排,公司于20 年1月12日召开了20 度管理评审会议,评审前各部门依计划准备并提交了相关资料,公司高层组织、主持本次评审会议,概况如下:1、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从20 年管理评审记录中,看到评价结论是“具备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此总结报告中未列出须改进的事项,故本次评审无从跟踪以往QMS及EMS管理评审后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2、质量方针、环境方针适宜性的评审2.1、我们现在的质量方针是“追求零缺点的品质,力争客户100%满意”。
该质量方针沿用多年,表明了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所追求的方向,及对品质管理和对顾客的态度,为质量目标的制订和分解提供了框架,公司深知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努力追求零缺点的品质,并把追求“零缺点”的这种思想观念、意识体现在我们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工序中,树立了公司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
追求完美,是不断持续改进的诠释。
该方针也体现了公司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
它伴随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之路走过了十几个年头。
但随着内外部各方面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综观我们的质量方针,我们识别到该方针未能充分体现八大原则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八大原则的第一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我们不仅要着力满足顾客要求,还应该思考如何透过公司内部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并超越顾客的期望;对于“全员参与”之原则,现在的质量方针诠释不够清晰,而导致和宏在践行质量管理体系之路上,全员的参与程度不够,对QMS的要求认识和理解不够。
这势必导致体系的策划、执行会出现较大偏差。
评审一致决议,不再沿用现行质量方针。
经各与会人员讨论,决定将质量方针修订为“全员参与,不断创新;重在预防,精益求精,追求零缺点的品质,力争客户百分百满意”。
2.2、我们现在的环境方针“保护环境,珍爱生命,我们向社会郑重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减少污染节能降耗,持续改善保护环境”。
该方针包括了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包括了对适用的环境法律要求和本公司应遵守的与我们公司环境因素相关的其它要求的承诺,为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框架。
能满足公司规模、产品的特点,也包含了环境影响所覆盖的范围。
但方针未能广泛宣传,没有在公司内部得到沟通和理解,没有被公司内各阶层员工所获取,对方针的践行未实施系统的持续改进活动。
2.3知晓、并执行。
以期在方针的指引下,提升公司绩效。
3、质量目标、环境目标/指标适宜性的评审3.1、质量目标,20 年公司总目标设了7项,如下:A、顾客满意度:≥90% (年)B、一般客户投诉次数:≤6次/月C、重要顾客投诉次数:0次/月D、制程检验合格率:≥98% (月)E、出货检查合格率:100% (月)F、进料检验合格率:≥98% (月)G、交期达成率:≥99% (月)评审中,根据《质量手册》、《目标与指标控制程序》,看到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目标,在总目标的照应下,分解不是很科学,分解后的目标,未能充分体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特点及重点,对过程控制未起到有效的作用,如,《目标与指标控制程序》/5.3.4要求“技术部门负责对制程不良率的统计”,这显然是欠科学的。
再是有的职能部门未设置质量目标或未纳入质量管理的范围,如,行政科、机电科、IE 部、(深圳)业务部,故原目标体系的策划是不完善、不科学的。
公司总目标设置了7项,评审一致认为,作为公司总目标,它是体现高层管理的期望和绩效,应抓住关键的、重点的。
设置3-4项即可,其他应该分解给各职能部门。
根据2009年目标达成情况,本次评审决定对目标项目及目标值作相应修订。
评审决定,由高层对整个目标体系重新策划、修订,使之与公司的“三化”战略目标相照应。
公司总目标及目标值修订如下,并明确A项由业务部门收集、统计数据,由品管部做分析;B、C两项由品管部收集、统计数据,并测量、分析;D项,由PMC部收集、统计数据,并测量、分析。
A、顾客满意度≥98% (年)B、顾客投诉次数≤2次/月C、出货检查合格率≥99% (月)D、准时交货率≥98% (月)修订后的各制造分部及职能部门的质量目标,见《20 年质量目标》(附件三)。
3.2、环境目标/指标:关于环境方面的目标及指标,公司在20 年初设定了环境目标与指标,具体如下:A、降低物料报废率≤3.3%;B、降低用电量≤280度/万元产值;C、降低用水量≤14元/人/月;D、危险废物的达标处理;E、生活废水达标排放;F、噪间达标排放;G、工业废气达标排放;H、饭堂烟气处理及达标排放;通过对以上环境目标指标的评审,说明管理层对环境的重视程序,该目标根据了公司环境方针的要求,分解了方针中: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减少污染节能降耗,持续改善保护环境的要求,环境目标的设定比较合适。
通过20 年的运行,目标都已经得到实现(详见评审输入资料),公司根据20年环境目标/指标达成的情况,制定了20 年度的环境目标与指标:A、降低物料报废率≤2.7%,比20 年目标降低0.6%;(节能降耗)B、降低用电量≤降低2%;(节能降耗)C、降低用水量≤13元/人/月;(节能降耗)D、一年内无环境事故发生。
(持续改进)E、污水,废气,废渣达标排放(遵守法律法规)4、E M S运行绩效及合规性评审4.1、环境绩效评价:A、物料报废率由去年的目标3.3%,实际达成率为2.98%,在原设定目标的基础上,降低了0.32%,降低率9.7%;B、用电量,2009年目标为280度/万元产值,实际达成为272度/万元产值,降低了8度/万元产值,降低率为2.9%;C、用水量去年的目标为14元/人/月,实际达成为12.46元/人/月,降低了1.54元/人/月,降低率为11%。
D、危险废物的达标处理:公司和东江环保公司签定了1年合同,但是20 年合同还没有签定,公司计划在20 年2月初再签署合同。
20 年危险废弃物经收集后,每2 个月由东江环保公司收集,并开出五联单由公司保管。
E、生活废水达标排放:公司生活污水经过污水池沉淀,过滤后,残渣及油污经处理后,污水达标排放,经广州铁路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一时段一级标准的排放限值。
均为达标排放。
F、噪音达标排放:公司在生产设备上进行了安排,噪声设备在经过消声处理,经广州铁路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区域标准限值。
均为达标排放。
G、工业及生活废气达标排放;公司对生活及发电机排烟系统安装了处理设施,经广州铁路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一时段二级标准的排放限值。
公司工业废气经通风管排放楼顶,经广州铁路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的排放限值。
均为达标排放。
4.2、合规性评价:A 公司在20 年及以前,共收集了符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36部,通过对法律法规条款的确认,公司生产经营的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没有违反相关规定。
B 公司在20 年收集了产品环保法规RoHS\REACH及客户的环保要求,通过对环保法规及客户要求的评价,公司生产及产品符合客户要求,REACH法规由于正在不断更新中,相关的产品正在逐步监测,能够满足规定。
5、Q M S&E M S内外部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审核情况)5.1、Q M S的审核状况20 年度,第一方、第三方审核结果共有40项不符合项,第二方(客户)审核情况,由于人员更替,资料掌握不全,但从现在所掌握资料看到20 年第三季度有7家客户来厂审核,第四季度有2家,客户审核共提出93项不合格项,与公司三次内审中所发现的问题,基本大同小异。
这些不合格项,从部门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PMC、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及各制造分部。
从20 年度三次内部审核记录看,每次的QMS体系审核范围均未覆盖人力资源、行政科、业务部,12月19日,虹信客户审核时也注意到了这点,并作为一个问题点提出来要求我们改进。
说明公司以前未能树立全员质量管理的理念。
QMS发生的不符合项,从标准条款的分布看,主要发生在生产过程控制(7.5.1)、标识和可追溯性(7.5.3)、产品防护(7.5.5)、纠正措施(8.5.2)、不合格品控制(8.3)、质量目标策划(5.4.1)、文件控制(4.2.3)。
从严重程度看,我们从原始的内审资料中看到,有13项严重不符合项,占22.5%,导致严重不符合的原因,主要是不符合项重复发生,对已经发生的不符合项,没有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或没有实施纠正措施。
从不符合性质来看,原始内审资料显示,体系性不符(6项)虽然所占比例只是15%(占内审不符合项比例),但是由于体系策划不充分、不适宜,必然会造成系统的连锁反映(即多米诺现象)本年度开出的40项不符合项,具体改善情况,前两次审核的34项,未见到改善的记录,第三方审核开出1份,已改善。
20 年月份做的一次内审,开出5份不符合报告,我们均做了追踪、验证,使不符合项关闭。
对于客户验厂所提出的问题,均制订了纠正措施,并回复客户。
5.2、E M S审核状况20 年度,公司未组织对EMS(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做内部审核。
对于第二方(客户)审核是否有提出改进事项,质量管理部未见到相关记录。
20 年12月21-22日,第三方认证公司对本公司的EMS体系进行了年度监督审核,开出了一个不符合项,暂未关闭,计划20 年3月份关闭。
5.3、Q M S+E M S审核的结果20 年,公司内审、多家客户(第二方)及第三方审核后,都对本公司的QMS、EMS给予了中肯评价,虽然存在一些不符合项,需要进一步改进,但均显示了两个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方面,未出现大批量退货、索赔的质量事故,未遭致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恶劣投诉;环境方面,公司在这几年没有违背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公司污染物排放均达标,没有造成污染事件,对有害物质实施了管控,节能降耗的各项指标,20 年均达成。